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農村垃圾處理觀察

鎮村保潔“吹哨”收運企業“報到”

2024年08月02日11:3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農村垃圾分類回收點。屈超英攝

農村垃圾分類回收點。屈超英攝

村裡的破磚爛瓦難覓蹤影,坑塘裡的陳年垃圾“銷聲匿跡”……走在四川省遂寧市的鄉間,沿途的農村垃圾分類收集點,身穿橘黃馬甲的保潔員穿梭在村裡的各個角落。

農村生活垃圾一直都是影響鄉村生態環境的“老大難”問題。近年來,遂寧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的重要抓手,按照“戶分類、鎮村收集、企業轉運、市(縣)集中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治理模式,逐步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得到及時、環保、安全地收運處置,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

源頭減量

實現常態化保潔

清晨,天微微亮,遂寧市大英縣隆盛鎮土門埡村保潔員鄭大桂拿上掃帚、鏟子,推著垃圾車,開始了一天的保潔工作。

“以前村裡的垃圾都是倒在村邊角落的露天垃圾池裡,要堆滿一池子才有人處理,天熱時垃圾都腐爛了,誰走過都得捏著鼻子。”推著垃圾車,鄭大桂講述起以前村裡的樣貌。“現在,村裡新建了生活垃圾分類亭,每天上午下午都有環衛車來收集垃圾,然后轉運到鎮上垃圾中轉站分類分離壓縮后送往發電廠。”靠著清掃收集垃圾,鄭大桂除了種地收益外,每月還有1500元的收入。

“過去的垃圾都是一倒了之,現在村民堅持垃圾分類、愛護環境衛生、監督村民集中投放垃圾等行為都可以獲得綠色積分兌換洗衣液、米面油洗潔精等生活用品,村民積極性可高了。”土門埡村村委會主任廖小利分享著垃圾分類前后村民的變化。

如今,土門埡村已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垃圾治理新格局,生活垃圾也由原來的平均日產800斤左右減至350斤左右,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50%以上。

在遂寧,不僅土門埡村有了固定的保潔員,每個村(居委會)配備至少一名環境衛生保潔員,已經形成一項制度。“保潔員的職責不僅僅是常態化開展村內保潔工作,還要指導督促村民對家中垃圾進行分類﹔收集村內已分類垃圾,統一拉運至指定垃圾堆放點並協助鄉(鎮)垃圾轉運人員完成集中轉運。”遂寧市農業農村局鄉村建設促進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遂寧採取設置公益性崗位、聘請低收入群體等辦法,全覆蓋落實村有保潔員制度。同時,加強村級保潔員履職培訓,強化垃圾投放點管理,確保“溢出”垃圾清掃入垃圾投放點。目前,全市有農村保潔員7000余人。

“智治”垃圾

收運“一網統管”

每天一大早,遂寧川能環衛管理有限公司的一輛輛垃圾中轉車從船山區各中轉站出發,開始了當天城鄉垃圾第一批次的清運工作。

“現在垃圾清運做得好,夏天這麼熱都沒有臭味。”船山區仁裡鎮桃李村村民們談起村裡垃圾清運環境的變化感慨良多。

今年以來,遂寧大力推進2024年“群眾最期盼改進的10件事”,切實解決治理城鄉生活垃圾亂堆放、清運不及時等問題。為切實有效提高全市垃圾清運效率,助力環境質量提升,遂寧進一步優化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置鏈條體系。

“我們不斷加強管理工作,每天至少2次對全區環衛作業車輛、智能垃圾箱、垃圾桶等進行清洗、消殺和除臭,並形成完整台賬登記,專人定期巡查。”川能環衛公司船山項目部副經理冷勇介紹,針對夏季酷熱,垃圾容易腐爛發臭,積極探索垃圾分類運行新模式,通過自主分類和保潔人員上門“巡回收運”,實現垃圾的精准分類、即滿即清。

在垃圾處理過程中,遂寧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通過建立環衛數字化信息監管系統,打造“分級管理、數據互聯、過程上鏈、統一智治”的垃圾分類治理模式,打造生活垃圾收運“一網統管”。動態優化收運路線,針對特殊時段合理調整收運頻次,提高鎮村保潔“吹哨”、收運企業“報到”的響應速度和質效。在投放、收集、轉運、處理四個環節全面實施分類,改變了以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前期分類不到位,后期處理大鍋燴”的現象。

目前,遂寧各鄉鎮在運行生活垃圾中轉站70座,設置垃圾投放收集點位25200余個,投放智能垃圾箱16199個,投入垃圾清運和清掃保潔車輛1143輛,從硬件投入上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收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全市84個鄉鎮、1172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保持100%。

垃圾焚燒發電廠。屈超英攝

垃圾焚燒發電廠。屈超英攝

變廢為“寶”

浴火重生“吐”綠電

在遂寧,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垃圾分類、收集后,經中轉站壓縮后運送至垃圾焚燒發電廠。

7月23日,走進位於船山區復橋鎮的遂寧川能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廠,幾輛市政垃圾車載著生活垃圾正緩緩駛入廠內,經過地磅計重后進入卸料平台,將生活垃圾傾倒進垃圾倉發酵,讓液體有效滲濾以后再進行投爐焚燒。

另一旁,工作人員操縱著一個巨大的“鐵爪子”,在堆積如山的垃圾堆裡“抓”了一把,放到垃圾給料斗內,投入焚燒爐,在熊熊爐火中燃燒后,被“吃”進去的垃圾浴火重生,“吐”出清潔電能,點亮萬家燈火,實現了垃圾無害化處理,也帶來了“金燦燦”的效益。

“焚燒發電目前是我國處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既有效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又實現了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川能能源公司行政助理姜鋒介紹,每天來自船山區全境、安居區全境及蓬溪縣部分區域的近800噸生活垃圾,經過處理后可發電36萬度左右,“除了公司自用,每天可輸送綠色電力30萬度左右。”

如何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處理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又都去了哪裡?姜鋒說,產生的滲濾液通過滲濾液泵送到滲濾液站處理,達到中水回用標准﹔高溫煙氣中的粉塵等有害物質經煙氣淨化系統處理,在飛灰固化車間進行螯合固化,最終送到垃圾填埋場進行無害化填埋,相比直接填埋更加環保、節省空間。一套標准流程下來,實現了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據悉,遂寧共有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焚燒處理能力達1500余噸/天。今年上半年,全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共收集生活垃圾近30萬噸,其中農村生活垃圾約8.3萬噸,焚燒垃圾發電3200萬度。實現了生活垃圾“戶分類、鎮村收集、企業轉運、集中處理”“全焚燒、零填埋”目標。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既要調動群眾積極性,實現源頭減量,更要發揮政府作用,給垃圾找個去處,讓垃圾變廢為寶。”遂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這件‘關鍵小事’作為‘民生大事’,持續推進,努力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王波、屈超英)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