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探索農業職業經理人改革 助力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
改革背景
2010年以來,崇州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圍繞引領小農戶步入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業共營制”,有效破解了“誰來經營、誰來種地、誰來服務”難題。“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寫入中央2017年1號文件,“農業共營制”2017年入選中央改革辦《改革案例選編》、2018年入選《四川改革四十年案例》、寫入四川省委2022年1號文件。
“農業共營制”經過10余年實踐,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推動土地集中連片和規模化經營,在保地穩糧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面對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新的使命任務,崇州堅持將農業職業經理人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圍繞成長機制不夠健全、監督考核不夠規范等現實難題,聚焦培訓、管理、激勵、服務4個關鍵環節持續深化改革,優化整合資源要素,激發農業創造活力,努力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提供有效工作路徑和制度創新成果。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具體舉措
一、創新職業經理人“培訓”機制,提升專業化生產能力
一是創新培育主體要素優化方式。堅持質量標准,突出實用導向,選擇涉農高校院所作為職業經理人培育機構,選擇國家現代農業園區、專家服務站、產業基地等作為實訓基地,選擇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家教授作為培訓師資﹔打破以前“就培訓說培訓”傳統培訓思維和模式,採取“理論+實踐”“集中+分散”相結合方式,把更多的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在“庄稼地”裡授課、在“農機具”上教學,強化實踐操作培訓實效,增強農業職業經理人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二是創新多元化培訓方式。依托涉農高校院所、產業基地等載體,搭建“高校院所-培訓機構-社會組織-產業基地”協同育人平台,按照人才“點餐”、專家“掌勺”、基地“擺桌”、社會“端菜”、政府“買單”方式,實施“專家課堂理論培訓+基地實踐操作+跟蹤業務指導”精准培育,形成“農業專家+職業經理人+生產基地”科技服務模式。同時,在農事關鍵環節,農業職業經理人採取“面對面”指導、“手把手”示范,讓新型職業農民在“干中學、學中干”,實現農業科研成果到田間地頭的無縫對接。通過高校院所培訓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培訓職業農民“雙培訓”方式,構建形成“職業經理人+職業農民”專業化生產經營管理團隊。
崇州市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烘貯中心。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三是實施專業化教培行動。結合鄉村振興人才梯隊建設,從不同層次、不同對象、不同時期做好准確詳實培養需求分析,分領域、分方向、分層次、分時段開展定向分類培養,強化細分領域培訓。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導師制度,專門針對電商運營、品牌營銷、藝術設計等開展小課堂,讓每一個有需要的職業經理人在每個環節和階段都能得到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指導和服務。
二、創新職業經理人“管理”機制,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水平
一是建立有序“引進-任用-流動”機制。依托由農業農村部門牽頭,人社、科技、財政等部門組成的職業經理人評價委員會,每年根據職業經理人誠信度、生產技能、經營管理水平等開展証書等級評定。對發展特色旅游、電子商務、綠色農業等人才適當降低准入門檻,建立中級和高級直評機制,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推出“政府引領、經營主體主導”引進方式。落實職業經理人競聘上崗機制,鼓勵職業經理人不受地域限制,在全市區域內自由流動,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職業經理人資源配置和使用。
二是完善高效“評價-匹配-退出”機制。按照“動態管理+分類評定”原則,建立職業經理人等級証書動態管理機制,完善職業經理人初、中、高級“三級貫通”評定、管理、考核制度,把“非糧化”“非農化”納入考核評價體系。探索農業職業經理人“積分制”管理,根據其規模、產量、效益、對農戶分紅等指標開展積分量化,形成農業職業經理人“積分榜”“名人榜”,作為上崗或享受相關扶持政策依據。對經認定等級的職業經理人每兩年開展一次考核,並根據考核結果對其証書等級進行調整,對考核不合格的職業經理人取消等級資格、收回証書、退出人才庫。通過動態等級評價促進人才隊伍進退有序、強化職業經理人危機意識。
三是建立合理“合作-分配-共享”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同一領域或同一產業鏈職業經理人有機聯合、利益互惠合作機制,由經營經驗豐富、資源相對富集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帶頭組建職業經理人團隊,靈活採取委托經營、聯合經營、直接聘用等合作方式,開展規模化種植和植保、烘儲等專業農機服務,通過按比例分紅、約定固定收益、支付工資等方式分配利益,實現“分頭生產、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盟效果。組建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設立農業職業經理人黨委,踐行“紅色引領綠色發展”,開展技術交流、規范管控、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等服務,實現抱團發展。
中化農村社會化服務西南中心。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三、創新職業經理人“激勵”機制,增強職業吸引力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加強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等高校院所對接,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創業興業。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對農業職業經理人帶農致富典型事跡、農業職業經理人扶持政策等開展廣泛宣傳,鼓勵返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務農青年、種養能手、農機農技能手、村組干部等各類人才進入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讓農業職業經理人成為全社會認同的有奔頭、有盼頭、有甜頭的職業。
二是健全農業職業經理人政策扶持體系。完善農業職業經理人產業扶持政策、科技扶持政策、農業保險扶持政策、社會保障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體系,重點支持糧油規模經營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凡上一年申領了規模化糧油種植補貼的,可在第二年繼續享受社保補貼,累計享受社保補貼時長達120個月,比非種糧職業經理人累計享受時長多60個月,有力促進了種糧職業經理人在穩地保糧中的積極性發揮,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帶頭落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主動性。同時,積極探索職業經理人等級差異化社保、金融扶持政策體系,不斷提升職業經理人等級評價含金量。
