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繪就幸福畫卷
——廣元市青川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綜述

一條條柏油馬路貫穿鄉村,一排排居民房干淨整潔,一個個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這一切,都記錄著廣元市青川縣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軌跡。
近年來,廣元市青川縣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秉持“共守綠水青山、共建美麗家園、共創幸福生活、共譜團結新篇”的創建理念,以“1436”為工作思路,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精心繪制出一幅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民生幸福的美麗畫卷。
高位推動 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
自2021年創建工作啟動以來,青川縣不斷健全完善各項工作機制: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全縣創建工作﹔各級各部門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並明確專人負責創建活動日常工作﹔鄉鎮配備民族宗教工作專干,村級配備信息員,切實抓牢抓實抓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各項工作。
同時,青川縣精細制定創建工作“一方案三清單”,建立健全四級聯動創建機制、資金保障長效機制、量化考核機制、監督考評機制等,把創建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年度目標考核內容,逐步構建起縣級統籌抓總、鄉鎮具體落實、村級宣傳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的聯動創建格局。
此外,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平安青川、法治青川建設,落實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機制、矛盾糾紛聯合調處機制等民族工作聯絡機制,構建了“打防管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著力營造和順平靜、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
經過不懈努力,全縣已高標准創成1個國家級、7個省級、16個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攜手並進 共享繁榮發展“幸福果”
夏日的青川縣蒿溪回族鄉地坪村,山清水秀、風光迷人。這裡,庭院整潔,公共設施齊全,千畝茶山郁郁蔥蔥、茶香四溢。
茶園一角。青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採一斤茶掙50塊錢,家門口我實現了就業。”3月起,採茶工馬洪軍每天傍晚與村民向收購商“交貨”,他表示採茶一天能掙一百多元,加上茶園其他工作,月入幾千元沒問題,且村裡有“村BA”等賽事活動,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大伙兒的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了。
該村立足資源,圍繞茶旅融合思路,借助東西部協作等機遇,採取多種舉措發展茶葉產業基地,構建起立體生態產業格局。這是青川縣各族人民共創美好生活的縮影。近年來,該縣探索實施“民族團結+鄉村振興”雙促雙帶戰略,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美鄉村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走出了“民族團結進步和農文旅多元融合發展”的“聚”變之路,讓各族群眾幸福感指數更高、獲得感成色更足。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0.82億元,增長5.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3%、7.2%﹔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達65.7%。
如今的地坪村,猶如一幅“業興、村美、民富、人和”的精彩畫卷。
交融互促 共創和諧美好未來
在青川縣關庄初級中學校,孩子們圍坐在操場上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歌曲《千年同心》,隨著馬榆淋老師開講,民族團結主題課開始。一堂堂主題課,使民族團結教育深入全校師生心中。
川陝甘結合部籃球聯賽開幕式。青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來,青川縣始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放在突出位置,挖掘開發民族文化資源的內涵與價值,打造茶馬古道館等教育基地,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保護,創作了諸多文藝精品。同時,在機關弘揚民族和時代精神,在學校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開展文明創建等活動,讓各族群眾樹立團結觀念,增強“五個認同”。
此外,該縣還在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發力。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利用博物館等開展各類活動豐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實施各民族互嵌式發展計劃,安置生態移民,完善村規民約等並充實民族團結進步內涵,推出“一站式”服務,建成互嵌融居社區,利用“石榴籽”調解室推動各民族共居共學等﹔實施旅游促進交往交流交融計劃,融入旅游環線,打造系列新場景、新業態、新品牌,在旅游各方面融入主線,讓各族群眾體悟“四個與共”。
在新征程上,青川縣各族人民正心手相牽,凝聚團結奮斗合力,助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效,共同譜寫繁榮發展的和美篇章。(唐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