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四川宣漢:探索醫養結合服務新路徑 讓老人醫有“養”老、老有“醫”靠

2024年07月01日11:2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環境優美,服務貼心,我現在是住著就不想離開……”近日,在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東鄉街道湖山社區德善養老堂,十余位老人正在護工的帶領下做著養生操。提到養老堂的服務,剛剛入住一個多月的老人龔兵連連豎起大拇指。

“不僅是照顧起居,我們還設置了醫務室、康復室、娛樂室、閱覽室、理發室等功能室,讓老人們醫得放心、‘養’得舒心,更過得開心。”德善養老堂負責人田禾介紹。大廳牆上,滿滿挂著老人家屬們贈送的錦旗。

德善養老堂的生動實踐是該縣探索醫養結合服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宣漢縣立足發展實際、配套系列政策、強化基礎保障,著力搭建老有“醫”靠“便民橋”,鋪就醫有“養”老“幸福路”,全面打通醫養結合“最后一公裡”。2024年1月,宣漢成功創建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眼下,該縣正努力打造全國醫養結合的“宣漢樣板”。

失能老年人正在開展肢體訓練。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問候+上門” 獨居老人有“醫”靠

“太感謝社區的‘平安問候’了!要不是志願者及時發現,我的母親可能就沒命了。”提到88歲的母親,常年在外工作的李勇平仍然心有余悸。

在宣漢縣天生鎮仙橋社區,獨居老人潘大瓊患有腦萎縮、高血壓等老年性綜合疾病。這天,由於4次沒有接聽社區每日的“平安問候”電話,志願者立即上門敲門巡查,及時將突發疾病的老人送至醫院救治,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仙橋社區的“平安問候”行動始於2019年,社區志願者借助“叮叮”APP,將轄區所有獨居老人、失能老人建群登記,每日通過群聊發送“平安問候”,發現消息未讀或未接聽語音信息的,立刻組織志願者、醫護人員上門查看。

“讓信息多跑路,讓醫護常上門。通過每日問候,我們已經及時搶救了8名老人。”天生鎮仙橋社區黨總支書記曹先銀介紹,自“平安問候”行動實施以來,仙橋社區安排2名專人負責轄區老人服務工作,為特殊老人家中免費安裝煙霧報警器20余個。目前,“平安問候”叮叮群已覆蓋轄區全部71名獨居老人。

不止社區在行動。近年來,宣漢引進專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加大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切實為轄區老人提供日托、全托、居家上門服務。同時,大力創建友好型服務社區,累計完成適老改造老舊小區60余個、新增安全島3處,既有住宅安裝電梯245部,受益家庭0.95萬戶4萬余人,新建公共設施和涉老設施無障礙率達100%,真正打通為老服務“最后一公裡”。

醫養中心工作人員指導失能老年人開展益智訓練。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治療+工療”精神患者有福音

每個月10日,對於宣漢縣人民醫院普光院區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來說都意義非凡——這天,是該院患者們的“發薪日”。

來到院區的工療手工作業室,隻見身著統一服裝的患者們正安靜地坐在桌前,聚精會神地組裝著玩具。這不僅僅是一次集中治療,也是醫院為患者們找到的一份新“工作”。

“針對部分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出現溝通能力下降、社會功能衰退,出院后難以融入社會等問題,我們創新‘治療+工療’模式,將醫療療法和工作治療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全面、綜合的照護環境。”宣漢縣人民醫院普光院區副院長譙志說。

據介紹,該院與星耀玩具有限公司和邁科隆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外包其部分生產線。通過手工制作,不僅有效培養精神康復患者動手、動腦的能力,每月公司計件發薪,還能緩解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

患者孫某在患病以前是制衣廠的技術工人,是家庭收入的頂梁柱,患病以后家庭的經濟收入急劇下降。該院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交談,發現患者深受“病恥感”的影響,導致其難以融入各種社會活動。

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孫某通過寄宿制托養的方式,參與宣漢縣人民醫院普光院區的“工療”。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已經能正常工作,還積極向新加入工療的病友傳授相關技術和經驗,帶領大家一起參與“工療”。現在,他每月都能領取1000元左右的工資。

“我每月都往家裡打款800元,補貼家用。雖然比以前少多了,但是盡自己最大努力照顧家庭,也是在為家庭盡一份責任和義務。”孫某自豪地表示。

不僅是“工療”,宣漢縣人民醫院普光院區還創新開展“農療”。該院利用2畝撂荒地開辟出菜園加果園的“康復樂園”,由2名專職康復人員負責,帶領患者開展農業勞動,種植的瓜果由醫院食堂按照市場價回收。通過這種模式,患者們既吃上了新鮮健康的蔬菜,又鍛煉了勞動技能,還能獲得工資收入。

通過“治療+工療”這一創新康復模式,不僅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了患者動腦動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緩解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為患者重拾信心、建立自信、重返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為患者康復帶來了福音。

“專案+精護”失能老人有保障

“才2個多月,老人就能下床活動了!”前不久,在宣漢縣君塘醫教養中心,86歲的老人趙思敏正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和鼓勵下,練習自己走路。這天,趙大爺終於能夠獨立行走了,他的兒子趙和平在一旁用手機記錄著這個欣喜的時刻。鏡頭下,一家人笑得格外高興。

君塘醫教養中心是該縣延伸醫養布局的典型示范。該縣利用閑置的原君塘小學校舍高標准打造醫教養中心,由縣人民醫院托管運營,為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娛樂、康復護理、心理精神支持、危重症轉診、急診救護、健康教育等綜合服務。

趙思敏老人在2022年曾因呼吸衰竭在醫院重症醫學科入住40多天,2023年2月轉入宣漢縣君塘醫教養中心。經過中心評估,老人為重度失能,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老年慢性疾病,服藥種類10多種。醫教養中心護理團隊通過制訂個人健康管理專案,做好老人飲食、用藥及精心照護管理,2個多月后老人便從重度失能變為半自理。如今,老人已能夠自由活動,生活自理。

“我們定期對每位老人進行健康評估,定制療養專門方案,在我們這裡康養,家屬們都很放心!”君塘醫教養中心副主任張錄英說,“同時,我們每天組織不同的教學、娛樂活動,老人們的日子都過得很充實。”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宣漢縣60歲及以上人口為206165人、佔2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9647人、佔17.78%,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宣漢縣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積極盤活閑置資產,高標准建設醫教養中心﹔同時,與四川文理學院、宣漢職業中學合作建立醫教養實訓基地,縣老年大學、縣老年人協會定期到醫教養中心開展書畫音樂、文藝演出、健康知識普及等活動,構建形成“醫療、康復、護理、養老及老年教育”為一體的服務模式。目前,全縣已建成醫教養中心3個。

截至2023年,該縣已建成醫養結合機構21家(雙証齊全6家、嵌入式15家),床位3297張(其中醫療床位365張,佔比11%),醫養融合發展成為“健康養老”的重要途徑。“下一步,我們將牢牢把握醫養結合發展大勢,加快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推動醫養結合發展走深走實、落地見效,讓全縣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紅利,推動全縣醫養事業再上新台階。”宣漢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姜林說。(張平、周浩瀚、童心武)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