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若爾蓋:非遺煥彩新時代

劉裕國
2024年06月14日09:51 | 來源:阿壩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若爾蓋:非遺煥彩新時代

位於川西北高原的若爾蓋縣,是一片壯美的土地!斑斕的花海,蜿蜒的河流,雄偉的山川,遼闊的草原,匯成絕美的自然風景畫。不僅如此,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千百年,衍生出極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煥彩新時代,吸引世界的目光。

  盛夏時節,筆者跟隨四川省作家採風團,走進若爾蓋,尋覓非遺發展的蹤跡。

  項目多姿多彩

  “讓世界看見若爾蓋”——這是2023若爾蓋黃河大草原文化旅游節的主題詞,充滿著豪邁與誘惑。開幕式上,歌舞、情景劇、藏戲等節目,極具民族特色,輪番上演。活動為期一周,品嘗地道美食、交流文化智慧、感受生態活力……

  活動的非遺展會區,游客絡繹不絕,氣氛異常活躍。若爾蓋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郎塔興奮地告訴筆者:“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的時代價值,我縣有2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參與。”

  由於職業的原因,多年來,筆者曾經多次走進若爾蓋,見証了這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感覺它們猶如高原美玉,琳琅滿目,多姿多彩。

  黃河流淌千萬年,鬼斧神工,在若爾蓋鐫刻出黃河九曲第一灣,我國三大名馬之首的河曲馬就誕生在這裡。“安多漢子的天堂,在河曲馬顛狂的雕鞍上。”千百年來,馬背文化深植於牧民生活,在若爾蓋大草原上繁衍,形成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202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阿壩州若爾蓋縣申報的“河曲馬賽馬節”入選其中。

  賽馬是草原民眾的最愛,項目流傳廣泛而久遠。近年來,若爾蓋縣立足於文化、生態優勢,每年都會舉辦河曲馬賽馬節,並於2021年6月正式提出申請,成功加入中華民族大賽馬體系。如今,賽馬節已升級為集賽馬競技、傳統文化展示和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盛會。每逢盛會,都會吸引來自川甘青三省的上千余組人馬參賽。據組委會介紹,賽馬節設有不同途程的河曲馬速度賽、改良馬速度賽、走馬賽等項目,經過預賽、半決賽、總決賽的層層選拔和激烈比拼,優秀的參賽騎手和馬匹脫穎而出。

  騎上河曲馬,邂逅一場非遺文化盛宴。“2021中華民族大賽馬·若爾蓋縣黃河河曲馬第九屆安多賽馬大會”的賽場上,騎手們躍馬揚鞭,風馳電掣,蹄聲如擊鼓,激蕩人心,掌聲、吶喊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在草原深處回蕩……

  除此之外,若爾蓋縣的黃河流域河曲馬馴馬習俗、黃河流域河曲馬馬鞍制作技藝也被列入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河曲馬史稱南蕃馬,據《中國養馬史》記載,古“秦馬”即今日河曲馬。河曲馬在唐、宋時被稱為“吐蕃馬”或“吐谷渾馬”。千百年來,在獨特的生態條件下,河曲馬成為優秀的地方品種。古往今來,藏族人民積累了養馬、馴馬的豐富經驗,同時也形成了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的養馬馴馬習俗,成為非遺項目。

  通過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若爾蓋牧民不斷完善和創造訓馬、騎馬技藝,引申出諸多馬上項目原型,如速度賽馬、騎射、騎手馬上技巧等,再通過長期的賽事,逐漸形成了內容豐富、技藝高超的藏族傳統馬術運動。

