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隆昌:稻蝦共生有“錢景” 一田雙收有奔頭
8月7日一大早,四川省內江市隆昌市胡家鎮黃桷村,連片的稻田滿目金黃,村民們揮動鐮刀收割水稻。立秋后,“中國西部魚米之鄉”隆昌市的33萬余畝水稻陸續開鐮。
收割稻谷。內江融媒供圖
“這段時間農忙,凌晨4點多我就起來收蝦,賣了蝦、吃了早飯,下田接著收谷子。”黃桷村村民盧發春與兒子盧偉配合默契,將一把把稻穗“喂”入脫粒機。
今年70歲的盧發春,5年前開始稻蝦種養,規模從最初的幾畝擴展到如今的70余畝。外出務工的兒子、女婿在他的帶動下,也陸續回到家鄉發展稻蝦產業。
“最重要的是這個產業好,有錢賺,大家干起來有奔頭!”盧發春介紹,在稻田裡養小龍蝦,既收糧食又收小龍蝦,投料少、成本低,品質還高,稻田米、稻田蝦都很受市場歡迎,比起單一種稻,畝均增收4000元左右。
與其他地方採用聯合收割機大規模收割稻谷不同,隆昌市大多採用人工收割方式,用脫粒機或打谷桶在稻蝦田邊打谷子。
黃桷村黨總支書記鄭賢斌透露其中緣由: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機械碾壓田塊、破壞稻樁,便於再生稻生長,保障稻谷產量﹔另一方面,脫粒機在田邊能實現谷粒、谷草的分離,谷草堆放在田邊進行生物處理,整個收獲過程對水質以及小龍蝦都沒有傷害。
稻谷脫粒。內江融媒供圖
“發展稻蝦產業讓村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村裡的‘巴掌田’都被利用起來了,由於沒有發展空間,村民都在爭取向外發展。”鄭賢斌說,黃桷村水田面積3139.38畝,其中稻蝦田面積就有2245畝。村裡30畝以上的大戶就有24戶,散戶有400余戶。有些村民不滿足於本村種養面積,便積極向鄰村、鄰鎮拓展。
在胡家鎮同心村的小龍蝦收購點,負責人周賓剛剛從鎮上收購了將近500斤小龍蝦,正忙著卸貨,騎著摩托車、開著三輪車和小貨車的周邊稻蝦養殖戶接踵而來。
“今天中蝦收購價20元、大蝦收購價30元,比起前段時間價格上漲了不少。”周賓說,雖然已入秋,但此時的隆昌稻田蝦仍具有價格優勢和市場優勢。
“今天的價格不錯,能賣7000多元。”當天,養殖戶王明德將200多斤小龍蝦交給多年的合作伙伴,“非常放心,相信他的人品!”
“近段時間天氣熱,每天能收3000斤左右的小龍蝦。”周賓笑著說,隆昌稻田蝦底板干淨、肉質緊實,很受市場歡迎,收購的小龍蝦基本上都是發往成都、重慶等地,一天之內就能直達消費者餐桌。
在隆昌,像周賓這樣忙碌的人不在少數。不少農民受益於稻蝦共生這一綠色高效的種養方式,既保障了“糧袋子”,又充實了“錢袋子”。
小龍蝦收購現場。內江融媒供圖
據了解,隆昌市累計發展稻漁產業17.8萬畝,其中標准化稻蝦種養8萬余畝。如今,隆昌市已先后把“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市”“四川省首批‘隆昌稻田蝦’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西部魚米之鄉”等“金字招牌”收入囊中。
“未來,隆昌將圍繞‘川南早蝦’等區域公共品牌做好品牌建設,培優網商平台,打造隆昌稻蝦IP。”隆昌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彭茜、林巧、潘皓、實習生陳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