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鄉村觀察︱共享經濟 讓閑置資源“貴”起來

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4年04月30日09:2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四川省成都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由原小石村、廟坪村、涌華村合並而成,20世紀60年代開發煤礦后因礦而興,村裡常住人口最多時達到六七千人。2008年,煤礦產業相繼退出,村裡沒了主導經濟,村民隻好靠外出務工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獲得收益,組織管理鬆散,村集體經濟薄弱。

2017年,在成都做生意的岳付飛回鄉參與村兩委換屆。新一屆村干部為改變落后的發展現狀,探索“資源盤活—整村經營—共建共享”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經過數年探索,金城社區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7年的3.6萬元增加至2023年的1208萬元,增長了330多倍,村集體資產高達3.8億元。更為重要的是,集體經濟發展的持續性顯著增強。

這種跨越式發展背后,隱藏著什麼樣的發展密碼?

從今年初到“五一”假期前,記者多次前往金城社區,了解“讓閑置資源‘貴’起來”的故事。記者發現,這個基礎薄弱、認同不高、資源短缺的村庄,通過採用共享經濟模式發展民宿,以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條屬於金城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民宿“1.0版” 讓村民看到可能

“方塘·山宿”由村民的閑置房屋經過改造后運營,一樓用於自住,二樓作為“共享民宿”對外開放。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方塘·山宿”由村民的閑置房屋經過改造后運營。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在鄉村採訪時,我們時常發現村民們的房子修得越來越好,但使用率並不高。閑置的房屋、獨守的老人和空蕩的村庄,有沒有可能改變?

2017年初,一次偶然機緣,彭州市相關負責人說服在外經商多年的岳付飛回鄉擔任村支書。回村后,岳付飛從“改造”村干部開始,通過淘汰一批、招引一批、培訓一批,讓整個村委煥發新生﹔同時,探索黨員獻言、鄉賢諫言、群眾發言模式,征集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

最重要的是,金城社區決心試一試:盤活現有閑置資源,讓村民家空著的2樓產生價值。村兩委說服讓村民將閑置住房拿出來參股,村民、運營公司、村集體以3:3:4的比例佔股。“這樣一來,村民變成了股東,年底還能分紅,村民和村集體便成為利益共同體。”岳付飛說。

“誰願意來住我們這個小村庄?”“改造以后,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嗎?”在“方塘·山宿”正式推出之前,村民們一直有著上述的疑問。

72歲的村民羅忠芬和其他3戶村民的閑置房屋經過改造后,1樓用於自住,2樓作為“共享民宿”對外開放。“一年1萬多元的收入,我們兩個人日常生活所需夠了,有專人來運營民宿,也不用我們操心。”運營民宿3年多來,羅忠芬和其他3戶村民的收益讓村裡其他人很羨慕,從一開始的懷疑到現在主動追問岳付飛,“還會有這樣的改造機會嗎?”

“共享民宿的建立,不僅能夠盤活現有閑置資源,同時能夠增加村民的收入,讓村民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岳付飛說,客人住樓上,當地村民住樓下。和村民同住一個屋檐下,感受最質朴生活的同時,享受清閑安靜的時光,加上專業服務保障,這就是在金城社區住下來的理由。

民宿“2.0版” 讓村民看到收益

“方塘·林宿”隱匿在山林間。人民網 記者朱虹攝

“方塘·林宿”隱匿在山林間。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閑置2樓的成功運營,讓金城社區的村民們意識到,寧靜舒適的村庄很吸引人。很快,民宿的“2.0版”計劃開始實施,這一次村民看到了收益。被打造的“方塘·林宿”,是通過整套改造村民自家閑置房屋而成的精品民宿。

走過青石板路,穿過靜謐竹海,遠遠地便看到“方塘·林宿”隱匿在山林間。沿一條古朴的石階而上,民宿以庭院木柵為界,眺望遠山如黛,抬眼天空如洗,耳畔竹林聲響。

“之所以被稱為‘2.0版’,因為這次改造是通過騰退村民閑置房屋重建而來。我們考察發現閑置的房屋適合經營民宿,於是村集體在村裡另外一處給房屋主人修了自住房屋,原址用於民宿開發。“岳付飛說,這是一家完全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運營、管理的民宿。

