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音繁雜的世界中“逃出來”
聽障女畫師描繪多彩成都

《嗨,成都》裡的插畫熊貓基地
李欣欣正在畫畫
2024年3月3日是第25個全國愛耳日。李欣欣是一位有聽力障礙的自由女插畫師,因為喜歡成都,80后的她於2016年來到成都生活。
李欣欣喜歡用畫筆代替耳朵去探尋城市,用五彩顏色記錄城市生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金沙博物館、人民公園、火鍋串串、紅糖糍粑在她筆下變得明媚而張揚,“我希望能讓沒來過成都的朋友,從畫中看到成都繽紛又閑適的生活畫面”。
如今,李欣欣的兩本城市繪本均已出版,正在准備第三本城市繪本。在未來,李欣欣希望可以創作一些針對殘疾人的繪本:“繪畫讓我從繁雜的世界裡‘逃出來’,又治愈了我。”
聽障插畫師用畫筆感觸世界
用濃烈色彩治愈自己
剛剛進入3月,成都還延續著冬日的冷意,花朵已經迫不及待綻放枝頭。在成都武侯區,自由插畫師李欣欣正坐在家中的電腦前進行創作,用數位板一點點調整線條、描上色彩。
最近,李欣欣正在制作她的第三本城市主題畫作,此前的兩本繪本《嗨,成都》《嗨,昆明》已相繼出版。
小時候的一次發燒,讓李欣欣聽力系統受損,如今她左耳重度失聰,右耳中度失聰,“左耳完全聽不到聲音,右耳可以聽到一些聲音,但比普通人聽起來更小。但我鍛煉得比較好,可以結合唇語去理解”。
李欣欣從小就喜歡繪畫,高考報考了美術學院,畢業后慢慢走上了職業畫師這條路。
生活中,李欣欣需要比普通人更專注,“別人一聽就能聽到的信息,我需要花更多的注意力來關注”。這也無形中使李欣欣更加專注於繪畫,“本身畫畫就是手和紙的互動,不太需要聽力。我知道有很多人畫畫的時候喜歡聽音樂,我就可以省掉了。”
繪畫治愈了李欣欣,“繪畫給了我一個逃避世界的途徑,但又讓我不跟世界脫節。我仍然能用畫面和世界(建立)連接,繪畫讓我從聲音繁雜的世界裡逃出來,又治愈了我。”
2016年,李欣欣從家鄉昆明來到成都生活。“一開始來成都定居,是因為當時成都的繪畫氛圍比較好,城市氣質比較閑適,適合我這種比較慢的人,而且感覺有很多厲害的插畫師都在成都。”
如今,已是獨立插畫師的李欣欣,通過繪畫解決了日常需求。“我也在外面工作過一段時間,后來發現還是在家裡畫畫比較快樂,慢慢地家就變成了工作室,開始自由繪畫。”
用畫筆描繪城市生活 讓更多人看見繽紛又閑適的成都
李欣欣的繪畫風格偏向兒童插畫,沒有固定的主題,會根據文稿內容進行調整。她出版的兩本繪本,都是以城市為主題,描繪她眼中的城市生活。
李欣欣不喜歡出門,也不習慣三個人以上的大場面,是標准的內向型人格,但她筆下的畫卻色彩濃烈、熱情開放,“畫畫可以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和他人的交流都通過畫面來體現。我喜歡用比較鮮艷的色彩,因為我雖然聽不懂真實的世界,但它(繪畫)用濃烈的色彩治愈了我。”
《嗨,成都》在2021年出版,《嗨,昆明》在2023年出版。《嗨,成都》選擇了一些“成都味兒”的場景來表現城市生活,比如逛耍可以去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錦江夜游、金沙博物館,“好吃嘴”喜歡的三大炮、火鍋、串串,體驗巴適生活的蓋碗茶、採耳。
畫面中,既有熱鬧的文殊坊、武侯祠,也有藏在城市裡的“小秘密”:繪本裡的人正在閱讀成都商報,悄悄安利“寶藏美食地”玉林菜市場。
這一切都是李欣欣作為一個“新成都人”的感受:“成都煙火氣很濃,我很喜歡。我也希望能讓沒來過成都的朋友,從我的畫中看到成都繽紛又閑適的生活畫面。”
未來希望為殘疾人創作繪本 讓公眾更了解殘疾群體
成都的春天已經到來,海棠花、櫻花、油菜花相繼綻放。“馬上就要到七裡香開花的季節了,(成都)街頭會開滿大片大片的七裡香,每次看到我都覺得真好。”這些也是李欣欣繪畫的“預備”素材。
生活中,家人也對李欣欣給予了很多支持。“家人也為我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后勤和情感支撐,畫畫遇到困境的時候,和家人聊聊,他們會給我一些建議和方向。”
之所以選擇兒童繪畫風格,李欣欣覺得這類風格限制最少,可以最大限度容納想象力。“它可以允許你用最夸張的想象、最毫無邊際的章法技巧,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說,把東西畫得很大,把人畫得很小,好像人們都生活在一個‘小人國’裡”。
濃烈爛漫的風格、隨心所欲的心態,讓李欣欣想象中的城市更加繽紛多彩,“比如說我此前給你發的畫中,有一輛小車子開過,上面是一片七裡香花海,那就是我想象中的花重錦官城。”
“未來,我希望能畫出更多想畫的東西,也希望能畫出一些針對殘疾人的繪本,讓大家對這個群體的了解更加清晰。”李欣欣說。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攝影記者 王效 部分圖據受訪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