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搬到周邊環境更好、物價更低的市縣居住生活或入住養老院——

跨城養老成為新選擇

本報記者 徐佩玉
2024年05月08日09: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不是大城市住不起,而是小城市更有性價比”——近兩年,跨城養老的老年人越來越多。這些老人離開原來的居住地,搬到周邊環境良好、生活成本較低的市縣居住生活,還有人跨城入住養老院,開啟新的晚年生活。

  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區域一體化加快,城際交通更快捷,使跨城養老成為一種養老新趨勢。

  

  老年人有意願,養老機構積極性高

  在天津盤山腳下,有一片居民區。小區的入住率近八成,大部分為京津冀住戶,其中來自北京的居多。64歲的北京市民劉大爺說:“在這裡買房就是為了養老,看中了這裡環境好、物價低。”劉大爺告訴記者,小區有便利店,每周縣城裡還有集市,可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55歲的陳阿姨與子女一同住在廣東深圳,正謀劃著退休后到惠州養老。“我老家在北方,氣候環境不如南方溫潤舒適。但如果在深圳養老,成本有點高。惠州距離深圳車程不超過2小時,房價物價也低,就決定在這裡買房養老了。”

  在異地安家住得慣嗎?是否會感到孤單?

  “好幾位老同事、老朋友也在這個小區或者周邊小區買了房,大家時不時串個門、聚個餐,不感覺孤單。”劉大爺說,“子女每半個月來一趟,他們從北京過來1個多小時就到了,挺方便的。”

  為什麼選擇跨城養老?

  “我在北京住的是樓房,一直想有個小院,種種菜、養養花。”劉大爺天津家裡的小院有100多平方米,一半用來種花,一半用來種菜,既有賞花的浪漫,也有田園的趣味。“我家有一條10歲的邊牧,在北京每天隻能晚上在小區裡遛遛,但是在天津自家院子裡它可以撒歡,它也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67歲的北京人賀大爺同樣選擇在天津薊州區養老。在他看來,這裡不僅有盤山風景區可以登高望遠,還有獨樂寺、千像寺造像、黃崖關長城等風景名勝,休閑娛樂選擇較多。“我們鄰居有很多都是北京人。退休了把北京的房子賣了或租出去,住在這邊。大家有時約著一起爬爬山、打打牌。”

  還有人選擇跨城住進養老院。

  天津市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是天津首批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之一,目前有72位北京老人入住。這些老人中有的是從北京市昌平區的養老院搬過來的,看中了這裡的“屋”美價廉﹔有的是老兩口一起入住,看中了三室一廳的大戶型和貼心服務。離北京更遠一些的河北省秦皇島市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一個月隻要4000多元就能入住,配備了護士、西醫、中醫等專業人士為老人進行健康體檢和慢性病管理,還有多種社團活動滿足精神文化需求。

  老年人意願高,養老服務機構承接積極性也高。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養老機構收住京津戶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區養老的京津戶籍老人接近4萬人,京津戶籍老人來河北旅居養老達59萬人次。

  探索區域一體化養老

  老年人選擇“跨城養老”,一方面是因為性價比較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區域一體化發展讓“跨城”更便利。

  採訪中,多位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在跨城養老時首先會考慮環境和成本。

  選擇在廣東惠州養老的深圳市民陳阿姨說:“晚年生活就是用來享受的,首先要環境好。”她所說的環境,一方面指的是自然環境,例如小區大、綠化好﹔另一方面則是居住環境,例如醫院、超市、銀行等配套設施齊全。

  在成本方面,大城市養老成本高,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入住養老院,對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老年人選擇去鄰近小城市居住,既可以減輕經濟壓力,又方便在大城市工作的子女就近照顧。

  劉大爺說:“我們買房已經有六七年了,眼見著小區周邊的便利化設施越來越豐富,薊州區的發展越來越好。對於退休老人來說,這裡的生活和大城市沒有什麼不同。”

  區域一體化發展讓跨城更便利。以京津冀為例,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地區高鐵總裡程達到2576公裡,實現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截至目前,京津冀“定制快巴”已開通6條主線、36條支線,客運總量突破100萬人次。“我現在春夏秋季住在薊州區盤古衛城小區,與北京平谷相鄰,京平高速到小區門口。等2025年地鐵平谷線開通,交通就更便利了。”賀大爺說。

  醫療方面,京津冀推動社保“一卡通”建設,區域內的三級和二級定點醫療機構被納入互認范圍,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區域內異地就醫實現“同城化”。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已覆蓋41個城市超2萬家醫療機構,就醫免備案直接結算等醫保事項實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同城化。

  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等地正在積極探索區域一體化養老。今年3月,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和河北省民政廳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京津冀養老政策協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同等享受三地扶持政策支持。京津冀區域獲得等級(星級)資格的養老機構,符合三地相關政策條件及適用范圍的,可同等享受失能老年人入住機構床位運營補貼、政府購買服務、醫養結合、人才培訓等支持。京津冀各級民政部門應依據各自扶持政策給予相應等級(星級)養老機構支持。

  有望成為應對老齡化的重要方式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規律,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有兩大顯著特點:

  一是基數大、速度快。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專家預計這一數字在2035年前后將突破4億,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約5億。

  二是底子薄、負擔重。專家分析,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已處於較高的發展水平,而中國老齡化是在人均國民收入較低的情況下出現的。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還出現了城鄉、地區差異加大等情況。這些因素交織疊加,對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出了新挑戰。

  跨城養老,能均衡區域養老資源配置,也能更好滿足一部分老人的樂養需求,未來有望成為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當下,銀發一族的養老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趨勢。業內人士指出,一家能夠承載跨城養老需求的機構一定有過硬的服務能力。老人選擇跨城養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同樣的價格能夠購買到更好的服務。在提供醫療養護等方面服務的基礎上,還應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專家建議,可著力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從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延伸,統籌區域醫療、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建立公共服務協同配套推進機制,從而進一步縮小區域內公共服務差距。

  目前,中國機構養老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競爭較弱。從數量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擁有少於99張床位的微小型養老機構2.1萬家,擁有500張床位以上的特大型養老機構隻有1000多家。從養老機構類型來看,以福利院和敬老院為主的公辦養老機構佔了半數。

  為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支持示范性普惠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支持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發展普惠養老項目。

  隨著交通和政策暢通、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縮小以及養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跨城養老這種新型養老模式有望受到越來越多老年人的喜愛。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