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構建“中試+”生態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關鍵環節
改革背景
成都高新區錨定加快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定位,以中試為核心樞紐,優化提升科技創新體系。自2023年1月開始,成都高新區大力實施中試跨越行動計劃,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按照“一鏈一園多平台”思路建設中試平台,構建“中試+”生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中試首選地。
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中試平台49個,聚集工程師1175人,服務成果轉化項目900余個,中試服務收入超6.6億元,助力中試項目獲得融資超18億元。國家部委現場調研,給予工作指導。
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供圖
主要做法
成都高新區將中試平台作為打通成果轉化堵點的關鍵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從怎麼建、誰來建、持續建3個維度推動中試建設,營造“中試+”生態。
一、聚焦“怎麼建”問題,堅持“建在鏈上、布在園中”策略
中試一端連著創新、一端連著產業,是連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的關鍵環節。
一是聚焦主攻賽道謀劃中試。圍繞成都高新區1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明確發展射頻器件、功率半導體、先進陶瓷等細分賽道,到2025年規劃建設60個中試平台。
二是圍繞專業園區布局中試。針對已建成園區,按照強鏈補鏈思路建設中試平台﹔針對產業前沿領域和未來產業的新建專業園區,推動中試平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如在未來科技城一體化規劃建設車載智能系統產業園和中試平台。
三是堅持外引內培建設中試。引導開放方面,堅持“面向制造”和“對外服務”兩個認定標准,著眼中試供需兩端,用好科技創新券,實行雙向補貼,引導產業鏈現有企業自用中試線對外開放﹔布局新建方面,堅持“瓦特式人才+市場化投資+科創團隊”3個建設要素,同時國資參與出資建立平台。其中,計劃總投資20億元的高投芯未IGBT中試平台是目前全市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功率半導體中試平台。
成都高新區走進中試平台系列活動。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供圖
二、聚焦“誰來建”問題,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結合
採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雙向發力模式,著力破解“政府想做做不好、企業能做不願做”的困局。
一是投資主體市場化。由企業牽頭建設中試平台,高新區國有平台公司參與投資,市場化方式決策,原則上不控股。目前,高新區49個中試平台中,由經營主體主導的中試平台佔比94%。如成都萬應公司投資1億元,建成全國技術水平最高、服務功能最全、產業鏈條最完整的先進封測中試平台。
二是運營方式市場化。推行生物醫藥行業CDMO模式,推動中試平台向市場提供從概念驗証到中試熟化到小批量生產的服務,實現全鏈條商業化運作。如健進制藥高端注射劑中試平台,2023年中試平台CDMO收入1.45億元,服務的凱米生物通過在中試平台開展CDMO,獲得超億元首輪融資。
三是政府支持精准化。出台具有全國比較優勢的中試十條政策,政策補貼額度不超過50%,充分發揮市場有效性。從場地、裝修、設備、融資等方面,給予中試平台5年最高5000萬元支持,對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還可通過“一事一議”加大支持力度﹔從項目支持、使用補貼等方面,給予中試項目5年最高1000萬元支持。
高投芯未功率半導體中試平台。成都高投芯未半導體有限公司供圖
全國首個智能硬件中試生態園。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供圖
三、聚焦“持續建”問題,堅持“生態閉環、基金賦能”思路
首倡“中試+研發+孵化+基金+應用場景”的“中試+”生態,助力中試平台向前、向后鏈接大院大所、投資機構、孵化器等資源,讓科創團隊更容易IPO,實現成果轉化閉環。特別鼓勵中試+基金,推動中試平台從服務驅動型向投資收益型轉變,實現投入產出閉環。
一是中試+研發。高水平建設北大成都研究院、清華芯華創新中心、天府錦城實驗室等創新極核,持續提供優質中試項目。如組織北大成都研究院、天府錦城實驗室走進健進制藥中試平台活動,推動天府錦城實驗室賾靈生物與平台達成中試合作。
二是中試+孵化。支持中試平台自建孵化空間或聯合孵化機構,推動中試后項目就近孵化。如微球材料中試平台以中試服務佔股形式,開展“中試+孵化”業務。
三是中試+基金。按照重大產業化項目專項基金招引模式,根據重大中試平台建設實際訴求,“一企一策”配套專項基金。同時,由中試平台聯合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共同組建中試項目基金,投向經中試熟化的成果轉化項目,共享項目成長紅利。如,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與高新蜂鳥中試平台共同組建1億元智能硬件中試基金(籌),撬動市科服集團等機構參與出資,擬投7個項目。
四是中試+場景。圍繞中試平台發布城市機會清單,引導央企、國企為中試項目提供應用場景,開展驗証示范。如去年發布的“數字賦能·創新發展”城市機會清單,為中試項目提供應用場景27個。推動中試平台鏈接檢驗檢測、供應鏈渠道、市場拓展、產品設計等專業化服務機構,實現服務增效。如去年舉辦專場沙龍活動,組織智能硬件中試平台與產品經理交流,促進平台與100余名產品經理建立聯系,提升產品策劃、優化等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