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如何破解金融欺詐陷阱?這場主題沙龍活動共話行業健康發展

2024年06月24日22:0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6月24日電 (王凡)近日,《中國金融行業不法貸款中介研究報告》發布暨圓桌沙龍直播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四川省反詐中心、新網銀行、新華財經聯合主辦,活動主題為“鑄盾守金、新質啟航”。活動現場,來自反詐領域的資深專家和學者齊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見,聚焦“AI技術助力防范電詐”“多方攜手共促金融安全”等金融行業熱點話題,探討行業治理新路徑。

圓桌沙龍。主辦方供圖

圓桌沙龍。主辦方供圖

妥善解決不法貸款中介治理難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現代金融體系中,貸款中介作為連接借款人與金融機構的橋梁,扮演著促進資金融通、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角色。然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機構偏離合法、合規軌道,找漏洞、鑽空子,從事非法貸款活動。這些中介在初期通過各種不當手段,比如虛假擔保、偽造材料等,牟取非法利益,形成了所謂的“不法貸款中介”。

沒有金融安全就談不上金融發展,更談不上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運行。為此,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新網銀行、新華財經組建課題組,共同編制《中國金融行業不法貸款中介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旨在深入剖析中國金融行業不法貸款中介的起源、現狀及其對金融市場的不良影響,並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參考。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陸瑤教授發布並解讀了這份報告。主辦方供圖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陸瑤教授發布並解讀報告。主辦方供圖

活動現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陸瑤教授發布並解讀了這份報告。她表示,妥善解決不法貸款中介治理難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具體而言,可從全面提升消費者金融知識與風險意識、引導貸款中介行業有序健康發展、推動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加強立法與法規修訂和促進跨公司合作與信息共享五方面共同完善相關機制。

多方凝聚力量,共筑金融反詐防線

在圓桌沙龍環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張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龐家任、四川省反詐中心綜合防范支隊支隊長羅彥加、新華財經副總編輯陳冉圍繞著“聚焦貸款中介亂象,共筑金融反詐防線”主題,開展了深入探討。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張凱表示,不法貸款中介的危害性強,而且危害是不對稱的,“它往往傷害的是我們這個社會最脆弱、最需要保護那一群人。”

四川省反詐中心綜合防范支隊支隊長羅彥加強調,電信網絡詐騙在大家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能發生,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甚至有可能影響到生命安全。談及電信網絡詐騙的應對挑戰,他從三方面進行了剖析,“一是這些詐騙迷惑性強,不法分子利用人性弱點炮制話術﹔二是錢一旦被騙,往往就到了境外,增加追贓挽損的難度﹔三是類似AI換臉、AI變聲等人工智能的出現,加劇了電詐犯罪的發生。”

如何破解犯罪分子利用技術實施犯罪的難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龐家任指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防范治理不法貸款中介和電信網絡詐騙等行為。

龐家任認為,首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能夠極大提升詐騙行為判定的及時性和准確性。通過研究不同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人工發現此前不一定能發現的非常隱蔽的詐騙線索。然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實時監測、預警、攔截涉嫌詐騙行為,進而實施溯源和處置。最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擴大防護范圍,覆蓋信息通信各個環節,以便及時採取措施應對。

黃張凱用纏斗來形容電信網絡詐騙攻防戰,“如果能從根源上把問題解決或者減輕,那可能社會壓力就會小很多”。他提出,把普惠金融做得更好,滿足老百姓或者中小企業正常合理的貸款需求,可以幫助從源頭上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參會嘉賓普遍認為,需凝聚多方力量,攜手共同應對防范不法貸款中介、電信網絡詐騙等行為,以促進金融安全。

“力推反詐社會化。”羅彥加介紹,目前四川正在推動將反詐社會化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切實掀起“人人參與、全民反詐”的社會氛圍。通過進一步強化反詐宣傳工作,開展學生群體、投資者群體、醫護人員群體等重點群體的宣傳教育,針對容易上當受騙的高危人員進行“精准滴灌”式的一對一宣傳,力爭做到防患於未然。通過有效的反詐宣傳,強化民眾防范意識,提高識騙能力,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