隨著民宿的陸續建成,金城社區又盤活村裡3880畝閑置農用地、林地建成共享菜地﹔同時,提升在地農創、文創資源,引進4個文旅休閑項目,打造蜀中糖門、礦山營地、小石共享經濟圈等8個社區商業新場景,推動集體經濟和鄉村產品體驗融合發展。

在“民宿+”為主要模式的共享經濟上深耕深耘,金城社區探索出了“村集體+社會資本+農戶”的組織和運營模式,集體經濟規模不斷壯大,鄉村面貌持續改善,群眾收入不斷增加。岳付飛說,運營公司雇了一些村民擔任民宿管家,每月可以領2600至4200元不等的工資。現在,社區900多名戶籍人口中,有150余人在村裡的民宿或企業工作。

社區居民何銀在民宿工作,從一個全職帶娃的媽媽轉變為一名職業民宿管家。在“家門口”重新做回了職業女性,這令她完全沒有想到。“村民不僅腰包鼓了,也感受到了村裡環境越來越好,一些年輕人開始返回村裡找機會。”經過幾年的學習,何銀成長為管家的培訓師,這個“五一”假期前,她一直忙著培訓在崗村民,提升民宿服務水平,迎接民宿接待高峰到來。

民宿“3.0版” 讓村民看到未來

“方塘·青山台”作為社區第三代共享民宿,不僅延續了社區的共享理念,更在居住體驗的軟硬件上做了升級。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方塘·青山台”是社區第三代共享民宿。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有了前兩次的嘗試,“方塘·青山台”作為社區第三代共享民宿,不僅延續了社區的共享理念,更在居住體驗的軟硬件上做了升級。作為社區中高端民宿的代表,整個項目佔地約5000平方米。

“‘五一’期間房間基本上訂完了,其中一天整院都被包了下來,生意還可以。”55歲的歐明仙是“方塘·青山台”的合伙人。之所以稱其為“合伙人”,因為“方塘·青山台”在被村集體改造為精品民宿前,歐明仙和家人在原址經營著一家傳統的農家樂。現在,歐明仙隻負責部分服務,有專業團隊負責運營管理。

“在原來的建筑基礎上,設計師重新設計和裝修,今年初‘3.0版’‘方塘·青山台’民宿正式上線。”金城社區工作人員丁柏林告訴記者,前兩個類型的民宿,探索“334”(村集體佔股30%、村民佔股30%、運營公司佔股40%)的分配比例,讓多元主體公平分享收益﹔而“方塘·青山台”則根據“46”(村集體佔股40%、運營公司佔股60%)的分配方式,實現形成集體經濟組織、運營公司、村民與多元主體共富。

岳付飛認為,社區的發展主要得益於推行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讓閑置資源“貴”起來。

金城社區的閑置資源,真的“貴”起來了嗎?

岳付飛算了一筆賬,2019年至今,社區先后建成了鄉味坊、蜀中糖門、共享民宿、共享菜園、共享廚房等集體產業,村集體資產從原有的10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增長了30倍。

“金城社區的實踐探索回答了如何通過集體資源資產有效整合和價值轉化來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回答了如何讓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向全體村民惠及,促進村庄整體性發展。”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郭曉鳴說,金城社區依托共建共營共享機制全面促進產業升級和多方共贏,創新了共富式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郭曉鳴還認為,從更長遠的維度來看,挖掘和傳遞“同在一個屋檐下”的鄉土文化敘事,強化了農民參與產業發展和公共事務的內在動力。金城社區的創新經驗表明,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要注重發揮帶頭人凝聚人心作用,堅守保障農民利益的底線,以共享共富帶動共建共營,促進農民在集體經濟中更具獲得感和參與感,使得鄉村共同體的意識得以凝結。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