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錄取規則 妥當填報成都中考志願
大家在填報中考志願前,會去翻閱目標高中歷年的錄取分數線作為參考,但究竟如何使用,許多家長並不清楚。除此之外,填志願時常會出現因為志願順序沒有安排妥當導致“滑檔”、不能進入夢想學校的情況,怎麼做才能提高被錄概率?這需要家長們對錄取規則進行仔細了解。
學校錄取分數線可否預測?
以“5+2”區域為例。按照市教育考試院的官方解釋,“5+2”區域高中階段學校統一錄取按先后順序分三批進行,被前面批次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以后批次錄取。每一批次錄取完后,成都市教育考試院官網都會發布錄取結果,在結果裡面可以看到學校錄取分數線。
那學校錄取分數線如何產生?各學校錄取分數線是在投檔結束后自然產生的,每個學校在本批次、本計劃類別從高到低投檔錄取的最后一名學生的中考成績(含加分),即為該學校的錄取分數線。
所以,在錄取結束前各學校的錄取分是無法准確預估的,各學校歷史錄取分數線也僅供參考。
此外,三個名詞解釋需要考生家長注意:一是“錄取分數線”,指該校本批次、本計劃類別從高到低投檔錄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中考成績(含加分)﹔二是“統招錄取位次”,指學校在本批次統招錄取的最后一名考生中考成績(含加分)對應的位次﹔三是“錄取平均分”,指學校在本批次相應計劃錄取的所有考生的平均分(含加分)。填報志願時,需通過這三個詞對應的數據綜合判斷,不能單看分數線。
如何增加志願被錄取的概率?
按照政策要求,成都“5+2”區域中考按照“一分一段、段內志願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分數不同時會按照分數優先投檔錄取﹔分數相同時按照志願優先投檔錄取﹔若是分數、志願都相同,按照比小分政策投檔錄取。
“一分一段”啥意思?其實就是指將中考分數(包含政策加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每一分為一段稱為“一分段”,比如540分、541分、542分等,以上分數各自為一段。這時候,總分越高越先投檔。舉個例子,“5+2”區域的A同學成績為610分,填志願時把S高中填到第三志願,“5+2”區域的B同學成績605分,填志願時把S高中填到第一志願,如果A同學未被前面兩個志願錄取,按照“分數不同時,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A同學將優先於B同學投檔到S高中。
而“段內志願優先”則是指系統在同一分數段內對單個學生進行投檔時,按照考生填報志願順序依次進行檢索投檔。簡單解釋就是,A、B兩個同學都是600分時,都填了S中學,但A同學填在第一志願、B同學填在第三志願。這時系統會先檢索A同學的第一志願是否錄滿,如果沒有錄滿,且考生符合條件,則A同學就會被S高中錄取,不再參與后續志願學校投檔。處理B同學志願時,若其填報的第一、第二志願學校都已錄滿,檢索到第三志願S高中時發現該校已錄滿,則繼續檢索該批次剩余志願,如果剩下學校也錄滿了,則B同學在該批次不能被錄取,需在下一批次繼續投檔。所以兩個同學就算分數相同,也不一定能讀同一個學校,因此合理安排志願順序很重要。
另外一種情況是,A、B兩同學都是600分,且都把S高中填在第一志願,此時S高中隻剩一個學位。這種情況則會依據以下順序投檔:
按照相關文件規定,“成都工匠”子女、“成都市產業領軍人才”子女優先投檔﹔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中有市級及以上“新時代好少年”“勞動獎章”“勞動能手”獲獎記錄的優先投檔。考生未按要求完成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的、初中在校期間存在考試作弊、校園欺凌等行為的最后投檔。
若上述條件排序相同,則按考生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升學分之和從高到低排列﹔若此分數也相同,則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四科B卷成績之和從高到低排列﹔若此分數也相同,則按體育成績從高到低排列﹔若再相同,經研究后處置。(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趙子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