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學習新思想 爭做教育家——人民網聚焦四川教育強省系列訪談”(二十)

索郎機:扎根高原鄉村用心育人 做有溫度的教育

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
2024年09月11日09:1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024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主題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根據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全國少工委《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開展2024“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活動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廳指導,人民網四川頻道、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學會邀請川內40位教育工作者,開展“學習新思想 爭做教育家——人民網聚焦四川教育強省系列訪談”,全面展現廣大教育工作者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與抱負,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省,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個人簡介】

索郎機,女,藏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人,大學本科,群眾,高級教師,現任阿壩州若爾蓋縣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教師。從教24年來,一直扎根高原村小,率先在若爾蓋縣嘗試“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並成為全縣該項試點工作的帶頭人之一。曾在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技能競賽中獲得4項教學技能第一名,榮獲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學校已發展成一所完全鄉鎮寄宿制小學

人民網記者:感謝您接受人民網專訪。請簡要介紹一下您所在學校的發展情況。

索郎機:我們學校叫若爾蓋縣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始建於1990年,前身是一所村小,建在紅光村,所以取名為“紅光小學”。建校之初,隻有20多名學生、3個老師,34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學校已發展成一所完全鄉鎮寄宿制小學,現有13個教學班(含1個幼兒班),有406名學生、教職工45人。

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大門。王師潤供圖

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大門。王師潤供圖

近年來,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實施“紅柳文化”為辦學理念,努力踐行“固本爭先、逐夢遠行”的校風、“善教善育、至新至遠”的教風,不斷規范辦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若爾蓋縣重點小學之一。

以心育心、以愛育愛

人民網:今年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請結合您的從教經歷,給我們分享您的考量和實踐。

索郎機:我是1999年參加工作,說實話,最初我當老師就是為了有個工作,經過這麼多年,我越來越熱愛這個職業,不僅僅是有成就感,而是每個學生的成長,都使我的人生也變得絢麗多彩。每當我看到學生們的笑容,看到他們渴望求知的那些眼神,我就覺得我當老師是多麼的好。

扎根鄉村,我一直無怨無悔。我任教的第一個學校是若爾蓋縣最偏遠的包座鄉中心校。剛到學校,我便接手了語文教學、藏文教學及主任工作。作為一個新手,加之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教輔資料,教學知識和技能隻能靠自我摸索和感悟。於是,我就白天上課,晚上點起蠟燭,研究教材、練習教學基本功,准備第二天的課程資料。由於學校師資不足,一學期以后,我從語文教學轉崗數學教學,還承擔了科學教學任務。多學科教學任務並行,常會遇到一些難題,我便主動向老教師請教。老教師們也願意手把手地教,還經常去聽我的公開課,稱贊我的教學方法有新意,這給予了我成為一名“好老師”的信心。2003年,我調任達扎寺鎮嶺嘎村小學,這是一所僅有3名教師、3間漏雨教室的牧區小學校,新學校隻有3個班,我承擔所有藏數學的教學任務,牧區學校教材是藏文版,教學也使用的是安多藏語,與我熟悉的本地農區藏語大相徑庭,過語言關就成了最大難題。沒有捷徑可尋,隻有反復不停地讀,反復不停地練,查字典弄懂每一個術語的意思,提前記憶每一個重難點,隻有自己把它記熟了,上課時才能清楚准確地表達出來。

在包座鄉中心校,索郎機所帶的第一屆畢業班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在包座鄉中心校,索郎機帶的第一屆畢業班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雖然條件艱苦,但兩所偏遠學校的經歷讓我收獲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不僅教學基本功得到迅速提升,教學方法和技能也在每學期的聽課、評課中一點點磨煉,一點點進步著,讓我體會到教師這個職業的責任感、神聖感。

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教學技能是我一直養成的習慣。2007年10月,我調入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擔任班主任以及數學教研組長。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條件相對較好,但教學任務更繁重。學習-培訓-實踐-繼續學習-繼續培訓……相信每個老師都不陌生,寒暑假很多時候,也是這樣。每一次的學習培訓,我都能進步那麼一點點,這讓我更加有了信心。2016年,我有幸接觸到“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興奮之余,便率先在我們學校嘗試使用該教學模式,但若爾蓋的學生和內地的學生基礎不一樣,學生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好的理念要吸收,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抱著再試一試的想法,我結合本地實際擬定了新的教學模式方案,再和學校各教研組組長一起探討,不斷反思,及時總結,適時改進,打造出適合自己學校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及“四清”工作落實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大家欣喜地發現,改進教學模式后,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收獲成效后,全縣許多小學都來我們學校學習交流,該模式也在全縣推廣。

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裡的數學組,老師在學習制作課件。受訪者供圖

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裡的數學組,老師在學習制作課件。受訪者供圖

“用心育人,做有溫度的教育”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若爾蓋縣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紅軍長征曾經過這裡,《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課文的故事也都在這裡發生。我將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融入思想教育中,利用長征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孩子懂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當下,健康成長。剛工作那幾年,在牧區,學生輟學是常有的事,為了轉變家長的觀念,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地上門動員。游牧人家總少不了幾條狗,但為了讓孩子們重回教室,我努力克服著心裡的恐懼,一次次到學生家裡,給家長們講政策、舉例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去的次數多了,他們也慢慢理解了,願意送孩子回學校學習。如今,學生輟學的事不再發生,但輔導孩子作業仍然是很多家長的難題,於是我將微信等網絡工具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微信批改作業、反饋信息……這樣的家校溝通多了,家長們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

總結從教25年經驗,我覺得要當“四有好老師”,首先要有責任心,要愛崗敬業,不能因環境艱苦就敷衍應付,當然要努力提升自身教學技能,不斷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教學方法﹔其次是要有愛心,用心育人 ,做有溫度的教育﹔再就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教好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秀一面。

2023年,索郎機評為四川省“最美教師”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2023年,索郎機評為四川省“最美教師”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建議從均衡教育資源、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人民網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進行了部署。請您談談對這方面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索郎機:一是均衡教育資源。當前,我們和內地之間、縣城和鄉村學校之間在硬件設施、教學水平等方面差異較大,應通過政策傾斜、項目支持等方式縮小城鄉、校際間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二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民族地區教師總量不足且結構性失衡,優秀青年教師流失嚴重。希望加大對民族地區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國培計劃”“特崗計劃”等項目,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信息化素養。推廣“全科型”教師培養模式,滿足民族地區教學需求。

三是促進雙語教育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部分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質量不高,學前階段缺乏系統教育。建議在學前教育階段深入開展“推普前移”,強化幼兒“聽、說、讀、寫”能力梯度培養。

四是強化思想政治和民族團結教育。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