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兩天打撈漂浮物53.23噸
成都城區各河段目前水勢平穩

7月6日至10日,成都市出現持續性降雨過程,降雨主要集中在東部、西部區域。進入主汛期,“暴雨暴晴”“旱澇急轉”“大風雷電”等天氣增多,面對當前的汛期形勢,成都如何做好防汛工作?持續降雨過后,河道內出現的漂浮物又該如何清理?
7月11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成都市河道監管事務中心了解到,僅7月9日至10日,成都范圍內共打撈水面漂浮物53.23噸。目前中心城區上游來水穩定,城區各河段水勢平穩,未出現超警戒水位情況。
此外,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疏掏市政排水管網1709公裡,清掏河道淤泥25萬立方米,拆除行洪障礙188處。同時,針對內澇易淹點位、地鐵站、在建工地等重點部位,實行“一部位一預案”。
“清道夫”護航河道
兩天打撈漂浮物53.23噸
“降低運行水位,增大閘區庫容量。請閘口處工作人員及時查看各閘壩口運行情況。”成都市河道監管事務中心縣域河道監管和水資源調度科科長陳建國緊盯調度屏,手拿對講機正在進行調度安排。
畫面另一頭,大屏幕上正實時播放著成都市域內各河道閘口的運行情況。“成都已進入主汛期,錦江、沙河、磨底河等河道上的30余座閘口,是全市范圍內需要重點監控的點位。”陳建國介紹,每當降雨時,除了關注雨情和預警信息外,還會通過防汛指揮系統、沿河監控視頻實時觀察水情、雨情,“聯動上下游水管單位、自來水廠,強化監測預警。”
“暴雨過后,會從上游沖下很多樹枝、葉子、木棍等漂浮物到閘口。”陳建國表示,當漂浮物到達攔漂閘時會被攔截在河面,緊接著“機械抓手”會自動打撈漂浮物,並將其傳送至打渣平台及時轉運。截至目前,中心城區范圍內共有攔漂閘2座、打渣機7套。
陳建國介紹,偶爾也會有特殊情況發生,比如上游下來的樹枝、樹樁過大時,“機械抓手”無法操作,就需要人工輔助作業,“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工作人員進入特制的裝備內,而后被放入河道開展作業,工作人員需要將樹枝綁好后,再由起吊設備將樹枝調離河面完成清理、切割等工作。”
在這群“清道夫”的護航下,目前中心城區上游來水穩定,城區各河段水勢平穩,未出現超警戒水位情況。據介紹,7月9日至10日,成都范圍內共打撈水面漂浮物53.23噸,共投入156人對中心城區河道水位、水質、險工險段、涉河工地、沿河綠化帶等進行全面排查,同時進行河道隱患排查和風險防范,暫未發現嚴重安全隱患。
防汛“利器”完成泄水
疏掏排水管道1709公裡
河道內的水閘口作為防汛抗旱的“利器”,在汛期發揮著攔洪削峰錯峰的關鍵作用。在降雨過后,它為何要泄水?又是在什麼條件下需要泄水?
“河道內的水閘可對水流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重新分配,減少或增加某一時間、某一地區的徑流量達到調蓄來水的目的。”陳建國介紹,如果把河道內的水想象成一個巨大的“盛水盆”,汛期需要根據降雨情況、上游來水量、流域未來降水量等進行科學分析后,才能決定泄水情況,“降雨過后,開閘泄水,是為了讓河道內的水量保持在指定的水深區域,為防汛做好准備。”
此外,記者從成都市水務局獲悉,在全市備汛准備方面,目前已疏掏市政排水管網1709公裡,清掏河道淤泥25萬立方米,拆除行洪障礙188處。
“現已修訂《成都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針對內澇易淹點位、地鐵站、在建工地等重點部位,實行‘一部位一預案’。”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防汛應急准備方面,已儲備5億元搶險設備,26萬余件救災物資,落實水庫、山洪災害危險區、城市下穿隧道、城市易澇點等重要防汛部位負責人,建立2678支5.2萬余人搶險隊伍,組建300余人專家庫,在下穿隧道等防汛重點區域前置搶險力量。
據了解,針對此輪降雨,全市出動巡查人員3368人次、車輛191台次,提前轉移受山洪威脅212人,勸返外來人員1276人、車輛224台,無人員傷亡。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實習生 楊玙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