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時代·自貢記藝①︱雙胞胎兄弟默契演繹鐵藝“武俠”

2024年04月26日11:21 |
小字號

“當當當……當當當……”4月23日上午,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盧家刀鋪爐膛炭火熊熊,鐵錘聲叮叮當當,干脆利落,盧氏菜刀鍛打純手工技藝傳承人盧洪兄弟倆悶聲不響,隻顧干手中的活兒。他們以鐵為原料,靠一把小小的鐵錘打造出各式各樣的刀具。

28年同成長,盧洪、盧燕兩兄弟默契十足的“混合雙打”。 記者 宋姿熠 攝

28年同成長,盧洪、盧燕兩兄弟默契十足的“混合雙打”。 記者 宋姿熠 攝

揀料、燒料、鍛打、定型、拋鋼、淬火、回火……打鐵的七個主要步驟,環環相扣,需要一氣呵成。開工后,大哥盧洪把裁切好的鐵料埋入熊熊烈火的炭堆裡,待鐵料燒紅。恰到火候時,他用火鉗將燒紅的鐵料夾著放在鐵砧上,弟弟盧燕“打下手”,一般是手錘兩聲響,大錘一聲夯,或輕或重,或緩或急,你輕我輕,你重我重……就這樣循環輪回。敲敲打打之中,火星四濺,鐵塊的形態由厚變薄,顏色由紅變暗,盧氏雙胞胎兄弟於無聲中演繹鍛打純手工技藝,似電影功夫片,看得讓人熱血沸騰。

精准掌控火候,絲毫不可馬虎。 記者 宋姿熠 攝

精准掌控火候,絲毫不可馬虎。 記者 宋姿熠 攝

鼓風機轟鳴、磨刀機嗞嗞作響,盧洪瞇縫著雙眼從鐵料的顏色變化來觀察硬度及受熱程度的大小。爾后,他將鐵料重新放進爐裡燒紅,如此反復,最終鍛成大小彎度不同的鐵具,諸如鋤、刀之類簡單器具。成形后,再次燒紅,浸在水池裡冷卻,或者埋入爐渣灰自然冷卻。末了,再用磨刀石打磨,以求鋒利……

“難度就在於把握不同的材料、火候與淬火的時間。”在傳承父輩手藝28年的盧洪看來,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手藝,看似簡單,但並不容易學,還需要忍耐強烈的高溫。有人說:打鐵之苦,苦在一貫體力勞動之繁重,苦在火爐旁逼人火焰之難熬,苦在錘點落火星濺,四季煙熏火燎穿不得好衣服。“打鐵還須自身硬”,吃這碗飯的人得集力氣、膽量及吃苦精神於一身。

能工巧匠的雙手 記者 宋姿熠 攝

能工巧匠的雙手 記者 宋姿熠 攝

仙市鐵匠鋪工藝作為以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等為核心區域的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工藝,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年的歷史。解放前,第一代傳承人鄭清海為了生計開始了“鐵匠人”生活。上世紀七十年代,第二代傳承人盧宗雙拜師鄭清海學習打鐵技藝,作為鄭青海的徒弟及幫手習得了師傅的全部技藝精髓。為了該技藝更好的傳承下去,傳承人盧宗雙、陳志惠夫婦已把所有的技藝傳承給其子盧洪。

作為該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盧洪立志於打鐵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在保留原有刀具、農具等常用工具產品特點的基礎上,對產品做了創新融合,鑄造寶劍、匕首、鐵鎖、古鎮紀念鐵片等藝術品……

純手工制作的刀具 記者 宋姿熠 攝

純手工制作的刀具 記者 宋姿熠 攝

全憑匠人們對鐵的塑造,通過一錘一錘的敲打,賦予了鐵不一樣的生命。眼前明晃晃的盧家刀具,件件器物飽含手藝人對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尊重。難能可貴的是,這對從11歲開始隨父學藝的雙胞胎兄弟,堅守匠心,用28年時間完成了在鐵匠鋪獨當一面的使命。

記者 宋姿熠 繆靜

來源:自貢網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