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退役軍人變身“新農人” 山村養出“致富魚”

王凡
2024年07月23日14:5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青山為伴,綠水相依。走進巴中市巴州區鼎山鎮清泉村,隻見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魚塘點綴在綠水青山間,一條條肥美的魚兒浮出水面覓食,猶如一個個活潑的小精靈,護了生態、興了鄉村、富了農家。

“這段時間已經連續賣了萬把斤嘍!”說這話的,正是魚兒們的“主人”——巴州區清泉村黨總支書記陳仕勇。作為一名退役軍人,2017年,陳仕勇懷著對家鄉的眷戀與熱愛,放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研究制定出“兩庫一壩多塘”千畝水產生態養殖發展規劃。

如今,一條條魚兒承載了他回歸鄉村發展的理想,也為清泉村帶來“產業強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辭去高薪工作 回村發展養殖業

昔日的清泉村是巴中市巴州區的貧困村,面臨著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大量土地閑置、農業發展單一、產值收入低下等問題,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多數村民以外出務工為生。“以前我們村沒啥產業,離城又遠,基本沒什麼集體經濟。”談起以前的清泉村,村民鐘玉清說。

得知老家的情況后,2017年,陳仕勇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辭職回鄉。雖然脫下了軍裝,仍褪不下軍人的情懷與擔當。在外打拼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陳仕勇,毅然辭去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帶著全部積蓄選擇了返鄉創業。“我在這片土地長大,每次回到家鄉看到村民生活困難,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為家鄉的發展做點實事。”陳仕勇說。

有了想法或許很簡單,但要付諸實踐卻並非易事。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薄弱、各種條件艱苦……這一系列擺在眼前的情況,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展養魚產業既能有效治理洪澇災害,又能夠發展集體經濟!”陳仕勇介紹,通過他前期不斷考察,了解到清泉村坐擁“三山夾兩溝”的豐富水資源,若是合理開發“荒灘河”,便有助於提高集體經濟收益。為此,陳仕勇制定了“兩庫一壩多塘”的千畝生態水產養殖3年規劃,墊資領辦巴中市巴州區清水緣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修建石河堰攔河大壩,發展村集體自主產權水產養殖基地120畝。

“有了產業,脫貧戶才有持續穩定的收入,才能真正脫貧致富、促進增收。”陳仕勇說。

雖然對養魚並不精通,但陳仕勇憑著創業的熱情和鍥而不舍的鑽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並外出考察學習,空余時間自學相關知識,遇到生產難題還請專家上門指導。

如今,清泉村的水產養殖面積已達1000余畝,在黨員干部和養殖大戶的示范帶動下,全村村民都參與到水產養殖發展中,分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2023年上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並榮獲四川省十二大集體經濟發展案例。

積極探索新模式 昔日荒地變產業

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要率先實現產業振興。

陳仕勇介紹,近年來,清泉村堅持以村集體發展水產養殖為主導,積極探索漁旅融合發展經濟,投資盤活村部廢舊小學,增添設施對外開放釣魚,流轉土地栽植菌類果蔬,初步形成“吃、住、行、漁、摘”於一體的田園觀光旅游休閑模式,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

“清泉村養育了我,我也希望這片土地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陳仕勇說,盤活村集體的“沉睡資產”,在讓村集體經濟發展變得更有“錢景”的同時,也要幫助村民鼓起“錢袋子”,招引老鄉回鄉,盤活閑置資產,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而這,也是陳仕勇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我身體一直不太好,無法外出務工,自打村裡有了水產養殖基地、羊肚菌種植基地,我就有了活干,一個月還能收入2000多元呢!”提起自己的工作,正拿著網兜清理著魚池的村民鐘玉安樂呵呵地說。

鐘玉安的情況僅僅是清泉村部分村民的一個縮影。如今的清泉村,自主建設、自主經營羊肚菌大棚40個共30畝,年產鮮菇1.2萬斤,實現經營收入13萬元﹔發展優質水果120余畝,種植愛媛、圓黃梨等果樹1500余株,並將全村集體耕地、林地、荒地和村民閑置的承包地打捆使用,由村集體統一經營、對外發包管理,目前累計流轉土地110余畝。村民每年獲取土地流轉收益50余萬元,180余名群眾能夠就地就近就業,實現了發展成果全體村民共享。

不斷反哺家鄉 彰顯軍人本色

“鄉親們都富了才是真的富!”這是陳仕勇的初衷,從在外漂泊的“打工仔”到返鄉創業的帶頭人,他用6年多的不懈堅持與耐心探索,在實現自己鄉村振興夢的道路上越行越穩、越走越遠。

“我們這兒養出的魚,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青睞,已成為本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村民張大爺說,一條條魚兒“游”出了一條產業融合、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穿上軍裝,他是保家衛國的人民子弟兵﹔脫下軍裝,他是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陳仕勇說,他還將不斷學習,為助推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

“今日清泉村,今非昔比。美麗風景正變身‘美麗經濟’,清泉村已經實現從一窮二白到水產大村的‘華麗轉身’,即將逐步成為巴州南部山區漁旅融合發展明星村。”陳仕勇表示,期待更多有志之士返鄉創業,帶領村民們共同走上富裕路。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村富農的重要舉措。鼎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鵬介紹,近年來,鼎山鎮大力推進產業振興,立足區域實際和發展優勢,不斷夯實“三農”根基,充分整合產業、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做強產業鏈群,以產業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