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系列訪談
綿陽市政協副主席 綿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馮中兵: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 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為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聚焦實施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指導,人民網四川頻道開展了“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主題調研採訪活動,並從6月21日起,陸續發布成都、自貢、攀枝花、瀘州、綿陽、南充、宜賓、廣安、達州、甘孜10市(州)的領導專訪和新聞縱深。在此基礎上,同步推出四川國企、交通、住建、金融、能源、衛健領域主要負責人專訪。敬請關注!
人民網成都6月28日電(記者王波)近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指導的“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調研採訪活動走進綿陽市。
綿陽市政協副主席,綿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馮中兵接受了人民網採訪,介紹綿陽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實踐和經驗。
人民網記者:感謝您接受人民網專訪。去年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在綿陽召開,重慶四川黨政代表團對綿陽給予了高度評價。請您介紹一下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的實踐和成效。
馮中兵: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綿陽發展,去年12月28日川渝黨政聯席會議在綿順利召開,綿陽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得到了參會各方的一致認可,也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對綿陽的信任、關懷和激勵。對標中央和省委對綿陽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綿陽主動服務國省戰略,深刻把握歷史機遇,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特別是以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協同發展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服務“五區共興”走深走實。
綿陽科技城新區。綿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是協同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中國(綿陽)科技城同西部(成都)科學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一並作為先行啟動區,共建西部科學城。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重慶分中心加快建設,綿碚科技協同創新服務線上平台投入使用,四川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台重慶分中心設備共享服務超過300次。西南大學、重慶大學等知名高校,重慶大學等離子與智慧能源團隊等創新創業團隊入駐“雲上”兩城。成功舉辦川渝科技論壇、川渝地區首屆“融合創新”軍地院企供需對接會,扎實開展“創新金三角·智匯科技城”系列活動15場,面向成渝地區及全國發布科技成果600余項。
二是共建成渝綿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制造業協同轉型升級,共推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與重慶、成都聯合申報的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入圍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安州高新區獲批第二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加快建設渝遂綿蔬菜生產帶,努力推動跨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綿陽好物”“綿陽造”赴成渝開展活動5場,簽訂產銷合作協議近20億元。大力推進共建項目,2023年全市7個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完成投資97.78億元、超年度計劃25.5個百分點,2024年9個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正加快建設。
三是優化成渝綿地區開放合作環境。堅持“舉涪江旗幟、聚流域力量、乘協作東風、建區域中心”,與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加強合作聯動,組建商貿、人才、媒體等多個聯盟,簽署合作協議20余項,牽頭開展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等活動30余場,著力打造區域合作新樣板。綿遂內鐵路綿遂段加快建設、建成后將與重慶形成1小時高鐵經濟圈。成綿間動車公交化運營、班次間隔時間縮短至5分鐘。九綿高速江油至平武段、G5成綿擴容綿陽段、綿蒼高速、廣平高速建成通車,外向通道網絡進一步完善。
人民網記者: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馮中兵:2022年5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202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了《支持綿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綿陽在服務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勇當排頭兵、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爭做主力軍”,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綿陽發展的高度重視、關心厚愛和殷切期望,是綿陽改革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近年來,綿陽堅持創新引領,深入實施科技立市、產業強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生態美市“五市戰略”,推動副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綿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是將科技創新作為立市之基,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持續提升創新能級。202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全國前列、全省首位。創新資源加速匯聚,創新建設“雲上大學城”“雲上科技城”,入駐知名高校33所、頂尖創新創業團隊35個。
二是將產業發展作為強市之本,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以園區為載體做強工業、以消費為重點做大服務業、以“三品”為引領做優農業,加快構建具有綿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和“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園區規上工業企業集聚度超過70%、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比重超過90%。
三是將全域開放作為活市之源,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連續兩年居全省第1位,通車總裡程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突破700公裡,實現“縣縣通高速”。成功舉辦十一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南郊機場通航城市42個,旅客吞吐量在省內僅次於雙流機場和天府機場。常態化開展“三推”(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活動,2023年新招引項目255個、金額2473.4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61個、百億級工業項目4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出台“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環境19條措施,舉辦“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專題座談會,綿陽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獲評優秀。
四是將人才作為興市之要,加快建設創新人才集聚地。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加大領軍型人才培養力度,擁有省級高端人才產業園6個、博士后“兩站一基地”3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41個,人才資源總量超80萬。招才引智實現新突破,2022年以來,赴外開展招才引智活動529場,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超5.8萬名。
五是將綠色生態作為美市之魂,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生態本底持續厚植,全市森林覆蓋率、國土綠化覆蓋率分別達56.13%、70.5%,穿城而過的芙蓉溪成為全國15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之一。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野生大熊貓第一市”生態品牌更加響亮。城市更加精致靚麗,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國示范城市,城鄉環境基本實現清清爽爽、干干淨淨。
人民網記者:從您的介紹看,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工作是實打實的,效果也很好。綿陽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馮中兵:我們將把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作為各項工作的重要牽引,在促進“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發展戰略中當先鋒、走在前,堅決高質量完成《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提升中國科技城創新能級、擦亮中國科技城“金字招牌”,切實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轉化為發展實效,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有力支撐。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發揮科技優勢,提升創新能級。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省之大計”,全力保障國防建設。加強軍地軍民協同、政策制度執行、資源要素共享,為在綿部隊提供高質量服務保障。聚焦融合、聯動、共贏,進一步發揮在綿院所、院士、專家的鏈接、嫁接作用,整合資源組建天府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化與全球高水平院所、知名高校、龍頭企業合作,匯聚轉化更多高端科技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完善用好“人才十條”“科創十條”“金融十條”,推動“科技—產業—人才—金融”良性互動。
二是做強工業主擎,夯實產業基礎。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新興產業韌鏈強群,深入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探索“鎮園合一”發展,推動國省級園區晉級升位。深入實施“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用好產業鏈鏈長制,實施四大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工程和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成鏈工程,前瞻部署新一代信息技術(6G)、空天、氫能、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壯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綿陽三江半島。楊建攝
三是持續擴大開放,激活發展動能。持續深入實施開放活市戰略,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集聚資源要素。全力推進綿遂內鐵路綿陽段建設,加快建設G5綿廣擴容、九綿高速。主動參與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打造優勢互補、協調聯動、聯系緊密的區域發展共同體。以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協同發展為載體,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經濟聯動。
四是推進城鄉融合,筑牢底部支撐。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圍繞“強縣、活鎮、興村”目標,深入實施縣城提能“四大行動”,大力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建設一批惠當前、利長遠的農田水利項目。
五是厚植民生福祉,繪就幸福底色。用心用情辦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實事。進一步建設好消費文旅、教育醫療、金融服務副中心,以實打實的改革舉措和可感可及的發展成效,不斷提升副中心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更好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區域協同發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