  省級非遺項目“度炯節”,是龍哇寨千百年來傳承至今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歷史,每年藏歷五月初四,龍哇寨村民都會如期舉辦。節日當天,全寨男女老幼身穿節日盛裝,歡聚在阿尼肘尖扎尕神山腳下,懷著對大自然母親的感恩,通過煨桑、熏煙潔淨、誦讀經文等儀式,祈禱全寨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為了延續“度炯節”活態傳承,若爾蓋縣深挖度炯節文化內涵,不斷豐富節日內容,結合形式多樣的民族特色活動,將射箭、抱沙袋、民歌彈唱、歌曲演唱、鍋庄表演等融入“度炯節”,內容由傳統的驅邪、避瘟、驅毒擴展到保護生態、預防天災人禍等,並通過平台宣傳發布,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參與其中。有專家認為,度炯節在傳承中不斷完善,不斷充實,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價值。

  近年來,若爾蓋縣累計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通過舉辦各種傳統民俗節慶活動,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影響力和知名度,激發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統計,截至目前,若爾蓋縣非遺項目195項,其中列入國家級1項(川西藏族山歌),省級9項(川西藏族山歌、藏醫藥、金冠舞、垛、度炯節、河曲馬、若爾蓋藏戲、藏獸醫、夏薩藏醫藥),州級非遺項目58項(阿扎傳唱、藏靴制作等)、縣級非遺項目133項(藏文書法、黃河草原草編制作技藝等),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人、州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9人、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3名。

  激活內生動力

  2024年3月,偌大的若爾蓋草原,陽光和春風攜手而至,河流涌動,綠芽滿眼。

  3月15日這天,縣文化館非遺展覽廳,座無虛席,一張張笑臉激情洋溢,多彩的民族服裝格外艷麗。若爾蓋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基地頒証暨培訓大會在這裡舉行。

  非遺中心負責人主持頒証儀式,縣文化館館長宣讀了若爾蓋縣人民政府通知,公布《若爾蓋縣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基地”、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會上,為65位第八批縣級非遺傳承人和10家非遺“兩基地”進行頒証授牌。掌聲、音樂聲、喝彩聲在非遺展覽廳熱烈響起。

  若爾蓋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供波甲告訴筆者:“通過這次頒証和培訓,進一步規范了對傳承人的工作管理,提高了我縣非遺傳承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搭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交流學習平台,對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引導下,非遺傳承的內生動力被激活,匠心得以彰顯,傳承形成合力。

  2020年11月,若爾蓋縣文體旅局組織舉辦了“經典藏戲進校園 展示傳統非遺魅力”活動,首先走進若爾蓋縣納木藏文中學,后來陸續在5個鄉鎮的學校上演,讓廣大師生近距離感受傳統藏戲的魅力。仁青措是若爾蓋縣納木藏文中學9年級學生,看了演出,十分高興地說:“縣文旅局在學校演出的《藏王的使者》藏戲,展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生動故事,演員們精湛的表演,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絳央特旦,是唐卡縣級非遺傳承人、唐克鎮華納倉唐卡藝術學院院長,多年來,他堅守初心,不懈努力,帶領教職員工盡職盡責,培養了眾多唐卡藝術人才,打造出華納倉唐卡藝術非遺保護示范基地。

  自古藏族民間工藝美術絢麗多彩,那麼甲自幼受到熏陶,愛上了金屬手工藝,19歲那年,那麼甲立志當徒學藝。他策馬草原,來到紅星鎮,穿過一條古香古色藏式小街,找到銀飾制作老藝人曲科,曲科是若爾蓋縣藏族金屬手工藝非遺項目傳承人。一聲叩拜,說明來意。曲科一眼看中這個后生,從那一天起,開始手把手教,心貼心幫,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18年來,那麼甲冬不避寒,夏不懼暑,潛心學藝,並在傳承中創新,制作出新式手工藝金屬飾品50多種,涉及服飾和家飾,作品賞心悅目,別具匠心,贊譽不絕。2022年,那麼甲榮獲“四川省九屆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如今,“那麼甲金屬手工藝”,成為若爾蓋縣一張亮麗的名片。“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這是大伙對那麼甲的贊賞。

