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區將金牛古道的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文化優勢
文旅助力 金牛古道變身“幸福道”

蜀 道 名 片
成都市金牛區,因金牛古道起點在此而得名,金牛古道的交通樞紐作用也讓這裡自古以來便是交通要地。金牛古道連接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促進了四川與關中地區的交往交流交融,為金牛區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如今,金牛區依托這一歷史資源發展文旅產業,將金牛古道的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文化優勢,通過打造“古蜀金牛道·活力賽演城”文旅品牌,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古道的魅力,促進了區域經濟增長。
7月24日,由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省文物局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四川日報全媒體)、成都市金牛區委宣傳部、綿陽市委宣傳部、廣元市委宣傳部承辦的“媒體蜀道行”活動啟動,首站聚焦金牛古道起點——成都市金牛區。
在這裡,媒體記者看“古蜀道”場景再現,行走生機盎然的天府綠道,體驗“雙館同啟”賽演共舉的鳳凰山體育公園……感受千年古蜀道的新風貌,體悟當下成都人的幸福生活。
看歷史
金牛古道留下巨大的城市財富
“從我們所在的位置看出去,天回鎮分布有11個生態公園。”站在鳳凰之眼廣場,天回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朱明鴻介紹著天回鎮的歷史。作為金牛古道的起點,“天回”的名字如何而來?朱明鴻介紹,天回,舊名天隳。隳,毀也。相傳第四代蜀王杜宇因顓頊與共工之戰,天崩地裂而墜入凡間。民間的百姓見天神掉落,便把杜宇稱為“天隳之神”,並把他所掉落的山峰稱為“天隳山”。2012年7月,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了經穴漆人、竹簡醫書、蜀錦紡機等文物,為“天回驛”的文化傳承提供了注解。
“2000多年前,600多公裡長的古蜀道以金牛為起點,直奔劍門關,連接起關中、漢中、成都三大平原。”在成都市金牛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大君看來,金牛古道的文化寶藏令人振奮: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中國第一座地上皇陵——永陵在金牛發現……“交子故裡,大道金牛”被確定為金牛區的城市形象語。
品變化
金牛古道體驗幸福生活
24日下午,蜀道通衢園的“金牛古道”模擬場景,引發媒體記者的好奇——在走過古意十足的蜀道后,順著一段緩坡就連上了成都天府綠道。更令記者們興致盎然的是,在網紅建筑“起風的院子”的屋頂上“體驗”蜿蜒曲折的綠道。
“起風的院子”正在舉辦一場“城市藝術展”,講的就是成都綠道的故事。在講解員李娜的帶領下,記者們看到了用百余把鋼卷尺造的打卡小景,這些都是在綠道建設中,建設者常用的工具。“耳目一新,讓人眼前一亮。”人民日報四川站記者陳春安感嘆。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李娜介紹,金牛區已累計建成三級綠道245公裡,新建及改造提升各類公園24個,新增綠地面積235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14.33%,森林覆蓋率提升至16.82%,“一心兩軸三片”的全域公園體系初具雛形。
觀當下
金牛古道再添賽演名片
“一到周末,開往鳳凰山體育公園的地鐵上擠滿身著紅色‘戰袍’的球迷或精心裝扮的歌迷。”成都城投萬館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立鋒在採訪中,回顧了去年11月4日順利實現“雙館同開”的盛況——一邊是有4萬名球迷現場觀看成都蓉城主場對陣梅州客家中超比賽,另一邊則是超過1.3萬名歌迷觀看張學友在蓉第8場演唱會。
2023年,鳳凰山體育公園共舉辦萬人以上大型文體活動60場,整個場館群總活動數超過135場,共接待入館觀眾150余萬人次,實現票房收入10億元。
金牛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毛利文介紹,5年前金牛區在賽演經濟方面還是“0”。2023年,金牛區共舉辦37場萬人以上大型賽演活動、260余場中小型賽事演藝活動,全年高能級賽事演藝活動共創造總票房收入超5.5億元,帶動商貿、餐飲、住宿、旅游等相關服務業收入大幅增長,文體娛行業營收增速排名成都五城區第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紅霞 任紫鑫 成都觀察 林星彤 王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