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眉山市彭山區:一社一品創特色,百花齊放激活社區治理新活力

2024年08月14日19:41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眉山市彭山區:一社一品創特色,百花齊放激活社區治理新活力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地處岷江中游,面積465.32平方公裡,轄區共有4個街道,2個鎮,51個村(社區),常住人口31.9萬。2023年以來,彭山區委、區民政堅持黨建引領,以“一社一品”為工作方向,聚焦各社區需求、地地域特色、人文精神,以點帶面,帶動全區社區形神兼備,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彭山特色社區治理“不老的鄰裡生活共同體”。

  健全三個體系,構建條塊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新格局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建強責任落實體系。彭山區委高度重視,通過專題部署,構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一體的省級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工作領導體系,以區長為組長,成立省級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工作領導小組,壓實責任,為“創特色”工作鋪設堅實基礎。二是激發資金效能,完善統籌統籌體系。以此次“創特色”工作為契機,彭山區高效整合資源,爭取350萬元省級項目資金,撬動各部門資金累計708.3萬元。在此基礎上,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民政局等部門主動作為,分別牽頭對7個社區的特色創建,完善橫向協同與縱向聯動的工作機制,盤活資源配置,提升資金效能。三是高效執行監管,健全工作督導體系。“創特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各成員單位定期開展下沉督導,力促每項任務按質按量完成,打造出“高位引領、部門協同、權責清晰、運行高效的”治理新模式,為試點任務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抓好五個強化,形成多措並舉、多管齊下的實踐模式

  一是強化機制建設。《眉山市彭山區2023年度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工程實施方案》(眉彭委基治委發〔2023〕5號)經區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審定后正式頒布,為全區工作指明方向。通過精簡辦事流程與聯合六部門頒發的《“村(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方案》,大幅簡化群眾辦事負擔,並構建起一套清晰高效的村(社區)職責與自治體系,提升服務質效,為轄區居民提供了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二是強化學習研究。組織32名骨干深入成都安公社區、清源社區、致強社區等4個社區參訪交流,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同步推出《彭山區省級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工作手冊》《彭山區“創特色”工程資料匯編》,全面提升抓落實的能力水平,著力解決工作怎麼干的問題。。三是強化社工人才培養。2023年度,彭山區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取得歷史性突破,通過考試人數達113人,彭山區民政積極動員城鄉社區工作者、社會組織人員等參加專業考試,有效推動報考人群擴面,持証社工淨增約129%,目前全區持証社工人數達到201人。四是強化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彭山區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加強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站室聯動,7個創特色社區通過走訪調研,圍繞居民需求,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隊伍35支,引導其積極融入社區治理和公益服務,為社區發展開啟新篇章。五是強化志願者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社區志願者招募和公益服務機制,規范社區志願服務行為,推動社區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目前,建有志願服務團體500余支,設立志願服務站點的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了全域覆蓋,讓志願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

  用好三個抓手,形成一社一品、多元共享的治理格局

  一是抓個性展示,擦亮社區品牌底色。在“創特色”行動的引領下,鳳鳴街道城西社區結合區域特色,著力打造“老社青治”貼心關愛服務品牌,江口街道武陽社區依托智能科技,創新實踐拆遷安置居民雙線融合“四時治理”模式。彭山區堅持品牌化思路推進基層治理工作,大力構建“一社一品”治理共同體,探索縣域城鄉社區治理新路徑。二是抓陣地優化,提升陣地利用效能。通過盤活國有資產、閑置資源、社區空置空間等方式,推行“服務最大化、辦公最小化”、推動“一室多用”的靈活布局。黃豐鎮新豐社區回應果農需求,集政務辦理、直播推廣、助老服務於一體,打造多功能服務場景﹔鳳鳴街道城中社區借助社區規劃師的專業力量,通過居民參與式規劃,推動多元力量,攜手居民共創鳳鳴公園陣地的提檔升級,打造“以人為本”的家風館。三是抓五社聯動,助推社區慈善發展。以社工站(室)為依托,以社區工作者為支撐,聚合多元力量,拓寬慈善渠道,建立可持續的募捐渠道,讓更多居民、單位參與到社區公益中。公義鎮保勝場社區積極動員轄區愛心商家,目前已募集社區慈善資金7萬余元,為下沉社區服務提供有力支撐,為群眾紓困解難,成為推動社區治理的新生力量。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