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鄉村“議事樹”下話環保

2024年07月25日10:3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盛夏時節,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朝陽鎮下壩橋村郁郁蔥蔥,碧波蕩漾的黃鶴湖,成片的橘樹、雷竹,各色鮮花點綴錯落的農房、菜園,一切美麗而生動。

“不少八九十歲的老人都說沒見過這麼好的下壩橋村。”晚飯后,洪家大院的“議事樹”下,三三兩兩的村民搖著扇子坐在長凳上乘涼,村民吉秋仙感嘆著現在的美好生活。

下壩橋村的“微菜園”。蘭萍攝

下壩橋村的“微菜園”。蘭萍攝

下壩橋村黨總支書記陰文義介紹,“議事樹”是兩棵66年樹齡的香樟樹,是當年黃河水庫首批移民栽種的。2023年,下壩橋村在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中打造了洪家大院,因位於院落休閑區域,這兩棵香樟樹就成了“地標”,村民小組會、院壩會都在樹下召開,村民親切地稱之為“議事樹”。

“這兩年議得最多的,是農村面貌的變化。”陰文義把這一切歸功於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下壩橋村因交通便利又沿黃鶴湖的優越地理位置,近年來發展橘子、雷竹產業卓有成效,不少村民鼓起了錢袋子,但環境“臟亂差”的問題一直被詬病,尤其是污水橫流等情況十分嚴重。

2023年,內江啟動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下壩橋村成為首批試點村。按照相對集中原則,該村打造了18個精品院落,住戶污水通過管網全部引入污水收集池,每天由專人轉運到3個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每個處理站每天處理能力為50立方米,完全滿足需求。

散戶怎麼辦?

“這事我清楚。”村民余良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前兩年,下壩橋村強化污水處理補短,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千村示范工程”,新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惠及21戶村民。

污水處理不僅要治理看得見的,還要治理看不見的。結合農村面貌改善,村裡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垃圾分類收集亭24個、分類垃圾桶48組,清理垃圾900余噸,整治水溝4000余米等。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

村民在樹下議事。蘭萍攝

村民在樹下議事。蘭萍攝

“以前,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是黑乎乎、臭烘烘的,現在是湖水清澈、四季花香。”余良笑得合不攏嘴。

顏值提升的下壩橋,不僅吸引了幾十戶外出村民回來建房,更激發了城裡人對“世外桃源”的追求。陰文義算了一下,已有100多人前來咨詢,想在這裡租房長期居住。

農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下壩橋村,只是內江實施農村面貌改善、提升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內江推廣美麗鄉村“小組微生”模式,已建設“微菜園”“微禽園”等3.78萬個,改造20戶以上聚居農戶院落1312個,全面完善院落公共區域便道、院壩、排污等設施。其中,通過實施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85%以上。(彭茜、蘭萍)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