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宣漢:開展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活動 履職盡責解民憂

“太暖心了,現在人行道上的地磚有什麼破損的地方,隻需打公示牌上的電話,相關部門就會立即來處理......”近日,達州市宣漢縣蒲江街道城西社區的商戶張小芳指著牆上的“市政維修服務熱線公示牌”連連稱贊。目前,像這樣的公示牌有200余張,分別被張貼在宣漢縣城的大街小巷中。
在“走基層、聽民意、匯眾智、優作風”活動中,宣漢縣強力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取得了實效,贏得了老百姓的稱贊。
集思廣益謀良策,深入基層解難題
“以前有什麼問題隻能到各個部門去反映,而且一個問題要跑幾個部門,現在鄉鎮干部每月至少深入基層開展一次政策宣講、一次現場辦公、一次座談交流、一次接訪下訪,反映問題方便多了。”東鄉街道樟木溝村1組居民笑著說,前不久,他們在院壩會上,把困擾他們的人行和農產品通行因低窪地段沒有橋梁而受阻礙的情況反映了上去。
在接到群眾關於交通不便的迫切訴求后,東鄉街道黨委迅速作出反應,高度重視這一民生問題。他們迅速組織社區干部奔赴現場進行實地調研,並召集村民代表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總造價約40萬元的3處橋梁和涵洞工程得以順利竣工。這些工程的完成,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交通狀況,解決了人車通行困難的問題,真正實現了黨委對群眾訴求的庄嚴承諾。
東鄉街道深入田間院壩“零距離”傾聽社情民意,架起干群“連心橋”,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當地群眾對這一成果表示高度贊賞和滿意,紛紛稱贊黨委和政府的及時響應和有力舉措,讓他們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和安全。
從院壩會到群眾參與、從“被動說”到“主動提”、從“說事情”到“提建議”……如今,在宣漢縣,越來越多群眾願意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一個個“金點子”陸續轉化為社會發展的“金鑰匙”,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攀升。
真抓實干見實效,心系民生辦實事
宣漢縣城老舊小區較多,這段時間,宣漢正在啟動川孔子片區、代家灣片區一片大干特干的場景,一項針對燃氣和供排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沒想到我們的訴求這麼快就得到了回應。”家住代家灣片區的居民何龍激動地說,“這些老舊的管道確實已經到了需要更新的時候。新的管道不僅更安全,還能保証我們的供氣和供水更加穩定。以前總是擔心老管道會出現問題,現在終於可以放心了。這真的是一項大大提升我們生活安全和生活質量的好工程!”
據了解,這項改造工程主要針對使用年限較長、材質落后或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的管道。這些老舊管道由於長期使用和環境因素,已出現腐蝕、泄漏等風險,嚴重威脅著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和供水供氣的穩定性。新管道將採用更耐腐蝕、壽命更長的材料,從而確保城市“生命線”的持久安全。
“為確保改造工程的順利進行,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縣住建局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並組織了專業的施工隊伍進行作業。此次燃氣和供排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總投資3553.75萬元。改造項目共涉及小區60個,涉及居民約8253戶,改造庭院管網約20.716公裡。下一步,我們將對居民戶戶內的軟管、燃氣計量表,還有安全裝置進行全面改造,整個項目預計在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宣漢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謝貴陽說。
持久深入建機制,貼心服務暖人心
“現在大家去看病的時候,不需要隨時把社會保障卡帶在身上了,隻要手機下載這個小程序……”天生鎮油石村的院壩會上,宣漢縣醫療保障局的工作人員耐心的向群眾宣講政策,並手把手幫忙安裝電子醫保憑証。
據了解,雖然醫保政策歷來公開透明,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醫保關系轉移、異地就醫、意外傷害就醫報銷、門診共濟保障、門診特殊疾病、醫療救助、大病保險等各類政策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國家政策環環相扣、地方政策略有差異,群眾在知曉和享受政策過程中還存在一定門檻。
為打破政策普及梗阻,宣漢縣醫保局利用線上、線下各種載體,廣泛開展醫保政策“進萬家”活動,組建100余人的基層“醫保藍”政策宣傳員隊伍,常態化做好院壩會集中宣講、走村入戶上門宣傳、走街串巷面對面講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宣傳講解特殊門診政策,讓群眾明白哪些病可以辦、如何辦等最關注的焦點問題。
“通過整治活動的扎實開展,群眾對醫保工作滿意率大幅提升。目前已累計為5.8萬余名參保患者辦理了特殊門診,其中今年新增辦理9037人,患者均已開始享受醫療待遇,2023醫保基金報銷支付患者醫藥費用6626萬元。”宣漢縣醫保局黃霞說。(張平、孫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