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護士隻會打針輸液?不對!

是患者的知心姐姐 是醫生的親密戰友

2024年05月13日08:1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是患者的知心姐姐 是醫生的親密戰友

  當提起護士這個職業,打針、輸液、發藥似乎已經成了這份工作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護士的工作內容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在第113個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為了“撕掉”固有標簽,“打破”刻板印象,記者走訪了成都的多家醫院,和不同科室、專業的護士聊了聊他們的工作。

  精神科護士

  標簽:每天打針、輸液、發藥

  撕掉標簽:傾聽、共情才是核心

  “昨天晚上睡得怎麼樣?”“今天怎麼感覺不是很開心?”“能給我說說發生什麼了嗎?”5月7日,上午8點,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護士長李春芽正在進行著日常的查房工作。不測血壓、不查脈搏、不看傷口,李春芽得先從面部表情入手,了解患者情況,而靠交流找到患者的“心結”,這才是精神科護士最重要的工作。

  在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的走廊兩側,挂滿了患者的繪畫作品,走廊盡頭的植物區,患者親手栽種的植物長得郁郁蔥蔥。畫畫、散步、做手工……陪著患者做這些事情,也是李春芽每天的工作之一。通過各類活動放鬆患者情緒,醫護人員也在這個過程中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這是心理治療開展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作為精神科護士,我們很少給患者打針輸液,在建立信任的基礎上與患者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找到病症源頭才是我們的工作內容。傾聽、共情、支持性的心理護理才是我們最核心的工作。”李春芽說,雖然聽起來這些工作很輕鬆,但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走進患者內心並不容易。每天走進病房的瞬間,要及時捕捉患者的表情,結合患者說話的語氣、行為動作判斷患者的情緒。一旦發現患者情緒出現問題,要第一時間干預、疏導,如果是患者和家屬發生了矛盾,甚至還要涉及家屬情緒的安撫,“我們最在乎的,其實是患者身體以外的需求。”

  肛腸科護士

  標簽:護理病人的“服務員”

  撕掉標簽:全方位“管家”小能手

  晨間護理、輸液治療、檢查術后排便情況、健康宣教……在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肛腸科的住院病房中,護士魏珍珍一大早,就一直在病區來回穿梭。忙完手上的事,剛剛准備歇口氣,護士台的呼叫鈴又響了起來,放下剛拿起的水杯,又跑向病房,而水杯裡的水絲毫未減。

  “上可照護病人,下可通廁所下水道。”這句話已經成為魏珍珍和同事常常挂在嘴邊的調侃。當她還是一個護理系學生時,也和很多人一樣,覺得護士的工作就是打針輸液。但真正站上了護士的崗位才發現,事情並沒有書本中說的那麼簡單,“有些患者還會喊我們‘服務員’,但我們或許更像是‘管家’。”

  如果說護士長是科室的大管家,那麼總辦護士就是科室的小管家,每天的工作除了對病人進行基礎性的護理以外,還要管理科室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紙巾沒有了要去申領,燈泡壞了幫助聯系維修,就連廁所堵住了也要幫忙疏通。身上的白衣代表著使命,賦予了力量,病房外,柔柔弱弱,擰不開水瓶的小女生,一旦回到病房,就變得“十項全能”,遇到突發情況,10斤重的心電監護儀也能提上就跑。“不要說我了,就連我們護士長這個月都幫忙通了好幾次廁所了,說簡單點就是,不僅要照顧病人,還要維持整個科室的正常運轉。”魏珍珍說,“我們現在是分組管理,每組護士隻需要負責半條走廊的病房。盡管如此,每天每個病房來來回回十幾次,步數基本也是一萬步起。”

  手術室護士

  標簽:給醫生遞鉗子的

  撕掉標簽:醫生最親密的戰友

  即便影視劇中對手術室的護士有所刻畫,大眾對於手術室護士的標簽總是“給醫生遞鉗子的人”。但實際上,他們的工作遠不隻於此,“遞鉗子”也並非像大眾想象的那樣簡單。

  手術室護士既是主刀醫生與麻醉醫生最親密的“戰友”,也是無影燈下默默守護的“綠衣天使”。記者了解到,手術室護士主要由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構成,前者負責台上的手術配合,后者負責台下的配合。

  四川省人民醫院手術室護士謝易霖作為器械護士,最近正在學習心臟手術的配合。5月9日,下午2點左右,謝易霖快速地扒完盒飯便匆匆往手術間趕去,為一場心臟手術開台做准備。將心臟瓣膜置換需要的測瓣器、專用持瓣杆等必備器械一一准備好后,他又忙著將可能使用到的其他器械和工具擺好。“手術中病人病情的變化會導致手術術式的改變,一台簡單的手術我們一般要准備50多件器械,稍微復雜一些的手術可能會有上百件器械。”謝易霖說。手術台上,謝易霖專注地觀察著手術的狀況,醫生不用開口,不需抬頭,一伸手,他便能准確地將需要的器械遞到醫生手中。“不同科室的外科醫生在手術方式上會有些差異。”謝易霖告訴記者,所以在手術室裡“遞鉗子”實際上是件“講究事”,“在血管吻合要求極度精細的手術操作中,不同的醫生會使用不同的精細持針器和血管縫線,我們也一定要遞得足夠精准,才不會影響手術進程。”(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胡瑰瑋 朱馨月)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