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敘永:“土特產”托起鄉村振興“金飯碗”

2024年06月01日08:57 |
小字號

小小“土特產”,能量有多大?

一根竹子撬動一條百億產業鏈,一棵果樹撐起萬千群眾錢袋子,一片茶葉“沏出”綠水青山致富夢……

立足“土”、體現“特”、形成“產”,近年來,敘永縣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聚力打造竹產業、水果產業、茶產業等多條特色優勢產業鏈,全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讓“土特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飯碗”。

青山變金山 竹林經濟撬動百億產業

敘永縣林竹資源十分豐富。 胡潤林 攝

朝陽沿著層層疊疊的竹林,勾勒出峰巒競秀的壯美景象,竹葉的呼吸聲在群山中久久綿延。5月31日一大早,江門鎮雙蓮村4組的竹農何代堯便扛著彎刀、提著水壺向竹林深處走去。“今天又有一車竹料要拉,我得趕緊去裝車。”

何代堯家有120畝竹林,每畝年產竹料1噸左右,僅賣竹料一項,年收入就有6萬元。

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敘永縣,全縣竹林面積達165萬畝,是四川省最大的竹林基地縣,如何將全縣體量龐大的竹林資源轉化為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綠色動力?該縣引進竹類龍頭企業建設漂白竹漿紙一體化生產車間,年消化80萬噸竹原料,為農民帶來林竹收入約5億元。

走進敘永縣江門鎮永豐漿紙生產現場,發酵的新鮮竹料霧氣升騰,通過智能化車間的加工制作,一張張成型的竹槳板被工人們打包裝箱,迅速轉送至瀘州港,從長江黃金水道開啟全國市場的征程。

江門鎮永豐漿紙生產車間。 蘇忠國 攝

利用豐富的竹林資源招商,瀘州建市以來最大外商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110億元的漿紙全產業鏈項目成功落戶敘永。項目建成后,敘永縣將實現從一片竹到一張紙的就地轉化,竹資源附加值將進一步提升。

除了賣竹子,當地深挖林下經濟潛力,打造山區“立體糧庫”樣板。當地依托專業合作社,全面推廣竹筍、竹菌、竹禽、竹藥等“竹林+”復合經營種養模式,通過綠色發展、特色發展實現多元增收、多重收益。截至目前,該縣已培育竹類加工企業98家,形成大竹筍、苦竹筍、羅漢筍、綿竹筍等特色竹筍品牌,當地的“野植珍”食品有限公司,還將竹筍系列產品賣到了海外。

目前,敘永縣形成了以竹片加工、竹筍加工、竹漿造紙為主,林下產業為輔助、生態旅游為補充的生態特色產業,滿眼綠水青山正一步步轉變成金山銀山。

顏值變產值 花果經濟帶富一方百姓

初夏時節,幽幽赤水河蜿蜒向前流淌,赤水河畔的萬畝桃、李果香四溢。赤水河精品水果交易中心裡,有的商家正忙著打包發貨,有的商家則忙著招呼新來的顧客,到處是鮮果交易的熱鬧場景。

“朋友們,今天我又來到了我們的鳳凰李基地,大家給我一起來看看我們鳳凰李的長勢……”果園裡,雙山村的李子種植大戶王敏正在拍攝宣傳短視頻,並通過朋友圈展示鳳凰李的生長態勢。在王敏的帶動下,該村586戶村民幾乎戶戶有“李”,全村李子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值約1億元。

日照充足,干熱少雨,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讓這裡成為水果“天堂”。近年來,敘永縣圍繞赤水河流域發展特色經果產業,配套智慧農業設施,加快構建“內連外暢”的物流運輸體系,讓山裡的“土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飛上了各地消費者的餐桌。目前,當地甜橙、桃子、鳳凰李等特色水果種植面積超過11萬畝,產量超過10萬噸,產值達4.5億元,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變化太大了,以前游客進不來,水果出不去,我們特有的美景、美食隻能是‘養在深閨無人識’。”赤水鎮黨委書記楊田偉是將當地的“顏值”變為“產值”的見証者,更是參與者,看到鄉村一步步走向振興,他很是高興。

赤水河畔壯觀的“烏蒙花海”。 胡潤林 攝

深挖“土特產”潛力,敘永縣依托赤水河精品水果園區,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賞花經濟、果園經濟,讓景區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烏蒙花海”“鳳凰李之鄉”等旅游IP深得游客好評,憑借“花海顏值”形成的賞花節、採摘節等節慶活動人氣爆棚,園區年吸引游客10萬人次,帶動當地農家樂、餐飲、農特產品銷售持續火爆,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大拓寬了當地群眾的增收渠道。

茶葉變金葉 生態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我們的紅岩茶做多少賣多少,供不應求。”敘永縣敘永鎮紅岩村定峰茶廠負責人韋思華說。

地處烏蒙山北麓的敘永鎮紅岩村,種茶歷史悠久,是高山雲霧茶的核心產區之一。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門和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紅岩村不斷培育壯大茶產業專合社,建起了村集體茶廠,各類茶主題加工作坊應運而生,茶葉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茶樹成了村民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如今的紅岩村,已成為該縣現代農業園區精品示范區,茶葉種植規模達2萬畝,干茶年產量達100萬斤,產值近3億元,基本實現了家家有茶園,戶戶有收益。

“這裡茶香四溢,景色迷人,巴適得板!”周末時分,重慶游客李先生與朋友圍坐在紅岩村的茶葉驛站,一邊品茶一邊閑聊,對當地的景色贊不絕口。

依托秀美的丹山風景和紅岩村的萬畝茶山、萬畝梯田,該村以“稻香茶韻,人文紅岩”為主題,建成了瀘州首個茶道研學旅行基地,成立了農家樂聯盟,組織村民辦好特色農家樂,吸引眾多游客觀光旅游。“全茶宴”等特色菜品因風味獨特,色香味俱佳,深受廣大游客喜愛。

紅岩村以茶旅融合為主線,堅持特色做特、優勢做優、長板做長,探索開發出採摘體驗、農耕研學、鄉村漫游等新農村消費場景,打造“慢生活、深呼吸”的茶鄉小村品牌,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效益顯著、示范引領的鄉村振興之路。

紅岩村的鄉村振興之道只是敘永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在向林鎮躍龍村,新建成的3000畝連片茶葉基地已經投產1600畝,年產鮮葉400噸,茶葉產值高達1000余萬元。不僅帶動當地村民的就業,正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帶領全村奔向廣闊的“錢途”。

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產業振興,就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當前,敘永縣在“土”字上謀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產”字上下功夫,依托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一個個特而優、特而美、特而強的“土特產”正轉化成鄉親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器。(記者蘇忠國 胡潤林 李光碧 付舒 鄧月月)

來源:敘永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