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省通江縣人大常委會深入開展調研,推動破解山區交通難題——

匯聚多方合力 護好農村公路(干部狀態新觀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本報記者 王永戰
2024年03月20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為了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題,四川省通江縣人大常委會瞄准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深入一線調研,並協調相關部門健全完善養護管理機制,探索出一套包括群眾季節性集中養護、村組分戶分段承包養護等在內的公路養護機制。

  

  大巴山裡,大風呼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勝利鄉大營村黨總支副書記彭澤海裹緊了衣服往村外走。眼前,今年1月26日剛修通的水泥路寬敞平坦。

  通江縣地處大巴山腹地,群山連綿,交通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2023年以來,通江縣人大常委會瞄准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難題,10多次深入一線調研,並協調相關部門健全完善養護管理機制。如今,全縣農村公路已達5000余公裡,一套包括群眾季節性集中養護、村組分戶分段承包養護等在內的公路養護機制也逐步建立。

  發現問題

  農村公路基礎薄弱,面臨資金不足等建設難題

  大營村的水泥路於2012年修建,多年來疏於維護,已略顯破敗。彭澤海以往每次開車出行,總要經過許多溝溝坎坎。山裡路差坡陡,逢雨雪天,他都特別小心,“就怕過一個溝溝,車子打個滑。”

  通江縣山高溝深,大營村是距離縣城最遠的村之一,像這樣的偏遠山村如何破解交通難題?2023年9月開始,通江縣人大常委會及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歷時三個多月,將“健全農村公路管養體系、解決新的交通問題”作為調研課題,圍繞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收集群眾意見建議。

  “時下最要緊的就是通村水泥路的修建問題。目前,大營村已新修4公裡水泥路,剩余的4.4公裡要抓緊落實資金。”常往村裡跑,通江縣人大代表、勝利鄉鄉長馮斌很清楚村裡的情況。一旁,勝利鄉選區選出的縣人大代表、通江縣財政局預算股股長彭大明將意見寫了下來,補充說:“還要對老路進行加寬加厚,修建排水溝和護路擋板牆。”

  過去,一些通村公路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僅靠傳統的鐵索橋對外通行,村民出行不便。聽說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天泉、縣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袁軍仁等人組成的調研組來到村裡,勝利鄉觀音堂村村民杜蘭峰連忙反映問題。

  “一下大雨,河水一漲,鐵索橋濕滑,根本沒辦法通行。”調研座談會上,杜蘭峰說,村裡急需實施鐵索橋改公路橋項目,而項目推進問題焦點就在爭取專項資金上。

  “縣裡已經將‘索改橋’納入了民生實事項目,現在要抓緊推進,解決資金問題。”調研組成員邊回復邊拿出紙筆記錄下來——農村公路面臨資金和項目支持的問題,要盡快研究解決。

  收集完意見,調研組又先后到勝利鄉青龍山村、廣納鎮檬子埡村調研農村公路建設機制。

  形成方案

  召開專題會議,爭取專項資金支持水泥路改擴建

  拿出調研記錄,一組數據擺在眼前:調研期間,調研組下鄉調研15次,走訪了12個鄉鎮、38個村,收集意見建議280余條。

  縣人大代表回選區集中聽取民意時,100多名縣人大代表收到了不少群眾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意見。“一些村談到了農村公路建設維護的不足。”通江縣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書記張勁鬆說。

  隨后,一場專題會議在通江縣人大常委會召開。會上,調研組成員和縣交通運輸局、財政局、農村公路管理局等部門的負責人坐到了一起,商討解決思路。

  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李天志首先發言。“今年,我們將加快修建進度,完成好勝利鄉3座鐵索橋改公路橋的后期施工。”李天志說,“針對大營村水泥路老化、年久失修問題,計劃爭取專項資金進行維修和擴建。”

  “財政能否進一步給予支持?”調研組詢問。

  “財政將梳理出專項資金。”縣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說到這裡,縣農村公路管理局負責人接過話茬:“農村公路要更好養護,才能長期使用。而要養護好,首先就得完善縣農村公路養護的相關管理辦法,還要健全養護管理機制。”

  結合調研情況,吳天泉也發了言。“縣人大常委會可以推動修訂農村公路養護的相關規則,針對農村公路的養護機制問題,進一步調研梳理,形成解決方案。”

  專題會議結束,偏遠山區農村公路建設問題解決思路漸漸明朗起來。爭取到縣財政局支持,縣交通運輸局研究確定了施工項目,專項資金也很快到位。

  測量公路尺寸,施工隊進場,混凝土攪拌聲響徹山間。去年年底,隨著項目資金陸續到位,大營村的4.4公裡水泥路開始改擴建,觀音堂村的鐵索橋改公路橋項目也加快推進。每天清早,彭澤海總要先到施工隊查看項目進展。很快,一層嶄新的水泥砂漿鋪到了老路上,3.55米寬的老路擴建到了4.5米。道路兩側,排水溝預留在靠山的一邊,護路擋板牆也立了起來。

  推動解決

  發動各方參與,推動建立農村公路多元養護機制

  農村公路要能長期使用,離不開健全的養護管理機制。專題會議結束,調研組圍繞建立多元養護機制繼續深入調研。

  來到興隆鎮三角村,村裡一套發動群眾季節性集中養護公路的機制吸引了調研組注意。每逢夏、冬季節,村裡都會組織在家農戶帶上掃把、拿著簸箕、手持鐵鍬,前去清掃公路。

  “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其中之一就是發動村民義務參與養護。”吳天泉說,“這種養護屬於預防性養護。”很快,調研組將三角村的這則經驗寫進調研報告。

  山裡剛下過雨,養護隊員雷太武就帶著鏟子、小推車和掃把,到公路上清理碎石。在興隆鎮翰林村,雷太武負責5公裡多的農村公路養護。每逢雨雪天氣,他都要第一時間去“巡路”。自2020年起,興隆鎮就探索設立農村公路鎮村養護運行機制,鎮裡設養護站,村裡設養護隊,清理路面碎石和雜草。“我們村一共8個養護段,養護農村公路近50公裡。”翰林村黨委書記楊永東說。

  “這種建立養護隊的做法,充分利用了省市縣財政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值得推廣。”吳天泉說。收集有益經驗,興隆鎮的做法也被納入調研報告。

  財政資金相對有限,如何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公路養護?楊永東介紹:“每年年末,我們發動返鄉村民捐贈資金,每年能籌集到七八千元的護路資金,為養護隊購買一些勞動保障用品,支持村裡組織集中性養護行動。”

  此外,民勝鎮等鄉鎮設置護路公益性崗位的有益經驗,也被調研組吸納進來,通江縣今年拿出3700多個公益性崗位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如今,我們正逐漸推廣群眾季節性集中養護、村組分戶分段承包養護、公益性崗位養護和社會化資金支持養護等多元養護機制。”袁軍仁說。

  前不久,一場農村公路管護流動現場會在通江縣廣納鎮召開,開啟了通江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模式改革試點。“今年我們還將充分挖掘分戶分段承包農村公路養護的試點經驗,逐步延伸到全縣324個村5855公裡農村道路。”通江縣農村公路管理局局長蒲志學說,“爭取農村公路養護公益性崗位資金投入達1300萬元以上,破解當前農村公路管養難題。”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0日 12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