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重磅!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

2024年04月13日08:43 | 來源:四川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重磅!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

  四川省素有“天府之國”美譽,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幅員廣闊,資源豐富。山川秀美的國土空間是四川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空間載體。

  記者4月12日從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獲悉,省政府正式印發《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戰略定位、規劃目標、空間總體格局等,是未來十多年四川的發展藍圖。據悉,今年1月,《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已獲國務院批復。

  四川省地處長江上游、西南內陸,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是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受自然條件、歷史因素和發展階段的影響,四川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面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耕地保護形勢較為嚴峻、國土空間安全面臨多重挑戰、主體功能區布局需要優化、空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空間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需要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嚴守國土空間安全底線,科學配置各類資源要素,提升國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筑牢根基。

  記者梳理發現,《規劃》共分為十一章(不含前言),43節,包含現狀分析與風險識別,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構筑以“三區三線”為基礎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夯實農業強省的空間基礎,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打造宜居韌性高效的城鎮空間,嚴守戰略資源與人居環境安全底線,形成開放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彰顯巴蜀自然文化價值和國土空間魅力,省際協作與省內協同,規劃傳導與實施措施。

  《規劃》突出四川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省情實際,推動將區位、人口和資源等比較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明確四川戰略定位為:內陸開放、帶動全國的高質量發展新支柱﹔穩定后方、服務全國的戰略安全保障區﹔率先示范、引領全國的生態文明新標杆。

  根據《規劃》,規劃范圍為四川省全域,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

  到2025年,主體功能區格局全面鞏固,農產品主產區糧油生產能力持續增強,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產品供給更加優質,城市化地區人口經濟承載能力不斷提高,美麗四川建設邁出新步伐。

  到2035年,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更加協調,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國土空間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強,服務國家全局的國土空間支撐更加有力。

  到2050年,充分支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為天府之國更加富足安寧、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提供高質量的空間保障。

  在構筑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方面,《規劃》明確要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統籌劃定落實“三區三線”,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科學安排城鎮建設、村落布局、耕地保護、生態涵養,推動人口規模、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相協調,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為“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奠定堅實的空間基礎。

  具體而言──

  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引領空間協同發展。《規劃》指出,要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與重慶市共同謀劃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空間策略,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加快中部崛起,形成疏密有致、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推動戰略實施全面提速、整體成勢,在協同共進、互利共贏中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合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構筑更具競爭力的城鎮空間,建設高效特色的農業空間,共筑優質安全的生態空間。

  《規劃》明確,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落實耕地保有量502.84萬公頃(7542.5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20.46萬公頃(6306.88萬畝)。到2035年,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14.85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2020年現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

  《規劃》提出了構建“兩區三屏、一軸三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落實國家農產品主產區格局、糧食安全產業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以及“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的要求,根據“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和全省主體功能區布局,立足四川現代化建設基本特征,圍繞豐富和完善治蜀興川總體工作布局,著力構建“兩區三屏、一軸三帶”省域空間總體格局,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在時間上同步演進、空間上一體布局、功能上耦合疊加。

   以“兩區” 為主體夯實農業安全格局。 深化落實國家長江流域農產品主產區建設要求,嚴格保護四川盆地和安寧河流域兩大糧油主產區,重點加強對集中連片優質耕地的保護。同步優化其他地區的農用地利用結構,在川東北山地、川南山地、盆地西緣、攀西山地和川西高原等區域形成五片特色農牧區,全方位多途徑保障糧食安全。

   以“三屏” 為基礎完善生態安全格局。 深化落實國家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和長江、黃河重點生態區生態屏障的建設要求,加強青藏高原、秦巴山區和雲貴高原三大生態屏障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全面夯實分區分類、嚴格保護、適度利用的省域生態安全格局。

   以“一軸三帶” 為重點優化城鎮空間格局。突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牽引,深化落實沿長江通道、包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要求,增強成都極核和主干功能,促進成都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依托成渝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提高人口和經濟綜合承載力,持續建強成渝城市發展主軸。著力構建成德綿眉樂雅廣西攀城市發展帶、成遂南達城市發展帶(達南內自宜城市發展帶)及攀宜瀘沿江城市發展帶。做強宜賓-瀘州組團,促進內江自貢同城化,推進南翼跨越發展﹔做強南充-達州組團,推動北翼振興發展。

  推動五大片區突出特色、協同共興。《規劃》指出,要根據不同區域發展水平和產業特點制定差異化發展政策,推動優勢地區更好發展、生態功能區更好保護、欠發達地區加快追趕,促進四川省五大片區協同共興。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以優化提升為重點,按照“優化布局、突出重點”的要求對各類空間進行統籌整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載體。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和攀西經濟區以生態保育培育為重點,按照“面上保育、點上培育”的要求,走“守護+展示”的新型發展道路。

  其中,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全域一體化發展,增強引領帶動作用,在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推動川南經濟區跨越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打造四川省第二經濟增長極﹔

  建設四川省東向和北向的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川渝陝甘結合部的區域經濟中心,推動川東北地區振興發展﹔

  依托攀西經濟區本地生態、能源礦產和民族文化等優勢資源,加快建設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全面提高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的影響力﹔

  支持川西北生態示范區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域旅游示范區、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重要清潔能源基地。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