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每月安排不同主題活動 培養興趣拓展視野豐富生活

他們靠主題月生活法偷偷開挂

2024年05月06日09:4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他們靠主題月生活法偷偷開挂

生活方式淡淡的,日子淡得像白開水,事件密集度低,主打一個隨遇而安……近來,一批網民被貼上了“淡人”標簽,引發廣泛討論。

但在信息流的另一端,也有一批被遮蔽了的“生活濃人”,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便是“主題月生活法”的踐行者,他們活得極為“濃烈”:日子以月為單位,給自己見縫插針排滿各種主題活動,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任務被切分成一個一個小目標……通過一系列主題的嘗試、體驗和學習,“生活濃人”們悄悄解鎖更多可能。

很長時間以來,王丘的生活動線簡單到在公司和家兩點間直線奔波。即便是周末,她也更傾向於宅家躺平,少了很多社交體驗,她與周邊環境的聯結越來越弱,人也漸漸變得佛系,成了一個缺乏活力的“淡人”。

因而當她偶然刷到“主題月生活法”時,王丘隱約感覺,她找到了一種重燃生活激情的方式。

何為“主題月生活法”?這一詞條正高頻出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其核心理念是“每月給自己設定一個主題”,主題內容不設限,但在整個月的時間裡,都要盡量專注實踐這個主題。

這種以月為單位的生活模式,精准地指向了年輕人的幾大痛點:三分鐘熱度、難以執行、時間精力碎片化……

王丘承認,自己也是有這些“症狀”——有許多想做的事情,但常常是三分鐘熱度,開始時興致勃勃,很快又失去了興趣。

比如,她曾激情下單買了一個尤克裡裡,從找視頻學樂理開始,手忙腳亂地完成了第一首歌,但當她發現自己的演奏技巧並未達到預期時,便果斷放棄了。

然后,學習進度就永遠停在了第一首歌。直到現在,尤克裡裡仍孤獨地躺在家裡“吃灰”。

2月底,王丘決定嘗試“主題月生活法”,給自己的生活“上上弦”。她一次性給自己列出了一整年的“主題月”清單,內容涵蓋運動、旅行、畫畫、讀書、攝影等多個領域。

在具體操作方面,王丘也詳細規劃了每日的計劃:比如運動月要利用健身App進行訓練,步行上下班,搭配健康飲食﹔畫畫月則每天創作一幅小畫,學習使用Procreate和PS﹔美容月更專注於學習化妝、護膚、護發、美甲等﹔讀書月則計劃讀完兩本書,每天投入兩小時的閱讀時間,並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

修圖月

安排100張修圖練習

3月份,另一名網友雲起也正一絲不苟地按照計劃,執行她的“修圖月”生活——每天抽一到兩小時,根據專門的手機修圖網課內容,學習修圖技巧,並做課后練習。

雲起介紹說,“修圖”並非簡單地在手機應用上加濾鏡或調個色,而是涉及到復雜的技巧及知識:從三庭五眼到面部比例,從皮膚質地到微表情,修圖都要求摳到每一個細節。

例如,要學習如何運用互補色來解決膚色不均的問題,如何使用高光和陰影勾勒鎖骨,甚至連鎖骨之間的微妙凹陷也有著專門的處理方法。

在學習筆記中,雲起詳細記錄了她悟出的經驗:“膚色不均勻要使用互補色,黃色陰影用淺藍色+白色膚色筆壓掉”“畫鎖骨用高光+陰影,三角區高光提亮,兩條鎖骨中間還要畫一個鎖骨窩。”

