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龍眼種植面積佔全省種植面積九成,瀘縣龍眼種植面積和產量居瀘州首位——
良種高換分批上市,龍眼良種換良價

瀘縣海潮鎮小白村即將成熟的龍眼。瀘州觀察 周夢穎 攝
進入8月,在瀘州市瀘縣的鄉間小道,到處都能看見挂滿枝頭的龍眼。“今年採摘的第一批龍眼,前天已經賣完了。”8月13日,在瀘縣海潮鎮小白村一處靠近沱江的百畝龍眼林,村民林葉剛頭戴草帽,脖子上挂著吸汗巾,借助2米多高的人字梯採摘龍眼……
瀘州市龍眼種植面積有31萬畝,佔全省種植總面積的90%,而瀘縣龍眼種植面積、產量居瀘州市首位。作為全國龍眼優勢區域布局重點縣,瀘縣龍眼有1500年的種植歷史。
今年3月,小白村這片龍眼林的1萬余棵龍眼樹都進行了良種高換,其中也包含了林葉剛的60多棵龍眼樹。他採摘的龍眼就是進行了良種高換后樹干所結的果。
良種高換就是在龍眼樹原有主枝或樹干上嫁接優良品種,保留的樹干不僅可以結果助農增收,也是引水枝,用於引導水分和養分的流動,達到更換良種的目的,提高龍眼優良比例。
按照1個鎮規劃布局1個品種的原則,瀘縣根據龍眼良種高換的品種,建成了龍眼“高寶鎮”“寶石鎮”“秋香鎮”等特色鎮,解決龍眼品種分布雜等問題,提高了龍眼品質。
“在規劃布局‘一鎮一品’的同時,氣候相近的相鄰鎮規劃為同一熟期帶,當前瀘縣共規劃了中晚熟龍眼帶、晚熟龍眼帶、特晚熟龍眼帶三個熟期帶,最終目標是三個熟期帶比例接近2︰5︰3,實現龍眼分批上市。”瀘縣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張庭勝說。
良種高換除了要選擇嫁接成活率較高、適應性較好、甜度高的品種,還能分配早熟到晚熟的龍眼。與往年相比,今年瀘州的龍眼將分批進入市場,成熟批次增多。瀘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服務股研究員熊安會介紹,往年海潮鎮隻有中晚熟的龍眼,到8月底就結束上市了,現在良種高換之后的品種可以延續至9月中旬,一些晚熟、特晚熟品種的上市時間可以從9月延續到10月底。“成熟批次的增多,為錯峰進入市場帶來了可能。當下上市的普通品種每斤價格3—5元,而8月底至9月初上市的良種會賣到每斤12—15元。”
據了解,瀘縣全縣20個鎮(街道)均種有龍眼,總面積20.3萬畝,常年產量7萬噸。(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啟龍 瀘州觀察 周夢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