  走進紅星鎮郎木寺那麼甲的工作坊,一件件傳統手工藝品有序擺放,十分精美,項鏈、茶具、餐具等,鑲嵌著銀質浮雕,花紋優雅,與點綴的綠鬆石、紅瑪瑙、蜜蠟相映成趣。這些作品,將藏族傳統文化和現代創新設計相融合,特色十分鮮明。那麼甲精湛的技藝,引來不少年輕人拜師學藝,如今,他已收下15名學徒,都是免費傳授,“我要將這門獨特的工藝技術無私地傳承下去。”那麼甲笑臉上洋溢著自信。

  走進唐克鎮,這裡以“黃河九曲第一灣”著稱,是河曲馬的故鄉。黃河流域河曲馬馬鞍制作技藝,是藏族人民獨特的馬背文化。在索格藏村,見到村民唐青,他是馬鞍制作手藝人。唐青那古銅色的臉上總是挂著微笑,他說:“我爺爺就會做馬鞍,手藝傳給父親,父親又教會了我。”

  他家的客廳,就是他制作馬鞍的工作室,地毯上、牆壁上,滿是馬鞍和制作器具。

  唐青一邊動手演示,一邊解釋說:“ 一套河曲馬馬鞍,分別由鞍座、鞍墊、鞍橋、肚帶、腳蹬、鞍穗等十多個部分組成。鞍墊主要使用牛皮等動物的生皮。將皮料購買回來后,先放在水裡浸泡,然后取毛,再涂上一層油,最后用手反復揉搓,洗干淨后,再浸泡再搓。經過三遍浸泡,三遍揉搓之后,皮料就變得很柔軟,即便馬鞍遇水,也不必擔心鞍墊會變硬。”

  如今,在整個若爾蓋縣,用傳統方式制作馬鞍的人雖然不多,但都執著堅守,他們在草原深處,憑借著先輩們傳授的技藝,默默地傳承著這一古老的制作工藝。

  在若爾蓋,佩戴香囊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端午節快到了,貢確加措更加忙碌,他是縣級傳承人,正帶著徒弟們制作藏式香囊。“智香藏香”制作技藝,是若爾蓋縣又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確加措秉持傳統手工技藝,選取多種藏藥材,用羊皮或者牛皮包裹。由於高原具有獨特植物,所制香囊,有著清潔空氣、殺菌、安神通絡等作用,有益於健康。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審美觀越來越高,香囊包裹材質也有了改變,原來的皮具逐漸被蠶絲綢、錦緞等所取代,既美觀,又不失功效,深受當地和外地民眾喜愛。“精美的藏式香囊,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還給漢藏一家親、共迎端午帶來一份濃濃喜氣。”若爾蓋非遺中心的工作人員興奮地說道。

  造福一方百姓

  若爾蓋縣的非遺手工藝品“吉祥娃娃”,被稱為“草原小精靈”,前些年參加過成都農博會和西博會,如今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非遺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東、成都重慶等省市,以及日本、荷蘭等國家。

  “吉祥娃娃”的“老家”,就在唐克鎮白河社區手工合作社。在這裡,筆者目睹了它們可愛的模樣:身穿安多藏族特色服裝,個頭嬌小,神態各異,表情生動,一雙大眼睛閃著亮光,展現出草原藏族同胞的時代風採。

  張慧玲是“吉祥娃娃”制作的主要發起者,她是土生土長的若爾蓋人。2015年,社區兩委換屆時,張慧玲以全票通過當選為唐克鎮白河社區的黨委書記。當時,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張慧玲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讓當地群眾盡快富起來。唐克鎮位於九曲黃河第一彎核心區,看到每年潮水般涌來的游客,張慧玲想到了發掘和展示傳統文化。當地有不少非遺傳承人,其項目包括金屬手工藝、服飾手工藝、刺繡手工藝,張慧玲挨個走訪,四處咨詢,征求大家的意見,最后確定在非遺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制作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於是,2016年,白河社區手工合作社正式成立,“吉祥娃娃”的制作開始啟動。

