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青神縣:激活人才“引力場”育才留才 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中的中西部內陸區縣如何留住人才?
作為四川面積最小縣,眉山市青神縣用3年時間激活人才“引力場”,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如今,青神,悄然成為“有鳳來棲”的人才新高地。
打造“引力場”效應
3年間,人才接續而來、扎根下來、發展起來
“現在,有另外一名高級工程師通過‘縣招企用’的形式來到我們企業,參與到服務企業發展中來。”四川省青城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張自鵬說。
張自鵬是東北林業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22年4月,他通過青神縣高層次人才招聘,被聘用到青神縣經濟和信息化局下屬事業單位青神縣機械產業研究服務中心專業技術崗位,以“縣招企用”方式服務於四川省青城機械有限公司科研項目團隊。
在公司,他致力於木工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技術的研發,全程參與公司首台木工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的裝配與調試。
一開始的時候產品沒有樣機,沒有人“傳幫帶”,張自鵬就自己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書籍,查閱了很多國內外的文獻,逐個攻克碰到的難題。他主導設計的木工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產品精度誤差從國家標准的0.2毫米提高到0.1毫米,屬國內領先技術水平。
截至目前,張自鵬主導設計的木工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和同樣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數控雙端作榫加工中心,國內外累計銷售有50余台套,為企業創收將近2000萬元,成功為企業發展創造出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縣招企用’的政策讓我在青神安下心、安下家,成為這個政策的受益人。在公司工作之余,我也會到青神縣機械產業研究服務中心,帶領新入職的研究生們進行科研攻關,這幾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加入我們的行列中。”張自鵬說。
3年來,青神縣採用“企業點單、政府接單”模式,引進機械、材料等專業高層次人才17名,並全部留育成長至今。
除了不輸外地的安家政策和補貼,青神縣聚焦人才成長賽道,努力營造高品質人才“新生態”——破除人才晉升“天花板”,根據工作成績評聘高層次人才到上一級崗位﹔組織青神杰出人才參與各種評選,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四川省金熊貓獎各1人﹔25名縣領導聯系專家人才,常態化開展走訪﹔落實“優才卡”制度,為人才提供12項服務。
3年間,青神縣本科及以上學歷、技師及以上技能人才和副高以上職稱人才總量持續增長。目前,全縣人才數量和質量相比三年前實現了大幅提高。
著力鄉村振興主戰場
讓人才“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硬實力”
如今,走進青神縣鄉村振興主戰場——青神縣糧油園區,科研人員在認真採集數據。200畝糧油新品種示范基地裡,水稻、油菜新品種陸續試種﹔在糧油作物培育室內,高度智能化的栽種設備,正促進良種種苗茁壯成長。
在緊鄰的青神糧油科技轉化中心,科研人員正在品質測定室內對優質水稻樣品進行檢測﹔與其一牆之隔的病虫害鑒定室內,科研人員正在對水稻病虫害防治新技術的本土化開展研究。
最新數據顯示,青神縣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4.8%,建立農戶施肥信息檢測調查點32個﹔機耕率99%、機種率72%、機防率90%、機收率93%……讓青神縣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6%,大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鄉村振興的欣欣向榮,得益於青神糧油科技轉化中心專家服務中心的高端人才推動。自從2023年6月開始運行以來,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國內頂尖科研機構的16名專家以及7名博士以上學歷人才和7名碩士學歷的人才,先后在此通過科研,交出《水稻新品種示范及篩選》《水稻病虫害無人機綠色防控技術》《水稻輕減化綠色防控技術》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極大助力青神縣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推動青神縣鄉村振興向前推進。
青神縣與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協議,組建鄉村振興研究院,每年聯合舉辦鄉村振興青神論壇,相關合作事項入選省校合作重點項目清單。
此外,在本土鄉村振興人才建設方面,3年間,青神縣依托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實施“本土菁才培育計劃”,累計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20人,2人獲省級第二批農村致富帶頭人稱號。同時,依托“鄉賢匯”計劃,吸引20余名在外務工人員回鄉運營水果專業合作社,培育省級返鄉下鄉創業明星1人,市級首批田園明星、首屆農民豐收帶頭人2人,縣級椪香、田園“名星”218人。
服務縣域特色產業
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
5月30日,在位於斑布健康產業園內的研發中心,材料學碩士周金龍正在做竹纖維的樹脂抽提實驗,他正在研究的方向是竹纖維高性能吸水材料。此研究將為企業未來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周金龍是通過“縣招企用”的方式進入到斑布工作的。周金龍所服務的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本色紙的生產加工上做到了全國龍頭,“斑布”竹纖維本色生活用紙深得消費者喜愛。企業還與美國最大的藥店連鎖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成為其首個非木漿紙品牌合作商,產品陸續在全美9700家門店上架。
“我與愛人都是碩士研究生,同時被引入青神。這兩年,我們總能感受到青神發展的日新月異。每年在青神召開的竹博會,我所服務的企業都是主角。我有幸走在行業科研的一線,讓我信心倍增。未來,我將扎根青神,繼續服務青神竹產業發展。”周金龍說。
青神縣聚焦機械、竹、柑橘三大主導產業,實施“碩博興青”行動,近3年引進培育博士研究生23人、碩士研究生310人,累計增長近4倍。
這3年,青神縣引進人才協同攻克竹纖維全價利用、工業機器人研發等“卡脖子”技術難題20個,轉化專利成果4個,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四川專利獎一等獎各1項。同時,青神縣還著力人才招引、服務、交流、培訓,打造企業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舉辦招聘活動45場次,招引企業人才1516人。
通過3年引才推動,青神縣竹業企業佔據中國本色生活用紙市場份額30%,實施“青神竹編”國家非遺傳承行動,建立非遺竹編文化傳習所、大師工作室,培育國省市竹編工藝美術大師130名,培育后備人才1500人,以全省0.5%的竹林面積創造了近10%的竹產業價值。
通過3年引才發展,青神縣以眉山市全市1/18的人口,發展出全國知名的機械產業集群,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德鑫航空、德恩精工、四川丹甫、青城機械,均為機械產業)達到4戶,佔全市四分之一。
據了解,下一步,青神縣將緊緊圍繞“1+3+N”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持續推進“碩博興青”行動,務實做好校(院、企)地深度合作,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用好機械產業、竹產業、鄉村振興、“天府糧倉”研究院和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人才平台,不斷優化人才生態環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眉山貢獻青神人才力量。(古良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