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四川縣(區)委書記訪談

自貢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謝飛:加快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2024年07月09日15:0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自貢7月9日電 (記者郭瑩)近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指導的“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調研採訪活動走進自貢市。

在此期間,自貢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謝飛接受了人民網專訪,分享自貢高新區為自貢加快建設川南渝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貢獻力量,縱深開展行政審批等六大領域改革,初步建成以鈉電全產業鏈為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的考量和實踐。

為自貢加快建設川南渝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貢獻高新力量

人民網記者:感謝您接受人民網專訪。當前,自貢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川南渝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請您談談自貢高新區的考量和實踐。

謝飛:自貢高新區是四川省8個國家高新區之一,承載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和市委、市政府賦予“加快科技創新引領自貢東部新區產城融合發展”的時代使命,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動力源。圍繞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相關部署,自貢高新區將堅持以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實踐,以開發建設兩岸科創片區為主戰場,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自貢加快建設川南渝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貢獻高新力量。

西部科學城自貢科創園。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西部科學城自貢科創園。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一是加快推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產業鏈條,專注發展以鈉電全產業鏈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集群,聚焦建鏈強鏈補鏈目標,優化完善鈉電、光伏等細分領域的產業鏈生態全景圖、招商路徑圖和重點企業名錄庫,跟進實施“招引強鏈、創新驅動、主體培育、要素保障”四大工程,全力打造成渝地區獨具特色的鈉電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到2027年,加快形成五百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超過60%,自貢高新區成為全市乃至川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極。

二是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落實新型工業化戰略,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優勢資本與本土企業有機嫁接,大力推動節能鍋爐、節能泵閥等傳統裝備制造產業向綜合能源制造與服務領域延伸,新型碳材料、硬質合金等先進材料產業向新能源電池、光伏專用材料拓展,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和先進材料2個兩百億級產業集群。同時,大力實施技改煥新行動,持續推進創新主體培育和創新平台建設,力爭到2027年,全區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200家、320家。

三是加快推動兩岸科創片區產城融合。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統籌兩岸科創片區先行區和西部科學城自貢科創園建設,在空間布局、城市建設、產業布局等領域積極探索,推動城市新區、科創片區和工業園區各展其長、競相發展。實施“一區一廊兩園一基地”建設計劃,大力發展以生物醫藥、大健康機器人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積極構建數據、算力、算法、應用資源協同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梯次打造一批生產、生活、生態相得益彰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著力構建自貢東部新區“承西啟東”的城市發展軸。

承接省、市兩級授權支持事項46項

縱深開展行政審批等六大領域改革

人民網記者:2023年,四川啟動首批集成授權改革試點,自貢高新區是首批9個試點區域之一。改革試點一年多來,自貢高新區實現了哪些創新和突破?

謝飛:集成授權改革試點是中共四川省委推出的一項重大改革,旨在通過清單式批量授權和精准政策支持,加快破除制約試點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試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自2023年試點以來,自貢高新區共承接省、市兩級授權支持事項46項,憑借成鏈條授權、全方位賦能,縱深開展行政審批等六大領域改革,改革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5%,園區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

一是項目服務綜合改革行穩致遠。圍繞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構建土地、水電氣、財稅、金融等全要素保障機制,“五通一平”工業熟地常態儲備在2000畝以上,工業項目實現“簽約即拿地”。推行14個高頻事項“高興辦”主題服務,梳理形成“並聯審批”“容缺受理”等集成服務事項,產業項目審批壓減至7個工作日,全面實現“拿地即開工”。深化領導聯系服務項目制度,建立“蝸牛火箭”督導機制,支持國有企業代建廠房,全力推動項目提速提質提效。截至今年6月底,自貢高新區2024年省列重點項目完成實際投資超序時進度17.8個百分點。

自貢高新區與成都高新區合作簽約儀式。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自貢高新區與成都高新區合作簽約儀式。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二是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初見成效。搶抓成渝“雙圈”戰略機遇,主動對接成都高新區、重慶綦江高新區等兄弟區縣,以飛地園區、合作共建等模式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引入中建材集團凱盛新能源,在自貢沿灘區“飛地”建成西部地區首條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年產值突破10億元,二期項目還將追投22億元。與重慶綦江高新區共建首批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建成投用自綦齒輪硬合研究應用中心、川渝合作示范園區展示中心,服務兩地硬質合金、鋁銅材料等重點合作企業70余戶,兩地主導產業硬質合金和齒輪全域自主配套率分別提升至85%和75%。