  在合作社工作坊,張慧玲介紹說:“從‘吉祥娃娃’毛茸茸的氈帽、長裙、長袖、長靴,到華麗的金銀珠玉飾品,所用材料,都經過傳統匠人嚴格挑選,然后精心制作而成。他們將傳統草原文化和現代創新設計相融合,打造出屬於唐克本土特色的產品。”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制作,白河社區手工合作社辦了培訓班,傳統匠人當老師,村裡男女老少都可以來參加培訓。參與人數最多的是留守婦女,不出一年,就有60多人。她們帶著手藝回家,在黃河邊、在帳篷裡,迎日出,送日落,興致勃勃地制作“吉祥娃娃”,大部分社員的工資都能保証在3千元左右。產品很快得到市場認可,合作社與一家文化公司簽訂了銷售協議,這些年,“吉祥娃娃”一直在國內外銷售中走俏。

  青藏高原的牦牛,素有“雪域之舟”的美譽。牦牛毛,是藏族重要的紡織材料,牧民用牦牛毛紡織帳篷,用牦牛毛做經線,用牦牛絨做緯線,編織出來的帳篷保暖抗風又防水。如今,若爾蓋牦牛絨紡織技藝已是州級非遺項目,近年來,這個項目被廣泛應用於服裝領域,形成了新興產業。

  貢確加措,是藏香制作工藝縣級非遺傳承人,20多年來,匠心不改,執著追求,他在古老秘方的基礎上,研制藏香配方,不斷挖掘和研究,嚴格規范每種原料的炮制和提煉工序,如今,品種多達50多個。2019年,貢確加措參加“第五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並以“藏香與藏醫藥的關系”為主題發言。2020年1月7日,貢確加措榮獲“阿壩州返鄉創業之星”榮譽稱號。

  非遺點亮若爾蓋,近年來,非遺項目發展迅速,已成為當地產業興旺的有力推手。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營造良好的非遺保護的社會氛圍,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若爾蓋縣文化館開展了“暢享非遺購,共赴非遺游”非遺購物節活動。

  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在馬爾康市主城區開展了“2023年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系列活動”,打造了以非遺“游”“購”“品”“行”“娛”為主題的非遺集市。若爾蓋縣展示的更盼藏醫藥、智香藏香、藏族銀飾制作技藝三項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備受游客青睞。

  近幾年,若爾蓋縣藏醫藥大力發展,建成四川中醫藥夏薩流派、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旦科和全國基層名老中醫雷勇傳承工作室,採取“集中授課、分散帶徒”形式造就了一批名藏醫﹔建成成都中醫藥大學、阿壩衛生學校藏醫教學點和實習基地,培養藏漢雙語醫療人才1000余人,初步建成以正規學歷教育和在職進修培訓為主、民間師帶徒為輔的藏醫藥傳承模式。

  西部牧場,位於若爾蓋縣城西區2.4公裡處,是被縣政府授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街區”的景區項目。該項目集酒店、餐飲、游牧文化體驗、藏式民俗風情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等業態為一體,如今,“西部牧場”已是若爾蓋大草原上“響當當”的文旅綜合體品牌。

  若爾蓋非遺文創產品正在蓬勃興起。香爐電子熏香器“車載藏香”是典型代表。制作人貢確加措,住在紅星鎮納木寺,他是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香技藝傳承人,制作藏香已有28年歷史。貢確加措成立了文化公司,致力於智香藏香系列暨創新文創產品種類的制作與研發,天珠香囊、神寶香囊、藏香12生肖和羅剎輪擺件等,是他研發的、由非遺文化衍生的系列創新產品。“車載藏香”產品,以若爾蓋特有高原植物為特色配方,精選老崖柏根、金茲花、山茶花、藏木香等29種中藥材原料,經過揀選、洗淨、晾晒、炮制、保存等工序,在保持傳統藏香工藝的基礎上,巧妙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手藝的結合研制而成。產品剛一上市,就受到顧客追捧。

  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美結合,若爾蓋人非遺傳承的路子將越走越寬廣!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