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城在花園中(我與一座城)

廖淮光
2024年05月13日07: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學畢業那年,我隨妻子回到她的故鄉四川省峨眉山市。列車緩緩停靠,藍天之下,滿目蒼翠的峨眉山出現在眼前。

  起初,我們租住在城北一個老小區,峨眉河近在咫尺。河對岸便是妻子工作的學校,聽得見琅琅書聲,可要從家走到學校,必須先繞到下游的北門橋,過河再逆流而上才能抵達。無數次,我們在河邊散步,感嘆要是在河上再架一座橋就好了。

  盼著盼著,峨眉河大橋就建成了,與由大西南茶葉市場逶迤而來的西環路相接。從那以后,妻子上班步行隻需十分鐘。過河后的西環路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前行至峨眉山腳下。進出峨眉山景區的車輛有了新路線,城區道路不再擁堵。

  成昆鐵路水晶廣場下穿隧道打通,秀湖大道沿城南直抵火車站,道路越發四通八達,城市“內循環”悄然舒暢。城市“外連線”也飛速發展,樂雅、峨漢高速建成通車,這座名山秀水之間的城市闊步邁入高速時代。特別是2014年成綿樂城際鐵路投運,峨眉山市進入成都一小時生活圈。

  如果說交通賦予了峨眉山市生機和活力,那麼流水則涵養了它的靈動和嫵媚。發源於峨眉山澗的峨眉河流水潺潺,穿城而過。攔水成湖的東湖濕地公園成了市民們茶余飯后的休閑場所。

  我喜歡跑步,東湖濕地公園自然成了首選地。令我驚喜的是,就在我不停奔跑間,峨眉河風情走廊建設快馬加鞭,環湖跑道全部建成。綠道蜿蜒銜接,逆水而上到達“隻有峨眉山”戲劇城,順流而下直抵旅博風情街。對於愛跑步的我來說,正好跑個肆意,跑個痛快。

  峨眉人巧妙筑渠引水,躍進渠、楊柳水街等縱橫交錯。然后又以水為廊,串點成線,將二十余個口袋公園與東湖濕地公園、峨秀湖公園、太泉廣場、象城廣場等大型公園、廣場銜接,構建起美輪美奐的園林城市風貌。於是,城在花園中,花園就是城。

  有人說,沿著峨眉河走,你可以走向這座城市的歷史深處,也可以走向這座城市的燦爛明天。

  峨眉河沿岸,步步皆風景。綠蔭掩映裡,防護柵欄如連環畫翻開,連接的塊狀石上,或詩或畫,或歷史典故或民間傳說,讓人目不暇接。我兒子學會的第一首古詩,便是鐫刻其間的宋代詩人白約的《游峨雜詠》:“祥光非實相,靈異隻虛夸。岩靜長留雪,山寒故放花……”就這樣,在晨昏午后,他又慢慢學會了李白、岑參等詩人書寫峨眉的詩句。

  在這座城,閑暇之余聽得最多的話便是:“走,到河邊吃茶去!”這個“河”指的就是峨眉河。一個“吃”字,率性豪放,將依山而立、傍水而居的峨眉人的品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峨眉山良好的自然生態,為茶葉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峨眉人喜茶,峨眉河沿岸,茶館林立,或古色古香,或現代時尚。邀上三五好友,泡一杯峨眉山茶,談天說地好不愜意。就算一個人,在茶香氤氳中聽鳥鳴散落,看流水遠逝,也別有一番滋味。

  也是在這裡,總會與“峨眉武術”的傳習者們不期而遇。他們或三五成群,切磋拳腳,或一人舞劍,翩若驚鴻。峨眉山市是武術之鄉,與少林、武當齊名的峨眉武術發祥於此。剛柔相濟、老少皆宜的峨眉武術,在這裡早已是“尋常功夫”。

  幾年前,我跟隨一位峨眉武術傳承人練習峨眉通臂拳。第一節課他就把我帶到峨眉河邊,讓我好好看看遠處的峨眉山,再好好看看近處的峨眉河。他說峨眉武術發乎自然,更要歸於自然。峨眉武術講究外練其形,內練其心,要真正練好峨眉武術,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峨眉城濃郁的煙火氣息,還常常體現在一道道獨具特色的美食小吃上:豆腐腦、缽缽雞、牛肉湯鍋……當你登臨峨眉山,觀覽無限風光之后,再回到城裡,正可以到馬路橋美食街、光輝橋美食街、東門小吃街等地,一嘗峨眉美食。

  彈指一揮間,峨眉河上的橋梁已經增加到了七座。陽光下,一列銀白色高鐵正穿越符溪大壩的油菜花海,遠遠地駛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3日 20 版)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