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主題調研採訪活動>>瀘州篇

“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四川工業戰線共話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

瀘州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肖剛: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層次人才集聚區、高品質生活體驗區

2024年07月24日10:1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瀘州7月24日電 (記者劉海天)近日,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指導,人民網四川頻道組織開展“向新而行 工業向新—四川工業戰線主要負責人共話高質量發展”調研採訪活動走進瀘州國家高新區。

在此期間,瀘州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肖剛接受了人民網專訪,分享瀘州高新區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發展理念,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層次人才集聚區、高品質生活體驗區﹔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從強化產業引領、推進科技創新、激發人才活力3個方面持續發力﹔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著力增強園區核心競爭力的考量和實踐。

瀘州高新區漁子溪片區全貌。張瑋、吳韻雅供圖

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發展理念,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層次人才集聚區、高品質生活體驗區

人民網記者:感謝您接受人民網專訪。請您簡要介紹近年來瀘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情況。

肖剛:感謝人民網長期以來對瀘州高新區經濟發展給予的關注與支持!

瀘州高新區前身為瀘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2013年認定為省級高新區,2015年獲批國家級高新區。園區總規劃面積218平方公裡,核心區面積110平方公裡,先后榮獲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等16張國家級名片。

瀘州高新區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發展理念,以打造雲貴川渝結合部區域中心創新驅動示范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新質生產力引領區為指引,堅持“以人為本、以產促城、城鄉統籌、產城融合”發展路徑,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層次人才集聚區、高品質生活體驗區。2023年,園區實現營業收入1300億元,同比增長9%﹔工業總產值1024.0億元,同比增長12.4%。

中電瀘州產業園。張瑋、吳韻雅攝

著重從產業升級、載體建設、營商環境等方面,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人民網記者: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到“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准發力”。請分享您的考量和實踐。

肖剛:我們始終勇擔時代使命,著重從產業升級、載體建設、營商環境等方面,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一是促進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我們搶抓全省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契機,加強基礎部件、基礎工藝和基礎材料的創新發展,瀘州豪能汽車傳動及轉向關鍵技術、瀘州智通自動化釀造設備、四川長液高性能液壓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園區獲得全省首批中小企業(傳動裝置)特色產業集群。二是推動新興產業領先發展。借助“中國電子系”“華為系”在園布局相關資源優勢,持續招大引強。推動賽力斯汽車熱管理系統生產基地、華為液冷超充設備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引進園區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汽車裝備、醫療器械等產業延鏈補鏈發展。三是策源未來產業發展。立足中電能源電子產業園,提前布局光伏、制氫設備、氫能應用等未來產業。依托瀘州智通、萬晟華疆、博爾特機器人等,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工業機器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一是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提升行動,推動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瀘州豪能、瀘州容大等爭創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大中企業積極開放供應鏈,結合小微企業的創新靈活性,園區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創新生態。二是構建產學研協同新機制。全力建設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與電子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20余所國內知名院校深度合作,聯合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瀘州老窖集團組建的“高新產業發展產教聯合體”獲批四川省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培育項目。園區累計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200余項,帶動實現產值超300億元。三是做強高能級產業創新平台。聚焦構建園區科技創新聯合體,積極融入成渝科創走廊建設,激發瀘州先進技術研究院等聚合優質創新資源效應,瀘州先進技術研究院引進60名博士后開展國家省市科研項目8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支持28項。

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一是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對標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領軍人才招引政策,新修訂出台《瀘州高新區產業人才十五條》,鼓勵多形式、多渠道引進人才,成功引進孫雲權博士等一批頂尖人才120余名,“省千專家”劉金玲為代表的高端人才164名。二是推出一攬子惠企舉措。尤其是在創業扶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學、就醫等方面提供全過程、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服務。三是打造高效政務環境。開辦全過程智能預填、智能預審、智能審批,服務企業客商“零距離”、辦事效率“零延誤”、項目入駐“零障礙”、生產經營“零干擾”。優化《高新區產業扶持資金實施細則》等制度2項,縮減審批流程,精准推送惠企政策。轉作風監督護航營商環境,推進營商環境問題清理、涉企營商問題專項整治等行動,著力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

