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救援“基本功” 成都市開展2024年軍地水域救援隊伍共訓共練暨市級防汛救援隊伍綜合演練
“發現一人落水,請求救援!”近日,四川成都沱江,岸上的燈塔、盤旋的無人機照亮了夜空和江面,原本平靜的水面被急速駛過的救生艇劃破,救援人員迅速接近受困者,縱身跳入水中。“快快快,能快一秒是一秒!”一名落水者被迅速搭救上岸。
圖為夜間演練現場。成都市應急局供圖
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為提高成都應急防汛救援隊伍組織協同和綜合救援能力,錘煉水域救援骨干力量,8月12日至14日,成都市2024年軍地水域救援隊伍共訓共練暨市級防汛救援隊伍綜合演練在金堂縣舉行。
堅持實戰導向 真實水域 野外共訓
在金堂淮口沱江文化博物館江面碼頭,按照統一標准、統一設施設備布置的水域集訓科目場地已准備就緒。據了解,共訓共練現場指揮部前期組織了應急救援專家、水域技術骨干對場地踩點勘察,綜合考慮水域水流、科目操作、夜間行動等各類因素,選擇金堂縣沱江水域作為訓練場地,模擬開展實戰化、野外化的救援行動。
“水域救援是一項突發性強、時間緊迫、救援難度大的救援項目。”成都市應急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共訓共練最大限度模擬真實、復雜汛情,圍繞水域救援實戰中的重點、難點,因地制宜,充分依托金堂縣沱江水域條件,從嚴從難設置科目,檢驗隊伍在復雜水域條件下的專業救援能力和組織指揮水平,提高聯合作戰能力。
科學設置科目 真練實訓 錘煉本領
“入水時,右手平舉,左手護臉,身體要平躍……”為實現專業救援、精准救援、科學救援,共訓共練設置了IRB無動力綜合救援、IRB激流綜合救援、夜間緊急搜索與轉移救援、編隊作戰實操展示4類實操科目以及應急救援理論專題培訓,通過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向隊員傳授水上救援知識和技能。
圖為演練現場。成都市應急局供圖
據介紹,此次演練,突出多場景、全流程、全要素,共訓共練涉及靜水救援、激流救援、夜間救援等常見災害事故場景,採取分組訓練、實戰比拼、專家講評等方式,開展了無動力劃船、無動力翻舟自救、溺水救援、溺水急救、攜裝泅渡和切角避障礙物、離心救援、抵礁救援、活餌救援等多個科目的綜合性訓練,保証了訓練內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縮短了實戰化與實戰這“一字之距”﹔並首次設置了夜間緊急搜索與轉移救援科目,通過夜間水域復雜環境訓練,進一步提升隊伍遂行全天候急難險重任務能力。
參與隊伍多樣 以練為戰 戰訓合一
“各位隊員,大家迅速集合,穿戴裝備,准備出發!”隨著一聲哨響,一支支救援隊伍熟練地將沖鋒舟放置於水中,並迅速登舟,向水深之處進發。
據悉,此次演練過程中,共有綜合性消防救援隊、駐蓉軍隊應急隊、政府專職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基層應急救援隊等17支隊伍、138名隊員參賽。“各支隊伍選派參加的人員,多為隊內的新生力量、年輕骨干。”成都市應急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鍛煉磨合,‘一對一’強指導,‘手把手’教操作,讓他們能夠快速成長,提升專業技能和實戰能力,為將來應對水域突發事件打下堅實基礎。”
據進一步了解,成都市正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共訓共練以聯防、聯訓、聯調、聯戰、聯勤“五聯”機制為抓手,進一步強化“5+1”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加快錘煉消防、軍隊、專業、社會、基層、應急救援專家等力量專業共享、優勢互補的快反尖兵,不斷提升專業救援能力和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應急救援保障。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