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赴非援布9年的他,何以感動中國?

2024年04月10日07:5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絲綢包裹的種子,來自中國﹔飽滿飄香的稻谷,長在非洲。從一個項目到一個產業,黃皮膚漢子的執著,讓黑皮膚的兄弟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意。稻浪千重,路遠情長。”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獲獎人物揭曉,這段頒獎詞形容的獲獎者是來自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的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楊華德。

自2015年起,楊華德4次擔任中國援布隆迪高級農業專家項目組水稻專家兼組長。9年來,他與團隊成員一道深入田間地頭,與布隆迪人民共同勞作,以“中國智慧”助力布隆迪實現國家糧食安全,帶動當地人民脫貧致富,架起了中布友誼橋梁。

“把脈問診” 為稻田開出“中國良方”

2013年,受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中心的派遣,楊華德首次踏上非洲大陸,在莫桑比克為當地人傳授水稻種植技術。2015年,在圓滿完成援莫任務后,他再次前往布隆迪執行“高級農業專家項目”。

布隆迪人口約1200萬,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農業。農業發展潛力大,但生產條件落后,平原地區水稻平均產量每公頃不到3噸。初到布隆迪,楊華德就被眼前破敗的村庄、飢餓的農民、遍地的荒草深深觸動。“當地農業生產條件極為落后,存在嚴重的糧食安全危機,基本上就是 ‘一把鋤頭打天下’,老百姓普遍沒有飯吃。”楊華德說。

楊華德(左一)在田間為學員講解水稻種植技術要點。受訪者供圖

楊華德(左一)在田間為學員講解水稻種植技術要點。受訪者供圖

作為農民的孩子,楊華德幼年時也曾有過飢餓的經歷,深知隻有技術才能帶來改變。楊華德帶領專家組成員以解決布隆迪糧食安全問題為導向,深入田間、村庄開展系統調研,隨后決定在布隆迪試種雜交水稻。

專家組從國內優選了7個雜交水稻品種,根據品種特性,結合布隆迪實際,從育秧、施肥、規范化栽培進行技術升級,制定試種方案,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田間表現,研究制定布隆迪雜交水稻生產技術規范,調整水稻栽培種植體系,成功將水稻全生育期縮短了30天。

可喜的是,第一期試種的雜交水稻產量驚人,雜交水稻平均產量達到7.5∼10噸/公頃,“Y兩優900”超級雜交水稻達到13.84噸/公頃,與當地品種相比將近翻了五六倍,創造了水稻單產歷史,同時創下非洲水稻高產紀錄,在布隆迪引起轟動。

“我們優選的品種,長勢各方面表現都遠遠優於當地品種,他們覺得這簡直太神奇了,像魔術一樣。”楊華德笑著說道。

為了進一步驗証雜交水稻在布隆迪推廣的可行性,專家組連續開展了3期以技術完善為主體內容的川香優506示范,均獲得成功,產量穩定在10噸/公頃左右,其產量較當地產量增長了近3倍。與此同時,他們通過“純化+異地”方式,成功破解了低溫影響導致結實率低的歷史難題,有效解決了布隆迪中、高海拔區水稻品種稻瘟病抗性、黃葉症藥劑得不到保障等問題,為布隆迪近年水稻的高質量快速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授人以漁 推廣中國經驗

“有這樣好的產量、這樣好的效益,如何將它推廣,讓老百姓增產增收?”這是楊華德一直思考的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布隆迪水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他帶領團隊對布隆迪稻作進行科學分區,研究完善各主要生態區栽培技術規程,利用當地資源進行育種,探討完善雜交水稻種子本土化生產技術,主持編寫《布隆迪水稻》專著,開啟了一場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之旅。

2018年,在布班扎省林格4村,他帶領專家組首創了“生產性投入基金模式發展雜交水稻(脫貧減貧)示范村模式”,集中資源打造減貧示范村,成立布隆迪班扎省基航加縣青年合作社。短短幾年時間,他將雜交水稻種植成功推廣至布隆迪14個省56個示范村,單季種植面積2800公頃,單季增產1.4萬噸,全年增產2.8萬噸,數萬人從中獲益。

《探索“生產性投入基金”推廣水稻種植助力當地農業增產農戶增收——援布隆迪高級農業專家組技術援助項目減貧案例》榮獲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國農業專家的智慧和力量。

水稻總產量由2018年的5.6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25.9萬噸,漲幅高達365%,這對布隆迪的農業生產來說是劃時代的變革。布隆迪總統恩達伊施米耶對此高度評價。為此,2022年,楊華德榮獲了布隆迪總統親授的“國家功勛成就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外國專家。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縣,中國援布農業專家組組長楊華德在田間查看雜交水稻(右)和當地水稻。受訪者供圖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縣,中國援布農業專家組組長楊華德在田間查看雜交水稻(右)和當地水稻。受訪者供圖

培養人才 激活“動力引擎”

“要發展,就要培養更多的實用型本土人才。”在楊華德看來,要在布隆迪更好地推廣中國雜交水稻,培養技術人員、擴大群眾基礎很重要。

“要扭轉落后的觀念,就得親自帶著他們干,告訴他們,加入我們的項目,就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就有了希望。”楊華德多次組織現場培訓和現場實操示范,向當地群眾傳授中國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和農業發展理念,完成了農業系統官員、培養致富帶頭人及數以萬計的技術農民的培訓,為布隆迪的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新鮮血液”。

埃夫拉爾·恩達伊克基是楊華德的第一位學生。他原本只是一名大學畢業后待業在家的青年,但因為英語好、聰慧好學,2016年被選定為農業技術員,開始跟著專家組學習種植技術和管理知識。

在專家組成員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培養,他成長為推廣雜交水稻技術的得力助手,並帶領家鄉發展雜交水稻脫貧致富,成為布隆迪全國聞名的創業典型。2019年7月,恩達伊克基被總統破格提拔為內政部地方發展司司長,如今已擔任布隆迪國家合作經濟發展署署長,成為布隆迪最年輕的政府高官、中布友好的堅定支持者。

壯心不已 繼續耕耘中布農業合作沃土

楊華德今年60歲,按理說,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但當前中布農業合作進入成果爆發期和攻堅期,他心系發展,便再次提出申請第4次赴非援布。

“經常有人問我是否願意繼續留在布隆迪?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楊華德說,在這片土地上,生機勃勃的稻田寄托著布隆迪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也飽含著中國農業專家傳授技術、共筑友誼的情懷。他與同事們願同布隆迪人民繼續耕耘中布農業合作的沃土,幫助更多當地人過上幸福生活。

在談到接下來的援助任務時,楊華德表示:“將繼續弘揚新時代援外人精神,展現援外人的使命與擔當,對標布隆迪2029年實現糧食安全、建成區域性水稻強國目標,在加大示范村建設的同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水稻技術推廣和種子工程上來。”(彭茜、張生俊、李新)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