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明好聲音丨川大考古學博士研究生孫唯祎:以網為媒 傳承中華文明薪火
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孫唯祎。主辦方供圖 |
人民網成都8月28日電 (記者朱虹)在8月28日舉行的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主論壇上,來自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孫唯祎以“傳統與未來:以網為媒傳承中華文明薪火”為題,進行分享。
考古與網絡,一個回望歷史、深沉而厚重,一個面向未來、活潑而輕快,當兩者在新時代相遇,中華文明的薪火更加熠熠生輝。“2021年,我有幸作為四川大學三星堆考古隊的一員參與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發掘現場的直播鏡頭記錄著青銅神壇、黃金面具等文物的蘇醒。”孫唯祎說,全國人民通過網絡直面考古工作,“三星堆遺址發現絕美黃金面具”詞條同步登上熱搜,網絡讓三星堆“沉睡三千年,再醒驚天下”,也讓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考古學從冷門絕學變成了當世顯學。
在孫唯祎看來,網絡不僅能展現當今生活,更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載體。當前,網絡已成為青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台,如何用網絡來承載和傳播歷史文化?“我開始運營公眾號‘一花祎世界’,用百篇推文講述考古發掘的不易與驚喜,用網言網語揭開文物蘊藏的中華文化。”
網絡不僅是新潮傳播方式,更能賦予文化內涵新的時代價值。隨著5G、VR等技術的興起,“雲展廳”“雲觀展”成為了青年了解歷史的新體驗。
“我開始探索並講述文物中的傳統故事,在‘連更的23個故事’專題創作中,我堅持每天在展廳中尋找並講述文物故事。‘快樂使者’漢代說唱俑、讓成都得名‘錦官城’的織機、體現匠心創意的邛窯省油燈……這些文物都是巴蜀文化的體現。”孫唯祎說,一些留言不僅讓她感動、欣慰,更讓她看到網絡賦予文化魅力、文化內涵、文化價值的傳承力量。
網絡不僅是青年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青年成長成才的舞台。“我們圍繞三星堆遺址發掘歷程,創作了《探秘檔案中的三星堆首次發掘》《探秘古蜀 接力百年》等作品,揭示了考古先輩們對三星堆的艱苦探索。相關作品瀏覽量上萬,大量網友與我們留言互動,也讓我們有機會同各地的青年學者、文化愛好者探討、分享考古發現與古代故事。”孫唯祎說,她深感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追溯,更是一種文化的守護,“我會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知識的追求,將那些古老的故事永遠傳遞下去。”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我將繼續以網絡為帆,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展示中華文明燦爛成就貢獻青春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