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中國綢都”新發展 創新絲綢產業鏈

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
2024年08月11日13:5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白居易的這兩句詩,用來形容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非常恰當,因為這裡是絲綢之鄉。

高坪美景——“天下第一曲流”。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高坪美景——“天下第一曲流”。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高坪區栽桑養蠶歷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這裡是中國絲綢協會命名的“絲綢源點”“中國綢都”,也是陸上南方絲綢之路源頭、蠶桑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去年9月,高坪蠶桑文化系統被農業農村部授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如何擦亮“絲綢源點”名片,讓傳統絲綢產業煥發新生?近年來,高坪區因地制宜探索蠶桑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推動農業、工業、文旅深度融合,構建了以蠶桑養殖、絲紡服裝、文化旅游為支撐的絲綢全產業鏈,新“絲”路越走越活、越走越廣。

科技賦能 空調房住進“蠶寶寶”

炎夏時節,走進位於高坪區會龍鎮老場埡村的智慧養蠶基地,涼意扑面而來。

村民滿素瓊正愜意地喂蠶。“住進空調房,蠶舒服,養蠶人也涼快。”她說,小蠶抗病能力弱、對環境要求高,過去用傳統方式養,費時費力、存活率低。今年,蠶房加裝了小蠶共育環境智能化系統,通過環境傳感器、自動化溫控、超聲波補濕器等設備,對溫度、濕度、光照、空氣進行感應調控,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小蠶存活率。

蠶繭又大又白,蠶農喜上眉梢。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蠶繭又大又白,蠶農喜上眉梢。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會龍鎮家家以養蠶為主要收入來源。但隨著絲綢產業變革,當地蠶桑產業面臨技術支撐不足、經營模式分散、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瓶頸。

2021年,高坪區明確將蠶桑產業作為全區現代農業發展主攻方向,提升種養技術、構建全產業鏈、創新經營模式。當年,會龍鎮招引2家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業主種桑5000畝,新(改)建養蠶大棚6000平方米,開展蠶農技能培訓,打造標准化蠶桑產業基地。

“我們給予企業設備、金融方面政策扶持,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助力蠶桑產業發展。”會龍鎮鎮長王智霖說,當地還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鼓勵龍頭企業建成標准桑園、蠶房后,就地返包給種養能手,使蠶種供應有來源、技術環節有指導、蠶繭銷售有保障,極大激發了養蠶戶的種養積極性。

桑種從原來樹齡較大、抗病性略差的油桑品種,變為葉片大、產量高的強桑1號﹔蠶種從原來一張蠶出40斤繭,變為現在出90斤左右﹔養蠶方式從秸稈到蠶台再到如今的地場軌道……鎮裡的蠶桑養殖走上了穩產高產之路。

據悉,到今年底,高坪區標准化蠶桑基地將達到8100畝,計劃實現年產值5200萬元、持續帶動全區1500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今年5月,高坪區作為川中北蠶桑產業集群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入列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力爭到2026年,全區標准化桑園面積達10000畝,年養蠶30000張、產繭800噸、僵蠶200噸。”高坪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劉俊說。

創新求變 老絲廠趟出“新路子”

四川美華新材料有限公司內,各生產線忙碌運轉,后紡智慧車間大屏閃爍,產量、能耗、質檢等數據一目了然。原材料經過牽伸、加彈、卷繞,錦綸紡絲如瀑布般傾瀉而下。

美華公司新車間煥然一新。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美華公司新車間煥然一新。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5年前,這家33年歷史的老絲廠瀕臨破產。生產主任王鬆介紹,公司過去主要生產常規錦綸產品,受產品同質化、中低檔材料佔比大等因素影響,市場銷售長期低迷。

2021年,高坪區推出了做強絲紡服裝產業的一攬子方案。區政府牽線搭橋,促成美華與某絲紡企業的戰略合作,帶來了資金技術支持。

“佔地51畝的新廠房建成投用,投資6000萬元引進了新設備,研發新產品工作也初見成效。”王鬆說,目前在西南地區,僅有美華具備錦綸6差異化彈力絲生產能力。

如何依托優勢做強產業,擦亮“中國綢都”品牌?高坪區依托都京絲紡服裝產業園,加大招商引資、先進裝備工藝推廣、金融支持等力度,扶持企業推廣運用數智、綠色等先進技術,推動絲紡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南充富安娜家居有限公司實施“智改數轉”項目,生產效率提升25%、產品價值提升15%,並拓展了電子商務等服務型制造業,實現跨行業融合發展﹔南充六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發自主品牌、研發高檔絲綢標志產品,先后榮獲100多項國、省、市級榮譽﹔南充佳合絲綢有限責任公司改造現代化加工設備,獲評為四川省創新型中小企業……

2023年,都京絲紡服裝產業園獲評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一個集織綢、服裝、印染、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絲紡服裝產業集群加速成型。目前,全區絲紡服裝企業近20家,從業人員超6000人,年產值達16.89億元。

文化為魂 舊廠區成為“網紅地”

南充六合絲廠始建於1912年,由民主革命家張瀾創辦,曾是亞洲最大的繅絲企業,也是目前全國存續時間最長的絲綢企業。

暑假研學季,六合絲廠染房內,不少孩子前來體驗非遺“蠟染工藝”。“推出絲綢文旅體驗項目,既可讓游客了解傳統絲綢文化,也有利於推動企業多元融合發展。”絲廠文旅產業部部長李永春說。

六合絲廠小火車穿越花海。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六合絲廠小火車穿越花海。高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六合絲廠是西部唯一保存完整、規模較大且至今仍在生產的繅絲業工業舊址,文化底蘊厚重,具有極高的文旅開發價值。”李永春介紹,在政府指導下,企業確立了依托工業遺存開發絲綢主題景區的融合發展路徑。

按照“工業為核、文化為魂、旅游為翼”發展思路,高坪區通過恢復歷史建筑風貌、保護工業文物、開發文旅新業態等措施,打造了六合絲綢博覽園,發展以絲綢為主題的工業旅游。

始建於清末的六合院重新開放了,游客們聆聽著“絲綢源點”和“中國綢都”的故事,領略傳統絲綢文化魅力﹔復古小火車開通了,游客們在“聲光電氣”的沉浸體驗中,了解百年六合曾經的輝煌﹔原創大型雜技舞台情景劇《東方絲源》開演了,游客們真切感受著“南充絲妹”的奮斗激情。

嘉陵江烏木博物館開館、六合染房非遺體驗課程上線、潮玩絲綢文創產品上新、南充本地特色美食入駐……絲綢文化內核在六合絲綢博覽園被有效串聯與拓展。2022年,六合絲廠獲評中國絲綢工業“活化石”,入選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錄,成功舉辦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2023年,博覽園躋身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目前,博覽園內已開發文旅項目28個、文旅產品5項。2023年接待游客1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5億元。高坪區文廣旅局局長明剛介紹,以博覽園為核心,絲綢主題游已成為全區文旅產業強勁增長極,也成為高坪區持續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的重要支撐。

按照規劃,高坪區將依托“世界絲綢源點”名片,加快建設蠶桑產業“一帶一園三基地”,推動蠶桑絲綢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力爭到2026年,絲綢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4億元。

小小絲綢,促進了高坪區歷史的發展,也將帶給當地更好的未來。高質量發展打造新“絲鏈”,“高坪速度”看得見。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