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思想 爭做教育家——人民網聚焦四川教育強省系列訪談”(九)
李修會:擇一事、終一生 當愛心教育的篤行者
2024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主題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根據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全國少工委《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開展2024“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活動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廳指導,人民網四川頻道、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學會邀請川內40位教育工作者,開展“學習新思想 爭做教育家——人民網聚焦四川教育強省系列訪談”,全面展現廣大教育工作者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與抱負,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省,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個人簡介】
李修會,女,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12月生,四川省敘永縣人,大學本科學歷,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禁毒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優秀教師,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四川省第13屆人大代表,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瀘州市拔尖人才,瀘州市黨代表。現任敘永縣摩尼鎮新苗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38年前,初心抒壯志,她毅然做了一個決定,放棄讓人羨慕的“鐵飯碗”,借錢租房創辦一所山區幼兒園﹔
38年后,青絲換華發,她從李媽媽變成李奶奶,培育出一萬多棵“新苗”,創造了生源由富裕地區向邊遠地區倒流的“奇跡”……
李修會和孩子們在一起。鄭雲霞攝
放棄“鐵飯碗”辦學,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
40年前,家庭條件相對優越的李修會,高中畢業后回到小鎮,如果按傳統的人生軌跡——相夫教子,她理應過上安穩舒適的日子。
然而……
川滇公路在家門口穿過,李修會時常看到村裡一群五六歲沒上學的孩子用竹竿當馬騎玩游戲,一不小心就摔倒在公路斜坡邊的深溝溝裡,晴天一身灰雨天滿身泥,隻剩下兩隻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十裡八村的鄉鄰往往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就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李修會明白,這是因為貧窮和落后,隻有教育才能徹底改變。
1986年7月,在家人的支持下,李修會租用了一間3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在摩尼創辦了敘永縣第一家私立幼兒園——新苗幼兒園。“娃娃就是新世紀國家的幼苗,需要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健康成長。”首批8名娃娃進園,半年后,新苗幼兒園有了41個孩子。
辦學第三年,李修會的公公退休,家人讓她頂替在古藺縣林業局的工作崗位,李修會陷入沉思,“守著鐵飯碗每月領工資,生活倒是穩定,但幼兒園關了孩子們又去滾泥巴?”
李修會想起,就在前幾天,學生何勇的母親找來地裡唯一能煮著吃的玉米分給兄妹倆。“我的玉米要給李老師留一半。”5歲的何勇想把自己的半個再切成倆小半,結果左手食指被切下一小截。看著孩子母親用草紙包著切下的手指,浸染的血跡刺痛了李修會,她和何勇含淚將手指埋在幼兒園的小桃樹下。
“李老師,教師節快樂!”李修會想起幼兒園辦學后的第一個教師節,班裡41個娃娃每人湊一塊錢,給自己買溫水瓶、床上用品等作為教師節禮物,幾名家長站在教室門口齊聲感謝。
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讓李修會不忍心離開,毅然決定把幼兒園辦下去。
“五姐,麻煩你幫我們教育教育孩子,我們才好放心出門打工。”2001年冬天,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村民黃正和揪著孩子衣領來到學校找李修會。
“我怕派出所三天兩頭喊接人,掙再多的錢都沒得用。”黃正和夫婦常年在外打工,兒子跟奶奶一起生活,而讀二年級的兒子竟然學會用刀片去撬別人家的房門,被送進了派出所。黃正和從外地趕回來,央求李修會把小學辦起來,幫他管孩子。
在當地,有很多人像黃姓夫婦一樣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變得越來越多,他們或是被寄養,或是被隔代撫養,很多因沒人管變成“問題娃娃”。當時,山區的小學不能住宿,最遠的孩子上學要走2小時山路。“能否把放學后的孩子照管起來?”看著這些可憐的孩子,李修會心底一個聲音告訴她:要給孩子們一個家!
2002年9月,李修會正式創辦了新苗實驗小學,一所留守兒童佔比90.5%的民辦寄宿制學校。可是,辦學的艱辛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父母反對終止了資金支持,學校的整體建設花了2年時間都沒能完工,教學樓險些成為爛尾工程。最困難的時候,負債高達100多萬元。
為了節省開支,李修會拉著丈夫、帶著老師,一邊教學一邊肩挑背扛,一點點進行建設。因為沉重的壓力、長期過度操勞和營養不良,李修會嚴重貧血需要手術,卻連住院費都是向朋友借來的。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李修會不斷地告訴自己:“為了這些孩子,也為了家長的信任,即使辦學再艱辛,也一定要先把教學樓蓋起來!”
