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瀘州龍馬潭:坐著公交車,跟著菜農去城裡“趕場”

2024年09月12日10:4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9月9日凌晨3點,月亮和星星挂在黑夜中,人們還在熟睡,瀘州市龍馬潭區金龍鎮官渡社區菜農曾國英早已起床,去採摘當日售賣的蔬菜。朝露打濕了葉片,曾國英穿上雨靴前往菜地,挑選長好的青菜,將多余的菜葉摘除、捆扎好,動作一氣呵成,干淨利落。

凌晨,公交車從官渡出發。 陳沛遙攝

凌晨,菜農們爭先恐后爭取能夠第一個坐上這班“背簍專線”。 楊尚威攝

4點,天依舊是黑的,曾國英整理好要賣的蔬菜后,前往金龍鎮官渡公交車站。

5點過,天空中慢慢泛起了魚肚白,橙色的霞光漸漸穿透雲層,鄉間的路也明亮了起來。曾國英背著她的大背簍,抵達了公交車站。

“車來了,車來了!”菜農們紛紛喊道。

循著他們的聲音望去,便看見亮著白色車燈的917路公交車從遠處駛來。917路公交車是一輛專門運送菜農的“果蔬專線”,這輛公交車上的乘客除了菜農,還有菜農背篼裡的菜和其它農產品。

凌晨,公交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農村公路上。 楊尚威攝

當車輛行駛至官渡公交車站時,背著竹編大背簍的菜農們蜂擁而上。熱鬧是這輛公交車的標簽,車上的菜農大多都互相認識,一上車,大家便拉起了家常。

“曾嬢嬢,今天去賣些啥子喲?”

“就賣點苦瓜、茄子、藤藤菜這些,這些菜都是我今早從地裡剛摘的,新鮮得很!”

“你今天拿去哪兒賣?”

“到紅星村農貿市場去噻,雖說價錢都差不多,那兒人要多些,要好賣些,能早點賣完回家。”

“韓德芳,你今天這桂圓看起來還可以,肯定可以賣個好價錢。今年桂圓結得如何哦?

“今年桂圓結得多,甜得很,你嘗嘗嘛!”

……

菜農們坐上”背簍專線“,望著凌晨的窗外。陳沛遙攝

據公交車師傅彭繼才介紹,“為了讓菜農們能夠更早地到市場,瀘州興能公交公司把所有農村公交早班車都提前了10-15分鐘,這個時間段這些線路的‘農村公交’被稱為‘果蔬公交’。”

“901路、902路、905路、907路……像這樣的‘果蔬公交’專線,龍馬潭有20余條線,主要就是幫助羅漢、特興、石洞、胡市、金龍等街鎮的菜農在早市就能到城裡的菜市場。特別是在果蔬成熟的季節,公司根據村民需求,還會一早一晚加密班次。”

說起公交車的“故事”,彭繼才滔滔不絕。

達到下車點,菜農們趕緊背上背簍下車。 陳沛遙攝

“我們這一路特產多,官渡、胡市、金龍的桂圓,西壇村和三教村的花椒,金龍的西瓜和翠冠梨等等。每個季節產什麼,我們車上就是什麼‘味道’。最近除了蔬菜就是桂圓,一個車上都是香香甜甜的桂圓味道。”

熱鬧中,車輛也即將到站。菜農們紛紛開始准備,等車一停穩,菜農們便互幫互助,將一個又一個的大背篼挪下車。

“熊大哥,麻煩幫我提下背篼,我一個人背不上去,謝謝啦!”

“沒事的曾大姐,大家都互相幫忙嘛,大家賣菜都不容易。”

7點,到達紅星街道紅星村農貿市場,農貿市場中集結了來自各個地方的菜農。曾國英迅速挑好攤位,拿出塑料薄膜鋪在地上,將背篼中的蔬菜一一拿出並擺好,等待著顧客的到來。

到達紅星路,菜農們趕往菜市場,搶佔攤位。 汪靜攝

快到正午時,曾國英背篼裡的菜已經賣完了。

“曾嬢嬢,今天賣得還可以噻,賣了好多錢喲?”同村的村民韓德芳笑著問。

“今天整巴適了,菜全都賣出去了,大概100多塊錢,比昨天多賣了20多塊錢,回去給娃兒些買點吃嘞,娃兒些肯定高興得很。”“德芳,今天你的桂圓價格還可以噻,賣完了沒?”“差不多了,我不僅把菜和桂圓賣了,還順便給我的土雞、土雞蛋‘打’了個廣告,宣傳了一下。”韓德芳和曾指著空背簍上貼著的“便簽”,開心地說。

60歲的韓德芳是家裡的頂梁柱,丈夫身體不好,自己患有腦梗,是金龍鎮的脫貧戶。“這兩年養雞養鴨村裡有補貼,我們就大起膽子來養,今年養了200多隻、賣了100多隻。我們這‘放山雞’,好賣得很。”韓德芳驕傲地說,以前交通不便,也有上門的商販來收,但是愛壓價。后來村裡也幫忙聯系了各大超市、農貿市場,這種銷售方式雖然價格有保障,但拿蔬菜款要慢點,“我還是喜歡坐公交車到紅星菜市場、58菜市場等地自己賣,方便、還賣得出好價錢。”

“我們在紅星街道設置了臨時便民交易點,一方面方便菜農,讓農產品自產自銷﹔另一方面,也規范了市容秩序,同時助力地攤經濟的發展和解決就業創業的問題。”龍馬潭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容管理股股長聶正洪說,像這樣的臨時便民交易點,龍馬潭區目前共有11個,可以提供735個攤位,讓菜農們從坐上公交車那一刻起,就有美好的期待,讓裝滿蔬菜的背篼變為鼓滿的荷包。(汪靜、劉健、陳沛遙)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