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殷墟博物館新館 聆聽商文明回響
2月26日,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出的刻辭卜甲。 新華社記者 李安攝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甲。 新華社記者 李安攝
2月26日,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拍攝展品。 新華社記者 李安攝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 新華社記者 李安攝
【新展大觀】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鑄有紋飾精美的青銅器、系統成熟的甲骨文、氣勢恢宏的宮殿群、規模龐大的王陵……殷墟,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証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2月26日,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綠野草台、鼎立大地、青銅裝裹,在洹水之濱、殷墟之上,青銅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館新館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向世界解讀在這片土地上三千年前的過往與輝煌。
考古探源,全面闡釋商文明
縱觀諸多實証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關鍵遺址,殷墟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1928年10月,在安陽市西北郊的小屯村,考古學家董作賓揮下第一鍬,中國考古人發掘殷墟的序幕由此拉開。此后,90余載春秋,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接續奮斗,賦予了三千年前的殷商文明以血肉和靈魂,讓它真實而立體地重現世間。
一部殷墟發掘史,半部中國考古史——殷墟博物館新館一樓的“探索商文明”序廳,採用了中國考古最具特色的“探方”為背景,以時間為軸、以重要發現為線索,全面系統梳理殷墟自1928年至今取得的重要成果,追溯了整個商文明的探索歷程,綿延近六百年的商代歷史畫卷漸漸清晰,鋪展於游客眼前。
和絕大多數博物館不同,殷墟博物館新館將出土文物全部成組展出,既能讓觀眾了解到墓主人的全部信息,也能從出土文物的排列組合上了解商代政治制度、軍事思想、喪葬制度等,專題特展的設置更是別具一格,引人關注。
“以透物見人為主旨,用文物來講人的故事,這是博物館的特色,也是我們展陳設計的主要原則。”2月26日,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這樣向記者講述該館的策展理念及思路。
透物見人,讓歷史鮮活可感
在新館一樓車馬遺跡專題展廳中,23駕殷墟出土的馬車文物得以大規模呈現在游客面前。車馬坑中,除了“車轔轔、馬蕭蕭”的壯闊景象外,位於車馬文物后方的文物拆包過程同樣吸引著游人的目光:工作人員將手鏟微微傾斜,輕輕刮落表層泥土,在游客眼皮子底下進行考古作業。“新鮮有趣,長見識。”來自天津的游客周同亮說道。
位於三樓的“長從何來——殷墟花園庄東地亞長墓專題展”以揭秘的形式,通過人骨考古研究揭示了亞長的性別、年齡、身高等基本信息,同時還展示了亞長當時的生活習俗、疾病創傷甚至死亡原因,讓游客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亞長這位商代的鐵血武將悲壯的一生。
旁側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園庄東地甲骨特展”則是一個以商王武丁時期的卜用甲骨作為主要展品而策劃的專題展覽。“我們意在解讀一本已埋藏地下3000多年的商代‘王子日記’。”提及該特展的策展理念,策展人、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於成龍如是說。
1991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殷墟花園庄東地一編號花東H3長方形窖藏進行考古發掘,出土龜甲與獸骨1583版,其中689版契刻2250余條商王武丁時期的佔卜記錄。殷墟花園庄東地甲骨榮膺199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大發現之一。這些佔卜記錄,也就是於成龍口中所提到的“王子日記”。
“‘子何人哉——殷墟花園庄東地甲骨特展’是這批甲骨的成批量首展,意義重大。”於成龍介紹,“子”系何人,通過對展品的層層解讀,旨在確定“子”作為商王武丁與婦好之子的王子身份﹔“子”之起居,通過展品的邏輯梳理,展示這位商朝王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子”佔卜與商王佔卜通過兩者佔卜的對比,進一步揭示了商代的佔卜習俗及相關制度。展廳通過這三個部分,生動還原了這位商代王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殷墟煥新,致敬考古百年輝煌
“我們建設殷墟博物館新館,致敬的是殷墟90余年的豐碩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學家,也是致敬中國考古學百年輝煌。”在2月19日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如是說。
鑒往知來,行之愈堅。
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展廳裡,鄭州的杜嶺方鼎、山東的亞醜青銅鉞、湖南的四羊方尊等商代珍貴青銅器,通過裸眼3D技術呈現,讓觀眾多維度、立體化、沉浸式感受商代青銅器的璀璨光華﹔“長從何來——殷墟花園庄東地亞長墓專題展”中,多媒體交互裝置豐富了展覽內容和形式,音頻交互裝置展示了亞長墓出土的三件銅鐃的測音成果,讓三千年前的聲音,與觀眾實現“共鳴”。
科技賦能,殷墟煥新。近年來,在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殷墟考古進入了新時代、新階段,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殷墟考古走出了單一器物學框架,邁入了透物見人、見思想、見精神等新階段,逐步揭示出甲骨文所記載的“大邑商”有血有肉、真實而立體的風貌,文物拂去煙塵,成為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訴說者。
殷墟博物館新館立足整個商代文化、全景式聚焦商文明,展現出一幅輝煌商代歷史圖景,它靜靜地矗立於古老的洹水河畔,與一處處考古遺跡共同蘊含著聯結歷史與未來的密碼,也留下統籌經濟發展與文脈賡續的深刻啟迪,它正熱烈期盼著四方來客。而它所在的河南安陽——這座曾經朴實無華、低調內斂的豫北城市如今立足於殷商文化與甲骨文,促進文旅融合於城、融合於景、融合於人,深度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向著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邁出了堅實步伐。
(記者 丁艷 王勝昔 通訊員 申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