“大姐,我求你把中學辦起來吧!”“請你一定要幫忙繼續把娃兒管起。”2011年3月的一個大課間,從外地打工回來的家長李昌齊,在教學樓走廊上懇求李修會。這個30多歲的男人眼圈泛紅,說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性情暴躁,眼看就要小學畢業,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
為了把更多初中階段的留守娃管起來,2013年9月,李修會又創立了新苗實驗中學。
從“被逼”辦小學到“求著”辦初中,李修會心裡深知,“得益於各級領導的關愛有加、社會各界的信任支持和全體教職員工舍小家顧大家的團結奮斗”。
李修會給學生們上“開學第一課”。陳小瓊攝
既當老師又當爹媽,孩子“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差”
“對黨忠誠,積極工作。”李修會時刻不忘自己1987年入黨時在黨旗下許下的錚錚誓言,“孩子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健康還是殘疾、調皮還是叛逆,學校都堅持‘不拋棄、不嫌棄、不放棄’和‘平視’教育,用智慧啟迪學生、用情理引導學生、用知識充實學生,我們要給孩子勇氣和鼓勵,讓愛心溫暖滲透到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靈。”
李修會允許家庭困難的學生“賒”學費,甚至免去困境學生在校的所有費用。與此同時,她專設校長“榮譽宴”,不定期邀請進步學生到家裡就餐,既是對學生的肯定鼓勵,更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新苗學校推行“班家”文化,老師們“做新苗的主人,做孩子的親人”,學生們比學習、比進步、比思想。原來的“調皮大王”,現在變成了遵守校紀的好學生﹔原來被同學叫做“小偷”的學生,現在改正了缺點,樂於幫助同學﹔原來大家都討厭的學生,現在大家夸他有進步、有出息﹔原來被多所學校勸退的學生,在新苗獲得了明顯進步。新苗,成了眾多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
“幺兒們,吃早餐上課了!”早上6六點半,李修會已在學生宿舍轉了一圈。從寢室到食堂,看師生上課、巡視校園,一天下來,她的微信步數差不多3萬步。日積月累,她的雙腿膝蓋走得變了形,長期操勞使她出現持續的頭暈頭痛,需要每天用藥治療。
最讓學校副校長何賢武敬佩的是,李修會在教育中做到“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和“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差”,“不管是殘疾學生、智障學生,還是單親家庭學生、行為習慣差的學生,李校長都沒有拒之門外,這些孩子在她的愛心教育下,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辦學38年來,共培養來自廣東、江西、貴州等15個省31個市區縣的一萬余名學子,在校學生由建校之初的8名幼兒發展到今天的1700名﹔由1名教師發展到162名教職工﹔由3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發展到3萬多平方米的溫馨校園,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留守兒童公益性寄宿制民辦學校。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只是發芽、成長的節奏不同。老師要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並不斷呵護,靜待花開。”有著38年從教經歷的李修會說,一旦學生的“光”閃爍起來,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在李修會的帶領下,學校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注重內涵發展,培養思想好、學習好、行為習慣好的“三好”學生。2011年,李修會主編的留守兒童成長個案實錄《一個也不能差》由中國統一出版社出版發行。2021年,該校所擔綱的科研課題《“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差”——邊遠山區九年制留守兒童學校“一三五七”德育工作體系》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李修會帶頭撰寫的“立德樹人”案例《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差》榮獲全省一等獎。
李修會與孩子們參加禁毒作品展示活動。敘永縣摩尼鎮新苗實驗學校供圖
做特毒品預防教育,“小手牽大手”走出烏蒙山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地處烏蒙山深處、川滇黔三省接合部的敘永曾一度成為毒品泛濫的重災區。
“李老師,我家強強走了,都是吸毒害的。”2010年冬天的一個早上,強強的母親牽著強強的兒子來上幼兒園,老人抱著李修會跪了下去,哭得撕心裂肺。那一哭,深深灼痛了李修會的心﹔那一跪,讓她對毒品深惡痛絕。她下定決心要開展禁毒預防教育,不管付出多少心血絕不讓毒品踏入校園半步,不惜一切代價都要讓孩子們遠離毒品、健康成長。
每天一次禁毒大課間活動、每周在升旗儀式上宣誓、每月讓學生給父母寫一封含禁毒知識的信等“十個一”禁毒活動,以“小手牽大手”的模式,用“生命關愛生命,生命呵護生命,生命成就生命”教育理念,潤物無聲地教育人、感化人。2011年,新苗實驗學校成為敘永縣留守兒童毒品預防教育基地。
“謝謝你,有生之年,我還能等兒子出來。”因兒子涉毒入獄的六旬老人王阿姨,把孫女小麗送到新苗學校,李修會減免了小麗就讀小學和初中的學費和生活費,還定期安排孩子和獄中的家長通話通信。由於成功戒毒表現良好,小麗父親已由無期轉為有期,10年后就可以回家了。
“比8分鐘還要感人,還要真實。”新苗實驗學校禁毒教育8分鐘視頻在國務院辦公廳禁毒工作會議上播放后,省紀委有關領導實地暗訪調研禁毒教育后表示。
如今在敘永縣,“小手牽大手”的毒品預防教育模式全覆蓋推廣,中小學校師生對預防毒品知識的知曉率達到100%,在校學生新增涉毒人員為零。新苗實驗學校也在李修會的帶領下,先后獲得“全國毒品預防教育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6·27’工程先進學校”等多項榮譽。李修會還將禁毒預防教育模式帶出烏蒙山,到北京、江蘇、貴州等多地分享經驗,她被評為“全國禁毒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
李修會被評為“全國禁毒工作先進個人”。敘永縣摩尼鎮新苗實驗學校供圖
“感謝黨組織的培養,偉大的時代是我前進路上不竭的力量”
教育是幸福的。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前途,改變一家人的命運,改變一個地區的發展。
“很榮幸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幾十年來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說著,李修會的眼裡閃著淚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覺得這輩子最光榮的時刻就是兩次在人民大會堂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是2015年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一次是2023年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當習近平總書記步入會場時,我的心咚咚咚地快要跳出來了,忍不住熱淚盈眶!”那一刻,李修會感覺這一輩子的堅守有了交代。
“教師的偉大,是愛與責任感﹔教師的光榮,是桃李滿天下。”這是李修會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也是她的座右銘﹔這句話一直放在學校最顯眼的地方,這是李修會矢志不渝的承諾。
李修會的微信名叫“小草”,她說自己生在大山裡,要成為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小草。
對於花甲之年的李修會來說,選擇在教育的征途上傳遞愛心,她從未動搖,從未后悔。
“生命不息,戰斗不止。我的任務還沒有完,直到腳走不動了,嘴說不出話了,眼睛看不見了。”當問及還要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多久時,李修會這樣回答。(鄭雲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