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大熊貓國家公園山體“傷口”愈合記

2024年04月23日10:4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寶興縣夢發大理石廢棄礦山旁的白沙溝由濁轉清。

寶興縣夢發大理石廢棄礦山修復前后。

一年間,石棉縣板廠溝廢棄礦山大變樣。

500米,是雅安市石棉縣草八牌社區居民李偉的家到板廠溝廢棄礦山的距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讓他苦不堪言。如今,500米是李偉家距未來礦山公園的距離,他在家門口砌了花壇種上鮮花,春日薔薇盛開,格外艷麗。  今年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收官之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記者時隔一年再到雅安,探訪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現場。

山體“傷口”萌發新綠

石棉縣因石棉礦得名,也因此而興,板廠溝廢棄礦山就是曾經的代表。  結束50余年的開採、近20年的廢棄歷史,板廠溝重新恢復青山本有的顏色。原先廢棄礦渣堆積的高陡山體,已由人工重塑地貌,高陡邊坡被修葺為一級一級的台階。原先光禿禿的地表上,胡枝子、黑麥草等植物茁壯成長。

修復過程中,礦渣體積太大一度是“攔路虎”。“廢棄石料粒徑不規則,空隙太大,不保水不保土。”項目負責人、省地調院地環中心工程師王濤介紹,他們對大粒徑礦渣進行機械破碎,然后按礦渣粒徑分級堆放,因地制宜逐級整理出台階,坡面平整后進行客土覆蓋,三維網安裝穩固土壤,噴播植草復綠,最后採取無紡布遮蔭保濕及防止沖刷,逐步恢復區內生態系統。

位於高山峽谷間的寶興縣夢發礦廢棄礦山,大理石開採留下的“創面”超過600畝、平均坡度超50度,採坑壁面近乎垂直,區內最高落差近1000米。如今,山體蓋上了“綠毯”。

在這樣的高陡邊坡建立植物群落是個技術活。“現在坡度要比之前緩很多。我們通過清理危石、分級放坡,減緩了邊坡坡度。”項目負責人、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環境所所長劉桃說,他們請教了省林科院專家,確定了合適的植物配比,桂花樹、榿木都是考察后選取的樹種,是當地原生品種,在復綠的同時也避免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

礦山修復不僅僅是復綠

廢棄礦山,除了留下“傷痕累累”的“創面”,還帶來地質災害、尾礦堆壓佔土地資源等次生問題。

放眼整個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帶來地質安全隱患56處,地質災害物源3000余萬平方米,地表植被破壞9.53平方公裡,水源涵養功能下降5.55平方公裡,水土流失中度以上4.58平方公裡,地形地貌破壞10.55平方公裡。

部分廢棄礦山與二郎山大熊貓生態廊道高度重合,影響大熊貓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而陡峭的山坡、豐富的礦渣物源,加上強降雨,意味著存在泥石流等地災隱患,直接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這也意味著,礦山修復,不僅僅是復綠。“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以河段生態系統為基礎單元,科學配置修復措施和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對整個流域的水土流失生態問題進行系統考慮、綜合治理。”雅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寶興夢發礦一旁就是白沙溝,它最終匯入青衣江的支流西河。由於長期開採大理石帶來水土流失,溝渠呈乳白色。通過修建鋼筋石籠牆、開展物源清理等舉措,白沙溝重回清澈,地災隱患風險也得以降低。

“后期,我們將通過實施夢發礦‘土地+’工程,將修復后的土地性質轉化,獲得耕果林地,規劃種植黃柏、核桃等中藥材農產品,發展林下經濟,讓原有的土地迸發新活力。”劉桃介紹。

今年底,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這一為期三年的國家示范工程將全面完工,將實現礦山生態修復面積10.55平方公裡,減少廢棄礦山(點)106處,減少30%的地質安全隱患,植被增加9.53平方公裡,土地復墾利用率增加15%,連通恢復大熊貓生態廊道2條。

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涉及地區正以礦山生態修復為基礎,依托“生態銀行”“熊貓碳匯”“生態共富”等工程,為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科普研學等發展打下基礎,持續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著力打造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若曄 文/圖)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