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包子鋪紐約開張 第一天就賣了4000多美元
“入口”美食何以成“出口”爆品
北京時間8月18日,來自成都的李與白包子鋪在紐約的第一家加盟店正式開業。李與白聯合創始人鄭小琴告訴記者,開業第一天,約40平方米的門店營業額達4000多美元,賣得最好的是成都的特色醬肉包。
與此同時,成都的火鍋品牌小龍坎也在努力耕耘歐洲、北美洲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開在巴黎第二區的門店已營業三年有余,已成為巴黎社交平台上的熱門餐飲目的地,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消費者。
成都的茶飲企業茶百道4月23日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上市后的茶百道,將海外拓展的首站選在韓國,隨后逐步擴展至泰國和澳大利亞。
從美國到法國,再到韓國,無論是小到早餐的包子鋪,還是麻辣鮮香的火鍋,抑或是年輕客群鐘愛的奶茶,細究它們背后都有一個同樣的坐標——成都。這些餐飲品牌在成都生根,從成都出發,向世界進發。
在成都吃是大事更是大市場
在成都從早到晚,沿著時間的刻度,美食的選擇愈加豐富,而其中任何一個選擇背后都可能是個大市場。
“老板,來兩個包子,搞快點哈,趕到上班。”在成都,忙碌的清晨,不少人會選擇吃幾個包子當早飯。這是李與白包子鋪最為尋常的一幕。
這家在2020年6月開張的“小包子”店,在之后的幾年時間迅速生長,通過精細化打磨產品、梳理門店模式,與傳統的包子鋪形成了差異化,很快在成都市場出圈,並且跑向全國市場。
從成都誕生,可以說,即便是小小的包子,依舊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李與白聯合創始人鄭小琴告訴記者,如今李與白在成都有150家簽約門店,在全國更是達到了760家,“雖然已有一定規模,在成都也有一定影響力,我們仍然需要不斷精進、探索。”
最能讓人感受經濟溫度的,是火鍋。
晚上10點半,小龍坎全球旗艦店門外步梯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甚至有人還拖著行李箱在排隊。
待招呼客人坐下后,小龍坎全球旗艦店服務經理侯永欣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店裡每天客流有900多人次,翻台率6.5次左右,假期更可高達10次。“消費者來自天南海北,這家店平均下來,外地消費者就餐約佔到60%。”
在成都,吃是大事,更是大市場。2014年,小龍坎在成都水碾河開出了第一家門店。小龍坎品牌負責人稱,目前他們在成都已有25家門店,全國門店數量超過800家(含在建門店)。“2015年,我們還首次推出24小時營業模式,不僅滿足消費者隨時品嘗到地道成都火鍋的需求,還順應營業時間增加了早餐和夜宵系列。”
消費者的感受可以直觀反映消費的火熱趨勢。
“美食特別多,讓人眼花繚亂。”從上海來的譚欣怡是個狂熱的火鍋愛好者,“辣椒碰撞著花椒,裹挾著牛油特有的香氣,麻而不燥,香氣扑上來的感覺簡直是‘不擺了’!美食,靠的就是口口相傳,選擇這些‘名聲在外’的,總還是穩當。”
企業的快速成長,緣於其生長的土壤是厚實的。成都這片土壤,不僅培養了本地人的味蕾,孕育了大量的本土餐飲企業,還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和餐飲企業。
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數據顯示,7月以來,成都地區餐飲堂食消費較去年穩步增長,其中,異地游客貢獻的餐飲堂食訂單量增長超36%。高端餐飲品牌新榮記在北京、上海、香港之外也布局了成都市場,新榮記創始人張勇曾稱:“成都不僅是一個懂吃的城市,消費市場也很有前景,近年來,成都米其林餐廳數量越來越多,這也從側面顯現了這座城市的市場潛力。”
從美食“入口”到文化“入心”
盛夏的巴黎,火熱的不僅是奧運賽場。
7月22日,成都新茶飲品牌霸王茶姬的TEA BAR線下快閃店落址巴黎聖拉扎爾火車站,開業當天就吸引了近2000人排隊打卡。
“這次也是趁著奧運會先開一家快閃店,借這個機會讓更多人體驗到我們中國的茶。”霸王茶姬巴黎快閃店的其中一位負責人顧蕎說。
事實上,霸王茶姬想讓大家體驗的不僅是中國的茶,而是“以東方茶,會世界友”。為此,快閃店還推出了聞香識茶、投壺、蹴鞠等中國味兒十足的互動游戲。顧蕎表示,“開業前幾天,客群基本以當地中國留學生為主,隨著奧運會臨近,明顯看到前來體驗的外國友人多了。”
在巴黎這座咖啡文化盛行的城市,來自東方的茶散發出不一樣的芬芳。央視主持人白岩鬆說:“茶與咖啡,看似不同,實則相通,它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文化的載體。巴黎不僅應該有咖啡,也應該有茶。”
同樣在巴黎,除了茶香,還有火鍋香。
小龍坎在巴黎的店已經營業了三年,成為巴黎社交平台上的熱門餐飲目的地。
店裡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都來自中國,火鍋底料、辣椒、花椒、花菇、大棗等均來自成都,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名為“寬窄巷子”的包間。小龍坎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小龍坎海外門店比較強調中華文化的體驗,門店基本都是以傳統的中式古建筑出現,在用餐過程中還會有川劇變臉表演。”
中國文化是小龍坎吸引海外市場的關鍵點,“今年,我們還推出了龍年相關周邊,也和故宮聯名出了一些產品。我們希望能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相關負責人說道。
海底撈也將川劇變臉、融合中國功夫的撈面表演等融入服務,這些表演紛紛從線下走到線上,在國外社交平台引起廣泛傳播。冬至當天喝羊肉湯是成都人的習俗,海底撈甚至在海外多家門店開展冬至送羊肉湯的活動,以美食為載體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在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川菜的產業化發展需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實現。而通過在全球范圍都已有一定“群眾基礎”的美食這一“無國界語言”,成都顯然能夠贏得更多的國際“粉絲”,從而拓寬成都融入世界的范圍和深度。(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孟浩 吳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