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市迎來降價潮 背后原因有哪些?

春節剛過,國內汽車市場上迎來了一輪降價潮。多家車企宣布下調旗下車型的價格,這次車市降價的主要原因在哪,車企是否屬於不計成本地降低車輛售價呢?
春節剛過,率先宣布降價的是比亞迪,旗下兩款車型最低售價為7.98萬元,價格均下降了2萬元。隨后,長安啟源、哪吒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紛紛跟進降價。
據悉,這次車市的降價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降價的幅度從5%至15%不等,價格下降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助理王都表示,主要的降價品類是新能源汽車。現在我國的新能源車企已經有了很強的實力,進步非常快,規模也非常大,已經具有了降價的實力和油車直接開始競爭,這就是它們開始降價的一個主要原因。
專家表示,眼下不少新能源車企通過降價並打出“電車比油車低”的口號,目的是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的階段。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車市的競爭將異常激烈,通過降價,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是很多車企的必然選擇。
專家進一步指出,汽車廠家依靠降價手段佔領市場很難支撐企業的長足發展。企業應通過不斷開展技術創新、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等多種方式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麥肯錫共同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30年,全球乘用車市場新能源的滲透率將達50%,中國消費者對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技術迭代將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進入快車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汽車工業的對外貿易開局良好。據統計,1月份汽車出口同比增長了47.4%。
“中國自主品牌的車企,去年已經有了500萬輛的出口規模。在國外,中國品牌汽車的利潤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支撐企業進一步研發、發展,這是很重要的。”王都表示。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