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百年前的瀘州人有多會建房?深山這座老宅修成了“嬴”字形

2024年04月12日09:55 |
小字號

百年老宅,不僅濃縮了一段歷史,還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古藺縣馬嘶苗族鄉茶園村,群峰環繞,山明水秀。茶園、田地、村舍,組成錯落有致的山村輪廓。其間,一座宏偉的古建筑矗立在山野開闊地帶,這就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嬴家大院。

嬴家大院坐北朝南,為一正兩廂傳統川南民居。隨著時光的流逝,老宅愈加滄桑斑駁,但木質結構房屋主體依舊結實穩固,一卯一榫見証著歲月變遷。

嬴家大院:房屋保護較好,木雕技藝精湛

從空中俯瞰,馬嘶苗族鄉茶園村,一座“嬴”字形古建筑矗立在翠綠的茶山間。這座建筑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為典型川南山區特有木制板壁房,整體設計為二進四合院,正堂為一進四合院,東南廂房為二進四合院,由木朝門、正堂、廂房、內天井、碉樓、馬頭牆(土圍牆)及條石基座組成,大院圍牆用土夯筑,給人以特別安全之感。

穿過茶園中一條筆直的石板路,從門口台階拾級而上,便是大院正門。在古時,這道門被稱作朝門,由正中大門及側面小門組成,平時進出經小門,迎接貴客或逢大事才開大門。

進入四合院,頭頂門檐一對麒麟木雕栩栩如生,正堂為木結構單檐懸山式樓房,青瓦蓋頂,穿斗式榫卯結構梁架。兩邊是廂房,其中右邊廂房同為四合院,內有天井,房后有座土木結構碉樓。

房屋檐下立柱底部為六邊形石墩基礎,雕刻石獅及花草圖案﹔檐下穿坊為人物、花草、動物等雲紋淺浮雕﹔正堂大門的門楣上有“金瓜”一對,“二龍搶寶”圖案採用深浮雕工藝﹔門窗鏤空雕花,人物、花草、動物造型逼真,雕工精湛﹔院壩由石板鋪成,縫隙細小勻稱、做工精細。

大院圍牆在當地被稱作馬頭牆,盡管風吹日晒已導致部分牆面涂層脫落,但頂部紅黑相間的圖案仍舊清晰。熱衷於研究地方文史的馬嘶苗族鄉建新中學老師任興才告訴記者,這些圖案應該是在修建大院時繪制的,雖已歷經百余年滄桑,色彩依然鮮艷奪目。

“就目前發現來看,作為典型川南民居,嬴家大院所保存下來的木刻藝術在古藺排得上第一。”古藺地方文史愛好者羅樹認為,大院除了房屋保護較好,其木雕技藝也很精湛,可與古藺齊安宮、東皇廟媲美。

百年老宅:先后耗時10余年,民國初期才建造完成

這座規模宏大、建造精美的老宅院,其建設時間要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40多年。

“嬴家大院是由嬴家先祖嬴開品聘請工匠修建,整體按照屋主姓氏‘嬴’字進行布局。”任興才說,從《嬴氏族譜》記載中可看出,大院建造並非一蹴而就,先后經歷10余年的補充完善,直到在民國初期才建造完成。

“嬴家大院是我嬴家來到馬嘶落腳后,第九代曾祖嬴開品所修。”嬴氏后人嬴修蒙介紹,那時,曾祖父初來乍到,以租種當地首富曾百萬的土地為生。曾祖父為人忠厚、吃苦耐勞,曾家對他也比較滿意,在其幫助下,嬴家的家道也漸漸興旺起來。小有積蓄后,曾祖父便開始購置土地,隨著家裡土地增多,又把土地租給別人,如此循壞,不斷積累,嬴家一度成為當地的富庶人家。

“單靠種地,要修建大院是不行的,主要還是源於當年的一場機緣。”嬴修蒙說,當年,嬴家請了一名長工叫劉厚才,在馬圈裡掏糞時意外發現圈底下有東西,小心挖下去,原來是一個陶壇。打開蓋子,裡面裝著一壇銀子。面對這意外之財,劉厚才並未動心,把銀子交給了嬴開品。后來,家族為感謝劉厚才的忠誠,便把他作為家庭成員“叔祖”對待,並為其養老送終。

“有了這筆錢加上積蓄,曾祖父准備擇基蓋房。”嬴修蒙說,因為新房建設規模大,三年才完成房屋主體,到爺爺嬴丙清那一輩都還在擴修。民國初期,爺爺又在大院四角修了四座碉樓,“可惜因保護不當,三座碉樓先后倒塌,如今隻剩下一座了”。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嬴家大院被收為國有,兩面環房分給9戶貧下中農居住,正房3間作為村委會辦公室。歲月變遷,幾經易手的嬴家大院如今僅存部分建筑,雖歷經漫長歲月開始破敗,卻成了那一段滄桑歷史的最好見証。目前,嬴家大院已被列為古藺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紅色印記:嬴家大院曾發生過一段紅軍故事

嬴家大院不僅是目前保存較為完好,具有民國時期風格的川南民居建筑,在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期間,這裡還曾發生過一段家喻戶曉的紅軍故事。

“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打響青杠坡戰斗。在這場戰斗中,不少紅軍戰士負傷,隨后渡過赤水河往古藺方向轉移,並在沿路村落農戶家裡養傷,胡炳華便是其中一位。”長期研究馬嘶本土紅色文化的任興才介紹,胡炳華傷勢初愈后與部隊失去聯系,便一路詢問,沿著太平、龍山、馬嘶方向追尋紅軍大部隊。途中遇到同樣遭遇的紅軍戰士潘恆三,兩人循著大部隊的足跡,於1935年2月來到馬蹄,卻遇到國民黨清鄉隊伍,不幸被抓。被放出來后,紅軍部隊早已走遠。胡炳華輾轉來到嬴家大院,被嬴佑文收留,幫其打短工並在當地安了家。

住進嬴家大院,胡炳華在勞作之余,不忘向當地群眾宣傳紅色思想,受其影響,部分人參加了地下黨活動。至此,嬴家大院烙上了深深的紅色印記。

更多>>

3月23日,古藺縣馬嘶苗族鄉茶文化節開幕,茶山環繞的嬴家大院,遠道而來的參觀游客絡繹不絕。“以茶為媒”,不僅是傳承中國傳統茶文化、展示苗鄉綠茶的獨特魅力,苗嶺茶山現代農業園區“三產互動、農旅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也在這裡得到實踐。

馬嘶苗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馬躍勇表示,馬嘶將以茶園村獲評“中國傳統村落”為契機,以嬴家大院為基底,對其進行保護性修復,打造集茶馬文化展示、制茶工藝傳承、茶文化體驗於一體的茶博物館,不斷豐富馬嘶茶文化底蘊,形成一個以“茶”為主題的農旅綜合體,實現“三產互動、農旅融合”,讓更多游客品味馬嘶古色茶香之美。(曾剛)

來源:瀘州日報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