為了確保計劃的執行力,雲起將每天的任務制定得十分詳細,除了每天要完成的修圖課程外,還包括這個月100張修圖練習的任務。

如今,雲起的修圖技術已接近爐火純青,朋友圈中也常有好友拜托她幫忙修圖。

這種“主題月”的設定有時更接近於一場私人定制的培訓課程。

雲起接下來還要給自己定下一個月的專項練習計劃——練嘴皮子。

她認為在工作中,擁有流暢、有邏輯的表達,可以使自己在會議中的發言或應對突發狀況時有更好的表現。為此,她給自己規定,每天閱讀五篇時政文章並練習復述寓言小故事。

雲起表示,將自己的計劃發布到社交平台,其實相當於請網友們來監督,她計劃每個月都在朋友圈記錄一下自己的進展,再在年底對整年的成長進行回顧。“到頭來我覺得計劃能完成 70% ,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了。”

爬山月

利用周末攀登七座山

在某社交媒體上最早分享“主題月生活法”的人名叫困困。她12歲時起,便開始在日本東京生活。大學時期,為了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困困決定將一個整月的時間投入到嘗試之前未曾涉足的新事物中。她認為,一個月的時間剛剛好,既不會拉長戰線令人感到疲憊,也不會短到還來不及了解一個新鮮事物便草草收場。

最初,困困把第一個主題設定為滑雪。彼時正值秋冬時節,日本的雪場陸續開放。每個周末,她都會前往雪場度過兩天,這也算得上是一種小小的短途旅行。

除此之外,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困困決定把生活主題定為“爬山”。

她利用周末攀登了大學附近的七座山峰。她認為“主題月”的魔力在於,一旦給自己下達任務,就會將其置於首要位置﹔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時刻,其他事物都變得無足輕重,她所釋放出的能量比平時懶散時要強大得多﹔在這種狀態下的社交,她也不再感到害羞,也不會受到任何心理障礙的干擾。

因此在爬山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其他同樣熱愛戶外的人,困困經常大膽主動搭訕,詢問是否能夠與他們同行。“我是第一次來這座山,能跟著你們嗎?”這些登山隊伍通常由各個年齡段的人組成,甚至包括老年人。“隻要你主動靠近,他們就會接納你。我就跟在后面,有時候聊兩句,然后他們就邀請我一起玩。”困困說。

困困對這個世界愈發充滿好奇。除了潛水、高爾夫、尊巴舞、夜跑、德州扑克“主題月”生活外,她甚至還探索了種植蔬菜的技能。

后來,困困變得忙碌起來,時間變得更加碎片化,“主題月”也並不總能嚴格地無縫接續。不過,每次有空閑時間,她總會想方設法充分利用,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困困發現,“主題月”的經歷不僅讓平凡的日子有了起色,還能將一些興趣愛好延續,讓一些生活方式“返場”。

比如,困困至今依然熱衷於潛水。無論去哪個海島度假,潛水始終是她必不可少的活動項目。還有,搬家之后,困困的陽台面積變小,無法繼續種植蔬菜,她便選擇在陽台上栽種一些花草,繼續享受與大自然的親密聯系。

健身月

堅持步行上下班

在社交平台上,“主題月生活法”的討論持續升溫,社交平台相關話題瀏覽量高達47.3萬,實踐過這一方法的人數更是不計其數。

從一些帖子內容來看,有人借助這種方法宣稱要“重啟人生”,也有人將其比喻為“人生作弊器”,能夠抵抗沒有生活熱情的“淡淡”之風。

然而,更多年輕人注意到,一些深層次的改變,實際上是在重新掌控生活的過程中悄然發生的變化。

在王丘的3月“健身月”中,她購買了某運動App的每日定制練習服務,她的訓練方式主要是有氧與無氧相結合,有氧訓練包括帕梅拉的跳操或者HITT,而無氧訓練則主要涉及力量訓練,如深蹲、硬拉等。

與此同時,王丘還給自己加增了每周兩次跳繩訓練。這是讓她最痛苦的項目,每次開始之前,她都要做一番心理建設,好在運動所釋放的內啡肽,總會在健身后徹底治愈她,讓她感到渾身舒爽。

