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國文學海外傳播新路徑
本報電 (張怡靖)近日,“中國當代文學海外讀者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化走出去效果評估中心和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聯合舉辦,旨在深入探討中國當代文學在海外讀者中的傳播現狀及其深遠影響,並積極探索提升中國文學國際影響力的新路徑。
讀者是衡量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效果的重要指標,深入了解關鍵讀者群體是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就中國當代文學在俄羅斯、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傳播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
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朱曉軍在俄羅斯發放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9至25歲的青少年為主要讀者群,多數具有漢語學習背景且對中國文學興趣濃厚,以小說閱讀為主。此外,網絡文學在俄羅斯讀者中也有顯著的影響力。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馬海燕的研究顯示,美國Goodreads平台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書單具有題材多樣、類型豐富及作品數量多等特點,盡管作品關注度受作家知名度影響而存在差異,但整體而言,美國讀者對作品的評價以積極為主。
在亞洲,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呈現出多樣的傳播形式。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劉曉宇說,在東南亞,《三國演義》《西游記》等中國古典名著廣泛傳播影響深遠,同時通過版權輸出、圖書館館藏及社交媒體上的積極反饋,顯示出莫言、劉慈欣等現當代作家作品頗受歡迎。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博士趙霞研究發現,中國當代文學在日本傳播增多且類型多樣,網絡文學表現突出,讀者的閱讀偏好以推理類圖書為主,輕小說、歷史小說也頗受歡迎。
在歐洲,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傳播情況不盡相同。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文化學院博士曹淑娟表示,中國當代文學在法國的譯介作品數量多且類型豐富,不僅包括小說和詩歌,還涵蓋了科幻、懸疑偵探、武俠玄幻、兒童文學和網絡文學等。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博士劉澤昊研究發現,中國當代文學在德國的發展呈現出市場導向性,先鋒派文學和科幻、武俠、恐怖小說受到關注,但中國文學在引進語種圖書中佔比相對較低,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教授曹軒梓重點關注了魯迅、莫言、劉慈欣3位作家作品在西班牙語文化區的傳播情況。魯迅的作品在該地區有著悠久的出版歷史,對中國文學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莫言作品的直譯本增多,呈現出較高的讀者接受度。劉慈欣的科幻文學作品在西班牙語文化區也取得了顯著的接受效果,尤其是《三體》系列作品。
與會學者在肯定中國文學海外傳播成就的同時,也看到了現存的挑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市場接受度等問題,都對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構成了制約。針對這些挑戰,學者們提出提升譯本質量、激發閱讀興趣、利用自媒體等一系列應對策略,並呼吁加強與國外出版社、譯者及讀者的深度合作,共同架設中國文學通往世界的橋梁。
中國作家協會對外聯絡部副主任蔣好書和鄭磊分別就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現狀和未來進行了總結與展望。蔣好書說,文學傳播需深入理解讀者,可以通過精准分析讀者群體、結合量化與定性研究、與新媒體合作等方式,更有效地推廣中國文學作品,提升國際話語權。鄭磊則認為,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是一個多環節的復雜過程,需要業界攜手並進,不斷創新,精准施策,以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多元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