瀘州豪能傳動技術有限公司。張瑋、吳韻雅攝

瀘州豪能傳動技術有限公司。張瑋、吳韻雅攝

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從強化產業引領、推進科技創新、激發人才活力三個方面持續發力

人民網記者:我們了解到,近期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作出“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肖剛: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我們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首要任務,堅決貫徹市委“四化同步推進、城鄉深度融合、‘一體兩翼’齊飛”決策部署,以“提質升位”為工作主題,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從三個方面持續發力:

在強化產業引領上持續發力。立足園區發展基礎,大力發展前沿科技和產業。培育發展機器人產業。依托中國電子、華為等龍頭企業,培育發展AI領域關聯產業﹔充分圍繞瀘州老窖、郎酒等企業,研發生產白酒全產業鏈智能化裝備、釀酒自動化成套設備等﹔積極引進減速機、伺服系統、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關鍵部件研發、制造企業。推進企業“智轉數改”,聯合華為公司推廣“工業雲”,為園區傳統制造企業開展數字化診斷,鼓勵企業在財務、管理、軟件工具等方面積極上雲,探索設備聯網、場景挖掘分析、資源協同共享等。鼓勵傳統制造企業更新智能化設備,實施新能源汽車差速器總成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電機軸等項目,加快建設配套成渝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智能化生產基地。制定貸款貼息、項目補助支持政策,鼓勵液壓元件、機械精加工等中小企業購置高效數控設備,提升關鍵工序生產效率。

在推進科技創新上持續發力。優化完善並出台高新區科技創新新政策,全力推動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持續推進科技金融創新服務。助力企業獲得各類科創貸款2.5億元。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爭創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瀘州)先進技術研究院打造創新示范標杆,鼓勵華宇石油、成像通科技等企業申報省級科研平台,推動菁英匯爭創國家級眾創空間。全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0家,建成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台85個。

在激發人才活力上持續發力。加大引育培養,集聚創新人才。建強高新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縱深推進校地院企合作,搶抓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機遇,深化產教融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推動西部工匠城職業培訓示范區項目年內建成投運。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2000人以上,引育產業技能人才15000人,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基礎前沿領域的研發合作,構建“外地研發—本地轉化”等模式,突破一些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深化產教融合,加快中國輕工工匠學院建設,打造智能制造工匠園區和工匠人才聚集新高地,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和制造業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瀘州豪能傳動技術有限公司廠房。張瑋、吳韻雅攝

瀘州豪能傳動技術有限公司廠房。張瑋、吳韻雅攝

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著力增強園區核心競爭力

人民網記者:今年4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請圍繞這一要求給我們展望一下瀘州國家高新區的未來願景。

肖剛:瀘州高新區正積極融入全市攜手宜賓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聯合川南各市高水平建設全省經濟增長第二極的部署要求,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著力增強園區核心競爭力。

瀘州高新區堅持優勢優先務實高質量發展,重點發展先進健康、醫藥健康等主導產業,強化與子園區產業協同,加快構建具有高新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擴建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模式,做優存量、做強增量、做實變量。加大對瀘州豪能、馳騰科技、天華集團、科瑞德制藥等園區骨干企業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智能高效自清潔光伏組件智造基地、瀘天化化工園區、鑫陽鋼鐵優特鋼等產業項目建設。依托現有標准化廠房、樓宇資源和瀘商總部基地等,深度挖掘中國電子、華為、豪能等“鏈主”企業上下游招商資源,全方位、全天候開展產業鏈招商,加快產業集群集聚。今年力爭引進10億元以上的延鏈補鏈強鏈項目15個以上,總投資300億元以上。

瀘州高新區將深入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以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園區一域出新出彩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助力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