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小康大路各朝天,科技種菜看這邊

——全國蔬菜綠色生產技術現場交流會見聞

2024年08月18日12:4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8月15日,全國蔬菜綠色生產技術現場交流會在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舉行。這是一場蔬菜產業峰會,來自河北、浙江、福建、重慶、西藏等16個省(市、區)的蔬菜技術推廣負責人匯聚於此,交流蔬菜種植技術,謀劃產業高質量發展。

這次交流會,分為室內交流和現場觀摩兩個環節。現場觀摩環節的三個點位上,展現出科技種菜的三方面內容。與會代表們在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點位上認真查看、深入討論,探尋著科技賦能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景。

擇優培育新品種,多頭發展富鄉村

現場觀摩第一站,是朝天區兩河口鎮吉慶社區。四川省農科院與朝天區政府共建的四川省首個高山露地蔬菜(曾家山)實驗站、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范基地均位於此。

參觀蔬菜基地。汪國義攝

代表們在現場了解到,實驗站和基地利用科技創新方法,實現了蔬菜品種更新換代和結構調整,幫更多村民走上了蔬菜致富的道路。

“近年來,面積120畝的基地圍繞朝天傳統的甘藍、辣椒等主導蔬菜產品,引進線椒、菜椒、螺絲椒、牛心甘藍等新品種150余個,評出優質抗病高產新品種20余個,示范面積達5000畝。”實驗站和基地現場負責人、四川省農科院園藝所副主任苗明軍在簡短的介紹中,關於“新品種”的詞匯用得最多。他說,今年辣椒市場行情好,產地收購價維持在3元每公斤左右。按畝產4000公斤算,單季辣椒畝收入輕鬆過萬元,當地群眾種植積極性很高。

除蔬菜品種更新換代外,結構調整也很關鍵。為實現朝天高山露地蔬菜產業持續穩健發展,當地立足曾家山氣候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在以往甘藍、辣椒的基礎上引進了西葫蘆、無蔓小南瓜、無筋豆、嫁接茄子、高品質番茄、秋葵等特色蔬菜新品種50余個,示范面積達2000余畝。

據了解,朝天區蔬菜種植面積約30萬畝,年產量突破100萬噸,銷售產值達12億元,基地鄉鎮村民人均蔬菜收入達1.5萬元,佔種菜村民人均收入七成以上。

時令蔬菜連春夏,無縫銜接生長忙

現場觀摩環節的第二站,是位於朝天區兩河口鎮兩河村的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在這裡,蔬菜輪種、軟體水窖、山地單軌等科技賦能蔬菜生產,效果展現得淋漓盡致。

小車飛馳菜田間。汪國義攝

“長期種植蔬菜的村民發現,市面上平頭甘藍種植面積大、市場價格波動大、根腫病發病率高。”朝天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沈萬全說,為快速破解這一現狀,朝天區近年來研發集成高效種植模式,合理進行茬口安排,實現了早春牛心甘、越夏辣椒的輪種。

代表們在現場了解到,牛心甘頭年11月上旬育苗、次年3月上中旬移栽、5月下旬採收,越夏辣椒4月中下旬育苗、6月上中旬移栽、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採收,無縫種植採收實現了一地兩收。

在大片菜地裡,一條條單軌順著地形蜿蜒向前,軌道上的運輸車裡裝滿了辣椒。發動機一響,小車順著軌道一溜煙地開往目的地。沈萬全說,在曾家山,像這樣的單軌有40多公裡,配備有單軌運輸車40多輛。同時,為解決高山水源不足問題,基地裡還配備了6處130立方米的軟體水窖,雨季囤水、旱季使用,可有效緩解旱情。

陝西省太白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趙志國認為,這些高科技的運用不僅實現了蔬菜高產多收,而且有效節約了勞動力成本,讓村民發展蔬菜產業顯得更省心、更輕鬆。

冷鏈物流到地頭,優質蔬菜遠方游

現場觀摩環節的第三站,是位於朝天區曾家鎮大竹村的曾家山蔬菜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這是一個集社會化服務、農機裝備、高山蔬菜商品處理、冷鏈物流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點。

處理新鮮蔬菜。汪國義攝

在高山蔬菜冷鏈物流與商品化處理中心,經人工精心挑選的剛採摘西紅柿,進入全自動清洗流水線,然后裝盒、秤重、貼標,進入預冷區后,再進入冷庫暫存,靜待發貨。

據四川省農科院加工所副所長高佳介紹,這裡已建成集原料進出裝卸、分級整理、快速預冷、機械化清洗包裝、周轉貯藏、產品檢驗於一體的蔬菜採后處理生產線,年處理蔬菜2萬噸,覆蓋高山蔬菜產區3萬余畝,年銷售額近億元,產品遠銷重慶、武漢、杭州、澳門等60多個大中城市和地區。

一位來自安徽省池州市農技推廣中心的高級農藝師認為,在蔬菜產區建冷鏈物流與商品化處理中心,可以讓蔬菜產品賣得更遠、價格更高,真正實現優質優價。

據悉,像這樣的農產品倉儲保鮮庫在朝天區有1.8萬立方米,分布在以曾家山為主的10個鎮,涉及24個村和1個工業園區。

朝天區給自己的蔬菜產業發展定了個“小目標”:到“十四五”末,全區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年度總產量100萬噸,將蔬菜產業打造成50億元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蜀道向天開,幸福朝天取。在古蜀道旁,新科技正在賦能新農業,創造古人不敢想象的幸福生活。(劉海天、汪國義)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