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投保人覺得貴 承保方覺得虧

保險費遠超燃油車、部分保險公司拒保……新能源汽車投保遇難題

2024年05月27日08:2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投保人覺得貴 承保方覺得虧

現狀

●保險費高,車輛1年未出險保費漲一倍多﹔投保難,遭遇“沒合適產品”或直接被拒保

原因

●新能源汽車出險的賠付費用更高,零部件更換成本高,出險概率高

建議

●針對新能源汽車去制定更加合理、精細的保險產品,研究更精細化的保險條款,制定適應行業發展變化的政策

“新車保費才4000多元,續保就要9000多元!”近日,網友王先生通過“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台——問政四川”反映,自己今年為自家的新能源汽車續買保險時,費用遠超預想,並且多家保險公司拒保,很多險種不能購買。

王先生反映的情況並非個案。多位新能源汽車車主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保費上浮明顯。而比保費上浮更讓車主擔憂的是部分保險公司明確表示:“沒有合適的新能源車輛保險產品。”

當下,國內新能源車輛保有量呈快速增長趨勢。投保貴、投保難的問題因何產生?又如何破解?記者展開了調查。

困惑

有車主一年未出險,車輛保費卻漲了一倍多

“我的車去年保費4000多元。1年未出險,今年保險公司卻要求漲保費。”王先生告訴記者,在與保險公司幾番協商后,保費仍較去年漲了一倍多。

新能源汽車保險費高,這是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共同感受。

去年底,成都市民張先生購置了一輛20多萬元的新能源車,在購買車險業務時被銷售人員告知保費將近6000元。對於這個報價,張先生非常吃驚,他告訴記者,這是自己的第二輛新能源車,第一輛車是2023年8月購買的,價格是30多萬元,但當時的保費僅為3480元。“投保項目都差不多,購車費用也降了,為什麼相隔不到半年,保費反而漲了2500多元?”

“最近新能源車險一直在漲價,一定要早點買。”該保險銷售人員對張先生說。

除了保費價格高,部分新能源車主還遭遇投保難。

劉先生於2018年購入了一輛新能源小貨車,用於鋪面的貨物運輸,如今車輛估值約為5萬元。今年,劉先生在購買保險時卻遭到多家保險公司的拒絕,稱“沒有合適的保險產品提供”。在多番問詢后,終於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承保,保費為5494.44元。

“買車險還要問裡程數,超過一定裡程,部分保險公司直接拒保。”車主胡先生告訴記者,購買新能源車保險,想“貨比三家”不太容易。

在社交平台上,許多新能源車主也有類似情況。在微博“新能源車保費漲價難題如何破解”話題下的一個網絡投票中,50%的網友選擇了今年車險“漲了!”。對此,有網友認為,“要推廣新能源車,先把保險的事搞定再說,新能源車保險費比燃油車貴那麼多,老百姓會算賬的。”

據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新能源汽車保費比傳統燃油車平均高21%。另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台數據,2023年新能源汽車車險的車均保費為4003元,傳統燃油車商業車險的車均保費為2209元,前者約為后者的1.8倍。

解釋

新能源車因為增加部件多,保險公司賠付金額較高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的保費普遍上漲?“承保壓力大,產品不賺錢。”保險銷售人員李先生透露,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普漲,是保險公司在評估收益后對產品作出的調整。“根本原因是新能源汽車賠付率更高。”

李先生介紹,在自己經手的保單中,新能源汽車出險的賠付費用往往比燃油車更高。“比如,汽車保險杠受損的類似事故,按經驗燃油車一般幾百塊就能搞定,而新能源汽車定損就要4000多元,理由是保險杠上有大量傳感器,需要整體更換。”

平安產險四川分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受新能源汽車出險賠付費用較高影響,保費出現上漲。他解釋,新能源汽車車身一體化壓鑄技術以及電池包串並聯,出險后維修難度增加、更換成本高。此外,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增加了“三電”(電機、電池、電控)特殊部件和支持智能網聯技術應用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新部件,增加了可維修配件品類,因此維修賠付費用更高。

“新能源汽車的出險率也較高,這影響了保險公司的報價。”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與精算系教授李洪曾多次開展相關調研,她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帶來更刺激駕駛感受的同時,交通事故概率也會增加。而且目前網約車行業大量使用新能源汽車作為營運車輛,拉高了新能源汽車整體的出險概率。

上述原因影響下,很多中小型保險公司不願意開發銷售新能源汽車保險產品,或採取“限量”“限流”的方式銷售已有產品,甚至對用於貨運、城際通勤等特定用途及特定品牌車輛拒保,進一步加劇了新能源車主買保險難的困境。

一位保險工作人員透露,新能源汽車的高出險、高賠付率,導致保險公司在銷售相關產品時承受了較大壓力。因此,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寧願放棄市場份額來避免虧損。

建議

不能簡單套用燃油車車險邏輯,需打造更精細的新能源汽車險種

“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邏輯、結構特點、使用工況等都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因此,套用燃油車車險的邏輯去做新能源車險,必然會出現問題。”李洪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處於市場快速發展、技術快速迭代的階段,對保險公司來說,作為承保的標的物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比如,佔車輛成本大頭的‘三電’系統中,電池折舊率怎麼算?電機故障率是多少?智能設備損壞風險如何?再如車輛維修方面,燃油車的零部件通用性高、價格透明。新能源汽車的部件有的隻有生產廠商才有,維修不便,這部分定損又怎麼做?這些都是擺在保險公司面前的難題。”李洪說。

因此,李洪認為,應針對新能源汽車去制定更加合理、精細的保險產品,破除當下“投保人覺得貴、保險公司覺得虧”的新能源車輛保險困境。

“要實現起來還需要多方合力。”李洪表示,從政府和行業監管部門的角度來說,政策制定應該適應行業的發展變化,給保險企業更多的自主空間,也可以考慮通過企業稅費減免或者直接的保險費用適度補貼的形式支持新能源車險良性發展。從行業協會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應當鼓勵企業探索推出兜底性的保險產品,實現新能源汽車“願保盡保、應保盡保”,解決車主買保險難的痛點。另一方面也應該研究更精細化的保險條款,鼓勵行業研究推出“基礎+變動組合”的保險產品,更加適應不同車主群體的投保需要。

“例如,《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就明確了新能源車輛在充電、停放狀態下的保險條款,與燃油車做了明顯區分,更加適應市場需要。”李洪說。

從保險企業來說,要改變“隻管事后賠付”的思維,從事前和事中介入減少風險。李洪認為,基於新能源車輛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迅速的現狀,保險公司可與車企協商打通數據壁壘,在使用中收集用戶的駕車習慣,分析風險因子,從而打造基於使用量而定保費的保險產品,實現“一人一車一保險”的精准化產品定價,讓駕駛習慣良好的投保人真正享受到實惠。

5月6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同意比亞迪財險在安徽、江西、深圳等地使用全國統一的交強險條款、基礎保險費率和相應的費率浮動系數。李洪認為,車企親自“下場”賣保險,必將對傳統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帶來沖擊。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京洲 盧薇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