三是管理運行體制全新破局。聚焦經濟發展主責主業,在將143項社會事務反委托於行政區的基礎上,以“統規統建、建管分離”模式建設兩岸科創片區,自貢高新區負責片區內規劃編制、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經濟發展職能,社會事務職能完全剝離到屬地區,統計指標和稅收解繳按一定比例分成。深化“管委會+公司”合作模式,支持自貢高投集團公司參股省級農商銀行,組建高新中平新能源基金和燊海鈉電產投基金,通過股權投資推進資本招商。截至2023年底,已通過投資興儲世紀、凱盛新能源獲得投資收益近5000萬元,2024年預計可獲得2023年度投資紅利2000余萬元。

以鈉電全產業鏈為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

人民網記者:高新區是自貢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的主陣地,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謝飛:2023年,自貢市在全省率先將鈉電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發展,明確“鋰電光伏做配套、鈉電儲能做龍頭”發展定位,著力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並將自貢高新區作為主要承載地。自貢高新區乘勢而上,成功引入興儲世紀、深圳珈鈉、深圳長盈、江蘇天鈞等鏈主企業,形成從電池電芯、電池材料、輕量化材料到動力電池包精密結構件、儲能微網等產業鏈條,現具備5GWh鈉離子電池電芯、30萬噸鈉電正極材料、500萬件精密結構件等在建或規劃產能,以鈉電全產業鏈為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

珈鈉能源年產10萬噸聚陰離子正極材料項目。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珈鈉能源年產10萬噸聚陰離子正極材料項目。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一是堅持“專班化”推進。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設立自貢市新能源產業推進辦,自貢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直接負責,市委組織部從全市抽調16名優秀干部集中辦公,以“推進辦+管委會”的模式,實行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著力完善項目“招、落、投、服”全鏈條工作管理機制,並組建鈉電、光伏等重點產業鏈工作專班,圍繞主導產業引進優質項目,積極強鏈補鏈延鏈。

二是落實“點菜式”服務。緊緊圍繞新能源產業特點,量身定制支持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專項政策及其配套指南,全流程覆蓋金融、要素、人才、創新等33項惠企政策,2023年以來向新能源企業兌付“免申即享”獎補資金2億元。突出鈉電主導產業地位,推動出台鈉電產業專項扶持政策,聚焦融資、電價等企業最關切痛點,打出融資擔保、以投代補、爭取消納棄水電量政策等組合拳,全力打造鈉電產業發展成本窪地。

三是實施“清單化”招商。編制產業生態全景圖、招商路徑圖和重點目標企業名錄表“兩圖一表”,常態儲備鈉電電池、材料、裝備等重大項目線索50余條,綜合運用平台招商、資本招商、以商招商、叩門招商,沿鏈引入鈉電、儲能項目13個,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其中100億級項目1個、50億級項目1個、30億級項目2個。已落地項目中,珈鈉能源年產10萬噸聚陰離子正極材料是國內首個“萬噸級”聚陰離子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化項目,500KWh/1MWh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是全省首個投運的鈉電儲能示范項目。

興儲世紀。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興儲世紀。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搶灘布局未來產業 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

人民網記者: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自貢高新區將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謝飛: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自貢高新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依托科創資源優勢稟賦,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充分釋放人才資源最大效應,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搶灘布局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為抓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是以科創鏈引領產業鏈。加快推動重慶大學中試熟化基地落地建設,著力加強川南新能源產業研究院、自貢先進碳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組織服務能力建設,持續引駐優質項目入駐四川輕化工大學等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台,每年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過20個,帶動新增產值2億元以上。支持興儲世紀等骨干龍頭企業組建緊密型創新聯合體,暢通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市場應用鏈條,力爭實現每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67%。

二是以智慧鏈做強產業鏈。加速切入人工智能賽道,圍繞智能駕駛、AI仿真恐龍重點布局,加快對接智算中心、機器人等行業優勢項目,年內在兩岸科創片區落地基礎數據、科創孵化、智慧城市等項目10個以上,積極構建數據、算力、算法、應用資源協同的產業生態。加快打造大健康產業園,圍繞內自同城醫院、川南婦女兒童醫院“智慧醫聯體”,積極引入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醫療耗材、大健康機器人領域的優質產業項目,努力構建“智慧大健康”產業鏈生態。

三是以人才鏈服務產業鏈。深化拓展校地企戰略合作,聯合四川輕化工大學等院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定向培養輸送電池材料、電控系統、儲能應用等新能源領域專業人才,破解行業人才匱乏難題。大力實施“鹽都技能工匠專項賦能”計劃,充分發揮干勇院士、成會明院士、李峰研究員等科研團隊自主創新主力軍作用,逐步形成以高層次人才為牽引、技能人才為支撐的驅動體系。實施柔性引才引智計劃,通過挂職兼職、技術咨詢、“周末工程師”等形式,持續引進成渝地區高校院所的“候鳥型”“假日型”專家人才,為產業提質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