三是暢通職業經理人成長成才渠道。著眼“扶上馬、送一程”,聯合科研院校專家、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建立專家學者、農技推廣骨干互為補充的專家服務團隊,分片區與職業經理人開展“點對點”結對教學指導與跟蹤服務,圍繞職業經理人的成長成才形成縱向一體的培育機制。支持推薦職業經理人申報人才產業生態圈、“頭雁”項目等高層級人才計劃,為職業經理人搭建成長成才平台。
四、創新職業經理人“服務”機制,提升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水平
一是健全高標准農田管護機制。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和建設,建立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田長制”責任體系,鼓勵引導農業職業經理人參與高標准農田建設,設立“天府糧倉”司法保護示范基地,積極推廣高標准農田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保險,加強高標准農田管護利用,做到“地有人種、田有人管、責有人擔”。
天府糧倉智能育秧中心。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二是提升糧油科技服務水平。以天府糧倉研究院為創新載體,鏈接農業科研機構(平台)、院士專家、農業龍頭企業等,建立“四中心四基地”科研服務平台,重點引育糧油研發、生產、加工、營銷等領域的領軍人才,圍繞分子育種、功能糧油、綠色高效等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優質糧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研發應用水平,構建“鏈主企業+科研機構+領軍人才”的協同創新鏈,加快形成產業新賽道和農業新質生產力。
三是提升糧油社會化服務水平。整合本土育秧、農機、植保、烘儲等專業化服務組織,搭建合作、開放、共享的糧油全產業鏈服務平台,建立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性服務和綜合性服務相協調的社會化服務機制。探索糧油生產“一鍵服全鏈”,建設集農場管理、農機調度、精准種植、數字運營、品控溯源為一體的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打造AI農業雲平台,推動智能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精准化調度。實施農業生產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培育一批綠色營養健康的高品質“天府糧倉”糧油產品。大力發展糧油精深加工、預制菜等產業,鼓勵企業開展“訂單農業”“預訂配送銷售”等合作方式,加快培育形成“鏈主企業+農業職業經理人+生產基地”產業集群。
取得成效
一、農業職業經理人糧油專業化生產能力明顯提升。
已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269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1567人,其中農業職業經理人3184人,相繼涌現了一批糧油產業領軍人才。天健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職業經理人宋德明在2022年“大國農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中榮獲創業創新類二等獎,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職業經理人王伶俐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全國十佳農民”等稱號。2023年,全市職業經理人實現糧食播面、糧食產量分別為43.97萬畝、21.2萬噸,佔全市92%、93.5%,水稻單產550公斤,高於成都市8.8公斤、四川省19.8公斤。
天府糧倉智能育秧中心的機械化育秧流水線。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水平明顯提升。
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職業經理人覆蓋率100%﹔工商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729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5家、省級示范社24家、成都市級示范社25家、崇州市級示范社10家,示范合作社佔比9.1%﹔家庭農場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監測的1214家,其中省級示范場27家、成都市級示范場54家、崇州市級示范場128家,示范家庭農場佔比17.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耕地面積29.4萬畝、惠及農戶14.2萬戶,佔全市耕地面積、總農戶的93%、95%﹔依托新型經營業主,2020年共清退在耕地上種植商業草坪7339.2畝,2021年-2023年完成騰退果木種植糧食1.73萬畝,全市糧食規模化經營率92%﹔持証上崗職業經理人1980人、佔職業經理人總數的62%,在崗職業經理人人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農戶入社后戶均增收約2200元/年。
三、農業職業經理人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
積極推薦考核優秀職業經理人申報高層次人才計劃,並通過媒體報刊大力宣傳,形成想創、會創、能創、齊創的生動局面。目前,全市已成功推薦各級創新創業典型89人,其中部省級10人、市級33人、縣級46人﹔2023年,發放職業經理人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4041.05萬元、“農貸通”貸款貼息108.85萬元,累計發放職業經理人社保補貼910.72萬元,吸引了一批“年輕化”“高知化”人才加入職業經理人隊伍,與2016年相比,45歲以下佔比從22.3%上升到50.13%,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從10.2%上升到22.1%。
新生代農業職業經理人代表王伶俐操作無人機噴洒農藥。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四、糧油科技社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與中國農科院、川農大等高校院所建成川農大“兩化”科技總部等6個科研平台、“田間種子超市”1000畝,篩選出宜香優2115等65個優質品種、23項農業科技成果在全省推廣﹔著力實施校地企合作項目20余項,與國家糧食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合作共建穩糖米研發中心,建成穩糖米種植基地10000畝,自主研發的穩糖米系列產品成為全國首個“低GI”認証的米制食品,在第三屆GI(血糖生成指數)國際會議上榮獲農業創新獎﹔2022年7月,艾諾米“米小森”橡木清酒獲得IWSC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金獎﹔“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証面積達41.9萬畝,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綜合標准化示范市﹔依托MAP糧油全產業鏈服務平台及“空天地”智慧農業系統,服務川渝雲貴等150萬畝優質糧油基地﹔整合本土專業化服務組織160個建成育秧中心16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個,建成“未來農田”試驗片區2500畝。全市農機化率、社會化服務覆蓋率、信息化水平分別達95%、95%、91%﹔聯合京東農場、蘇寧易購等組建“天府好米聯盟”,建成稻田綜合種養基地2萬畝,培育“小亭米”“天健君”等糧油品牌15個,隆興大米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隆興大米綠色示范基地9000畝,糧油品牌化農產品銷售佔比達8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