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攜手百花獎,成就電影與城市的佳話
成都與百花獎,續寫“彼此攜手,彼此成就”的佳話。
電影好不好,觀眾說了算,這大概是對電影百花獎生命力的最佳詮釋。而成都,以城市與百花獎的一次引人矚目的牽手,對城市魅力作出詮釋。
這個夏天,蓉城影迷即將迎來電影的饕餮盛宴——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8月2日至4日將在成都舉行。本屆百花獎以“花重錦官城,蓉城百花開”為主題,設置了百花獎終評、開幕式、提名者表彰儀式、頒獎典禮、影片展映、“百花遇見金熊貓”影視文化座談會等12項活動。
這是時隔39年,成都與百花獎的再度攜手。在一場場文化活動中、在一項項熱烈互動中,電影與城市續寫“彼此攜手,彼此成就”的佳話。
01
影視經典
讓城市綻放於銀幕熒屏
近年,一個新名詞很火:取景產業。一部《阿凡達》,向世界展示了取景地張家界的瑰麗山水﹔一部《指環王》,使新西蘭瑪塔瑪塔小鎮一躍成為全世界“魔戒迷”心中的朝聖地﹔而一部《功夫熊貓》,也讓成都的青城山和大熊貓火到全世界。影視作品猶如一場絢爛的煙花,綻放於城市上空,也照亮下方的勝景。
眼下,我們已深處視覺時代。長短視頻、影視作品,無時無刻不在傳播著城市的影像。運用影視作品來推廣自身,亦成為許多城市的“心頭好”。
一拍即合之下,涌現出無數成功的案例。僅最近這兩年,就有《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了大理﹔《長月燼明》帶動蚌埠的旅游業發展,讓該市去年“五一”實現旅游收入14.94億元﹔而《故鄉,別來無恙》的熱播,也讓成都小小地火了一把。城市,成為影視作品的熱門取景地、拍攝地﹔影視,化身城市形象傳播者、文化內涵挖掘者。
既在銀幕裡相遇,也在銀幕外牽手。
一些城市舉辦電影節、影視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上海有白玉蘭,成都有金熊貓,飛天獎“常駐”北京,金鷹節落戶長沙,金雞獎長期簽約廈門,既是行業的盛會,也是城市的名片。辦獎辦節辦展,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互動,在電影與城市間、明星與影迷間,搭起交流的橋梁,奏響文明的交響。
所有的一拍即合,都源自惺惺相惜。城市與電影的彼此成就,“百花”與成都的相互牽手,也是如此。
02
電影消費
見証城市經濟的活力
百花獎牽手成都,我想少不了一個重要因素:成都是全國重要的電影“票倉”,有著基數龐大的影迷群體。
電影票房,是管窺一座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票房數據越是亮眼的城市,其經濟實力、消費活力通常也是領先的,兩者呈現出正相關性。電影所代表的都市文娛消費,不僅直接體現城市的消費活力,而且有著杠杆帶動作用。電影消費的杠杆作用,將最終反哺到電影產業鏈條上。
成都電影市場,始終活力滿滿。這座城市是當年“5元電影”的發祥地,書寫了“電影屬於人民”﹔這座城市是電影票房的主要貢獻者,映射出中國電影市場活力。
成都的電影市場,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領跑於新一線城市。貓眼專業版、燈塔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成都票房達6.6億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5,其所在的四川省也以13.52億元的電影票房成績穩居全國第5。而這,幾乎是近三十年成都電影市場的縮影。
亮眼的票房數據背后,是成都觀眾與電影劇組的良性互動,無數劇組把影片的首映禮、路演場安排到成都,再忙再累也少不了這一站﹔也彰顯著城市的文化魅力,成都吸引著無數電影人前來拍攝創作、直面觀眾交流,將靈感和反饋化為再創作的源泉。
本屆百花獎活動期間,成都將舉辦電影展映活動,包括“繁花競放”優秀影片回顧展、“百花齊放”新片展2個主單元和“成都特別放映”單元。百花獎頒獎及展映在蓉舉辦,共同培育電影文化,共同做大電影市場,也將釋放成都人的觀影熱情。
03
流量經濟
城市與電影的共同抓手
無論電影產業,還是城市發展,都需要流量經濟,這是兩者的契合。
作為產業的電影工業,離不開明星演員、藝人的加持,他們自帶流量,這種流量一旦與好口碑疊加,就會生成強大的流量經濟。這兩天,有新聞報道說某女演員成為“200億票房演員”,類似的說法也存在於一些男演員身上,它未必是嚴謹的,卻也直觀反映了流量的價值。
流量經濟,在電影產業中最直接的表現是票房收入的提升,還能促進電影衍生品銷售,帶動廣告、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發展。流量經濟的擴散效應,使得電影產業成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城同此理。在“注意力經濟”時代,關注即價值。流量會帶來人流、信息、資金、資源的聚集效應,這在服務業尤其是文旅業上,體現得尤為明顯。近兩年,一個個網紅城市紛紛出圈,各領風騷,離不開流量經濟的推波助瀾。
一個影視獎(節)必須善用流量,用好流量。本屆百花獎提名名單已經公布,不僅有張藝謀、李雪健、劉德華這樣資深的電影人,也有易烊千璽、王俊凱等年輕力量。屆時,多部入圍影片、新片劇組將來成都,舉辦主創見面會、新片路演及映后分享等活動,與影迷互動交流。
這也是電影獎(節)最讓人期待的部分。明星與觀眾相向而行,電影與城市攜手同行,所激起的流量“浪花”,將助“百花”恣意綻放。
來源:蓉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