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規模、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小木耳做出大產業

“陳哥,木耳長勢咋樣,預計好久可以採摘?”
“快咯,很快就能採摘。我在忙,你進來說嘛。”
近日,德陽什邡市湔氐鎮桐林村8組,村民陳順的聲音從一個蓋著黑布的大棚中傳出。
鑽進大棚,透過一排排挂滿褐色木耳的木架,記者看到,陳順正翻開 一朵木耳耳片,查看耳片表面的干濕情況。已進入採摘前的倒計時,陳順每天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待在大棚裡。“要隨時觀察長勢,還要保証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眼見要進入採摘期,可不能馬虎。”
陳順是湔氐鎮隆興社區居民,也是當地有名的黃背木耳種植大戶,從事黃背木耳種植已有35年。陳順介紹,目前建有5個大棚,種了14萬袋黃背木耳,每年收獲並晾晒后可產出4200多斤干品,去年銷售額達62萬元。
什邡市是中國黃背木耳之鄉,僅湔氐鎮常年種植黃背木耳就達1.5億袋,總產量28.6萬噸,產量佔全國黃背木耳的54.7%,黃背木耳產業年產值達7.5億元。
小木耳如何做成大產業?“降本增效是關鍵。”湔氐鎮食用菌協會理事長張文平介紹,“比如,針對傳統菌袋接種問題,我們研發了液體菌種來增加菌包成活率,縮短生產周期,降低成本。”同時,湔氐鎮引進培育了什邡昊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建立“政府引導+科研院所+企業主體+農戶參與”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已帶動當地70%以上的農戶從事黃背木耳種植和銷售,促進年均增收12%以上。
為發揮好橋梁作用,湔氐鎮食用菌協會將全鎮80%以上的木耳種植戶集中到一起,先后推廣微噴系統、綠色防控等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新工藝,結合耳農需求,以問題為導向共享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轉化率達62.3%,增產幅度達31.3%。2022年,湔氐鎮投入550萬元,建起5個黃背木耳集中滅菌點位,促進黃背木耳生產模式提檔升級。
2022年,湔氐鎮與成都彭州市敖平鎮聯合編制《中國(彭什)黃背木耳(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方案》,跨區域共建現代農業園區。“目的就一個,抱團發展黃背木耳和食用菌產業。”湔氐鎮黨委書記、鎮長何建勛介紹,依托該園區,什邡、彭州兩地能進一步形成產業協同合力,集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聯動兩地上下游企業、專合社、協會等主體,縱深延長產業鏈,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做大以黃背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市場份額。
目前,該園區黃背木耳種植規模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產業規模達2.7億袋,佔全國種植規模65%以上,總產值突破12億元。何建勛說:“下一步,我們將在選育優種等方面,繼續加強和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特色品牌,讓湔氐黃背木耳叫響全國、走向世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凘源 德陽觀察 王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