“健身月”,意味著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完全向運動傾斜,在這一點上,王丘做到了極致。她甚至改變了通勤方式,直接開始步行上下班,這一改變的效果立竿見影。

由於持之以恆地運動,王丘的睡眠質量得到了提高。曾經的“早起上班困一天”模式成為過去式,現在,她吃完早餐出門步行,微微出汗,但到達工位時,依舊神採飛揚、精神十足。

在健康飲食、低碳生活上的改變已經逐漸融入到王丘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習慣。她認為這是“健身月”帶給她的最大收獲。

盡管王丘沒有達成“健身月”的原計劃——成功減掉5斤,而是減掉了大約3斤,但她認為:“比起體重秤上的數字,我現在更加關注BMI(身體質量指數)、內臟脂肪、代謝等數據。健身是一項終身事業,隻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微小的進步和成長,我也會感到滿足。”

桌球月

在球友們的指點中進步

來自廣西的裡美,曾經在兩個月的“主題月”時間裡嘗試學習桌球和滑板。

縣城的桌球館,她僅僅去了一兩次,就決定辦了會員卡,充入500元。沒有專業的教練,裡美就在台球館球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指點中,慢慢摸索著推杆和擊球技巧。

之后的滑板學習,裡美也是每天堅持練習兩小時。

如今,裡美可以大大方方地秀一秀滑行、轉彎、下坡等技巧,而在任何有桌球的場合,她也都能夠勇敢地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

用她的話說:“不管是騾子還是馬,現在在人前我都敢拉出來遛遛了。”

取經月

與十幾位前輩交流經驗

結束了“主題月”之后,裡美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如今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也能學習更多“技能”。

在困困看來,“主題月生活法”的要義遠非讓人發現某種興趣愛好或培養某種習慣這樣簡單,有時,其核心應該是拓展視野和圈層,甚至可以影響和改變人生軌跡。

困困的“主題月”生活經歷,也有同樣的收獲。大二時,面臨實習的壓力,學金融的困困發現自己對行業的細分崗位不甚了解。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海中涌現:專門花一個月的時間向前輩請教。因此,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取經主題月”。

也就是通過學校導師的引薦,尋找學校裡優秀的前輩,或者已經就業但仍在校的同學進行“取經”,“我想在這一個月裡,盡量多地與優秀的畢業生交流。”

那個月,困困至少與十幾位前輩約過飯或喝咖啡,他們的會面在課間、午休時間密集地進行。她見到了銀行和投行的學長,抱著一份渴求的態度謙虛地向他們請教他們的企業狀況、業務內容以及公司的招聘考試范圍,甚至還讓他們推薦其他同事。

后來,困困根據詢問來的信息,針對崗位需求和個人印象對自己的簡歷進行了潤色和修改。她表示,她所做的努力只是微調了每一份簡歷,但這微小的改動使得她的簡歷在一眾通版簡歷中脫穎而出。

最終,困困也順利進入了她最有意向的公司。

此前所有的“主題月”行動也讓困困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人生的早期階段,盡可能多地去嘗試、去經歷,“這樣,人生脈絡才會因多次嘗試而逐漸清晰起來。我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及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找到了自我。”

現在,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一個觀點是:“人生不是軌道,而是一片曠野。”然而,困困認為,曠野只是讓我們的視野變得開闊,但我們最終還是需要在曠野當中找到自己的軌道。

“人生的地圖隻能由我們自己繪制,我們需要探索我們感興趣的各個領域,然后找到那個最為鐘愛的。”

盡管困困的生活方式要求她高密度地投入到活動主題,給生活的濃度不斷加碼,但在對待工作和人生的態度上,她卻選擇了更加平緩、淡然的心態。

“認真工作生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太緊繃。我們應當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我們真正熱愛的事物上。找准自己的節奏,將享受生活、心情愉悅地過日子當做人生目標。”困困說。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文/記者 王婧懿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