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結對聯動同頻共振優勢互補 探索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

改革背景
為全面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破解超大型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2023年下半年以來,成都市委以增強城市整體功能為導向,創新區域協調發展路徑形式,提出“一三圈層”區域結對聯動發展,試驗探索9+8的“中心帶郊區、先發聯后發、圈層變一體”的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模式,一體推進產業集群共建、高端要素共引、惠民實事共辦、區域發展共謀。其中,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都江堰市組成結對聯動幫扶搭子,突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互相成就。
按照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打造區域聯動發展區的安排部署,成都高新區、錦江區與都江堰市主動適應區域結對聯動新常態新任務新要求,錦江區與都江堰市明確文旅互動、產業共興、服務共享等重點合作領域,高新區與都江堰市重點聚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國企合作投資、飛地園區建設、產業基金設立、聯合協同招商等方面開展合作,三方商定以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點片區青城山子片區作為結對聯動主承載區,青城山旅游裝備產業功能區南區、灌縣古城作為協同承載區,推動同頻共振、共同發展。
國資金融局+都江堰結對聯動:南橋坊。成都高都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改革成效
按照市委主要領導對青城合作片區指示精神,三方牢固踐行“雙向奔赴、合作共贏”結對聯動指導方略,始終保持“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即是決戰”奮進姿態,切實堅守“拿地立開工,建成即投運”理念追求,緊鑼密鼓、馬不停蹄扎實推進相關工作。在5月6日,即五一節后上班第一天,青城合作片區管委會(以下簡稱“管委會”)正式入駐天府軟件園青城園區,實現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都江堰市結對聯動3個團隊集中合署辦公,首批引入的“紅鬆在線”“所見所得”等企業在管委會入園當天同時進駐辦公,實現“秋水共長天一色”同頻共振、同心協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片區已落地招商引資項目12個,近期還將落地項目12個。
2024年以來,青城合作片區結對聯動工作受到四川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施小琳,以及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鳳朝的積極評價。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劉筱柳主持召開全市結對聯動現場會議時,要求推廣復制青城合作片區相關工作經驗。
改革舉措
按照市委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要求,立足都江堰獨有的東方文化精神內核,結合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經驗,堅持謀定而后動做好區域策劃規劃,狠抓投資項目及招商促進工作,以產業建圈強鏈,做強科技引領的高端產業功能,提升現代完備的城市功能,使城市和產業融入自然,創造“公園城市山水表達”的典范。
國資金融局+都江堰結對聯動:青城園區周邊示范段打造。青城合作片區管委會供圖
一、堅持規劃先行,引領片區高標准建設
一是集智借力、全球征集。管委會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世界級資源就要引入世界級團隊策劃、呈現世界級成果的原則,邀請AECOM、同濟、日建等國內外知名機構開展世界旅游目的地策劃國際征集工作。規劃編制過程中,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北京大學的頂尖專家學者出謀劃策、反復論証,最終形成策劃成果。
二是因地制宜、攜手共謀。建立日常工作機制,並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片區發展,精准銜接都江堰已有的各項規劃、正在編制的發展計劃以及已形成的項目,保障策劃規劃的可實施性﹔充分結合各方特色,融合科技創新、生態人文、商貿消費、綠色低碳、智慧治理、教育醫療等優勢,切實把良好生態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三是以人為本、夯基筑壘。在深耕產業和科技基礎的同時,突出以人為本,高品質改造提升物理景觀,擴容提質服務配套,增強高端人才吸引力。加快優化從高新西區至都江堰的交通體系,系統提升合作片區沿途景觀風貌,構建公路、軌道和低空三大交通網絡,著力培育試點商務出行、空中擺渡等空中交通新業態。鏈接錦江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和都江堰社會民生需求,實施“千人百校互助共建”工程,開展醫聯體建設和專科聯盟打造,推動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和城市功能價值提升。
二、秉持高效協同,建立健全運行機制
一是創新合作片區組織架構。組建形成“領導小組+管委會+平台公司”的管理架構。由三方黨(工)委書記任領導小組組長,統籌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區域結對聯動工作的部署要求。管委會作為常設的決策執行機構,設主任1名、副主任6名,其中常駐管委會的專職副主任3名,由三地分別委派﹔內設綜合管理部、規建項目部、投資促進部、產業發展與企業服務部4個工作部門,由三方抽調相關職能部門干部、國企員工40余人組成。成都高新區、錦江區和都江堰市共同出資,分別組建高都公司、錦都文旅公司,負責用活市場化招才引智和開發運營優勢,盤活現有資源資本,推動產業培育、投資促進、創新驅動。
二是交叉任職、實體化運行。管委會與高都公司深度融合、交叉任職,一體化運行。高都公司負責同志兼任管委會的副主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兼任管委會工作部門負責人,實現工作的無縫鏈接﹔所有成員全部扎根片區,實體化運行、集中合署辦公。通過“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線上+線下”信息互聯互通機制,確保信息通達共享。
三是優化完善建設項目審批機制。探索建立“審慎適度授權+專項綠色通道”規劃建設聯動審批機制,在規劃審批、建設許可、竣工驗收等事項上審慎適度向管委會授權,在都江堰市規自局建立綠色通道,高效快速處理管委會相關事項,合作片區其他項目落地及相關規劃事宜授予管委會與都江堰李冰功能區前置建議權。
國資金融局+都江堰結對聯動:天府軟件園青城園區。青城合作片區管委會供圖
三、實施全要素招商,創新招商引資模式
一是用好“資本招商”。用好資本這個渠道,通過資本鏈接產業資源,主動用資本促成產業落地,批量導入產業項目。如:依托成都高新區基金合作機構中金資本、君聯資本等,從豐富的項目儲備中批量推薦合適的項目至青城合作片區。
二是通過“招商大使”以商招商。依托“招商大使”資源廣、人脈多、信息靈、行業熟等優勢,通過招商大使精准對接項目。目前,片區三分之一落地項目為招商大使推薦。如:Yandex項目,為俄羅斯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在招商大使的引薦下,已落地項目公司,擬打造中國總部。
三是通過名人大咖招商。通過名人大咖、大師大家等引領性人物,鏈接優質產業項目資源,拓寬招商引資渠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