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定制”7月上線,“喝酒自由”觸手可及

繼川酒集團全新品牌片7月7日登陸CCTV-1新聞聯播,在大江南北唱響“定好酒 找川酒,川酒集團 白酒定制專家”后,7月16日,川酒集團傾力打造的定制酒消費小程序“川酒定制”將正式上線運營。
據了解,這個以川酒集團強大原酒實力和品質水平為背書的定制酒直購小程序,通過平台整合能力和酒體、包裝的多樣化預設計,打破了定制酒消費門檻高、周期長的痛點,能讓消費者全程參與到從產品創意到成品呈現的過程中,享受到1瓶起訂、2分鐘下單、3天到貨的便捷式消費體驗,真正步入“喝酒自由”的時代。
“喝酒自由”,還有多遠?
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和消費觀念不斷進步,酒業進入到自由、自我的消費時代,誰能讓用戶隨心所欲,誰就能掌握增量市場。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定制,已成為酒類消費市場的剛需。
盡管以定制酒為代表的新消費形式已成為流行趨勢,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想要真正隨心所欲地定制到一瓶“自己的酒”,還面臨著四大“攔路虎”:
其一,隨心所欲地定制需要建立在品質保証的基礎上,但現實情況是,熱衷於定制酒業務的中小酒企往往在品質上難有保証。盡管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能對定制酒原材料、酒體基本情況有大體的了解,但受限於技術、產能等因素,中小酒企交付的成品往往難盡人意,甚至在包裝上還會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
其二,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是建立在廠家提供的豐富選項之上的,但市面上多數酒企同樣是受限於技術、產能等因素,通常難為消費者提供多香型、多度數、多年份、多風味的個性化自由選擇。
其三,價格選擇自由是自由定制的一大標准,但名酒企業的定制酒價格往往較高,滿足不了大眾消費者自飲定制的需求,而中小酒企的價格不透明,存在著以次充好的現象,讓消費者成為定制酒的“大冤種”。
其四,復雜的購買方式也是限制消費者自由定制的一大痛點。名酒企業對定制酒的訂單數量往往有明確要求,滿足不了消費者少量用酒的需求﹔同時,無法保証的收貨時間、復雜的下單流程和售后服務也是“勸退”定制酒大眾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例如,一款貼合主題的商務定制酒往往能為商務洽談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由於用酒量較少,消費者很難在名酒廠獲得定制產品﹔而在用酒量相對較大的婚宴場合,消費者往往會因為品質、包裝、交貨時間和維權困難等因素的顧慮而選擇市面上的大流通產品。
因此,滿足更加自由的定制酒消費需求,對酒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僅在生產端要能夠滿足不同層級消費群體的定制需求,在產品包裝上要有足夠的設計制造能力,更要有足夠靈活的供應鏈,這樣才能讓消費者實現真正自由的定制酒消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