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四川成效幾何?

人民網 彭茜 王凡
2024年03月01日13:4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四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從《黃帝內經》中的岐伯、被譽為“針灸鼻祖”的涪翁,到現代名醫肖龍友、蒲輔周……燦爛的巴蜀文化和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孕育了一代代中醫名家,培植了豐富的川產藥材。破譯出來的《天回醫簡》2023年正式出版,讓沉睡兩千多年的古代醫書重見天日,更是彰顯了“中醫之鄉”的深厚文化內涵,詮釋了“中藥之庫”的豐富資源底蘊。

2021年12月,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名單出爐,四川成為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的省份。如今,2年多過去了,示范區建設進展如何?成效怎樣?

2月29日,四川省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工作交流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現場會議在達州市召開。會議總結了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進展,研究部署了下一步重點工作。

“全省上下聯動、競相發展的局面持續鞏固提升。省委十二屆三次、四次全會把中醫藥工作作為重要內容進行部署。各部門完善政策、增添措施,為中醫藥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各地推動中醫藥發展勁頭足、勢頭好,中醫專科建設熱情高漲,縣域次中心建設全面推進,產業新增長點持續涌現。”大會現場,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興平如是說。

尋找突破口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在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青台村的天冬加工工坊,50歲的村民李夢菊正與十多位村民一道,對天冬進行淘洗、蒸煮、剝皮、分流的粗加工。她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我家裡的幾畝地已經流轉種了天冬,算下來1畝有1萬元的收益,我在工坊每天也有70元的收入。”

郭北鎮黨委書記周兵介紹,天冬是當地的道地藥材,實施糧食加天冬套種后,每畝可收8000斤天冬,既增加了農戶的收入,也發揮了天冬的作用。據了解,僅東興區就有40余個天冬種植基地,面積達5萬畝。

內江市東興區天冬種植基地。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供圖

四川有著得天獨厚的道地中藥材優勢,產有麥冬、天冬、川芎、白芷、川貝等優質藥材。近年來,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成為擺在川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為此,四川明確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為中醫藥產業牽頭單位。結合各地實際,綿陽、內江、巴中等地成立了麥冬辦、天冬辦、巴藥局等特色機構。四川省還設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17個中醫藥產業示范市、縣建設,對每個省級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給予1000萬元獎勵。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標准化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50萬畝。同時,引入國資成立省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投資集團公司,構建產業發展投融資平台。

“達州中醫藥資源稟賦獨特,又有難得的政策機遇,建設中醫藥強市、助力四川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達州大有可為。”談起中醫藥發展,達州市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黃中平深有感觸。

據介紹,達州境內擁有中(草)藥資源2386種,其中收入藥典431種、人工栽培道地藥材89種。達川區、宣漢縣、萬源市是省中藥材產業重點縣,“達川烏梅”枸櫞酸含量居全國之首,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年多來,在夯實產業根基、做優中藥品質的同時,達州也在不斷探索“中藥+康旅”的融合發展模式,不僅組建了秦巴山·萬達開地區中醫藥發展聯盟,與重慶開州區、萬州區合作共建萬達開優質道地中藥材產業示范帶,還聯動巴山大峽谷、烏梅山等景區,創建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項目)13個,推出生態療養精品線路12條。

達州市中藥材(烏梅)現代農業園區開發的系列產品廣受好評。人民網 彭茜攝

如今,每年立春前后,達州市達川區百節鎮萬畝烏梅次第花開,粉白花朵燦若雲霞,座座花山吸引大量周邊地區游客前往賞花覽景、運動休閑,體驗鄉野樂趣。

建強服務體系 滿足群眾多種醫療需求

在綿陽,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據考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的岐伯出生於綿陽鹽亭縣,被譽為“針灸鼻祖”的涪翁遺跡至今猶存綿陽境內。同時,這裡也是現代名醫肖龍友、蒲輔周的故鄉。

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以來,四川省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增進群眾健康福祉。綿陽市、縣、鄉、村四級中醫藥服務體系也不斷得到鞏固,基本建成“15分鐘中醫藥服務可及圈”,讓優質中醫藥服務“觸手可及”。

四川省名中醫、綿陽市中醫醫院中醫專家沈其霖為患者診療。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供圖

全國99所傳承創新重點中醫醫院之一的綿陽市中醫醫院,前幾年設立了中醫經典病房,堅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結合,在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胰腺炎、閉塞性周圍血管疾病等常見病、疑難病及危重症的治療上取得了良好療效。醫院還提供代煎中藥、熬制膏方、免煎顆粒等個性化服務,更好地滿足患者多元化健康需求。

“號好挂,住院方便,治療效果也很明顯。”患者張女士說,她近期感染了肺炎,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情已大為好轉。

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2年多來,四川省還著重推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下沉。“我們持續推進中醫強基層‘百千萬’行動,100個省級、1012個市級中醫專家團隊和12000名縣級中醫師下沉到縣、鄉、村,開展巡診、坐診、帶教,惠及基層群眾超350萬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興軍說。

在彭鎮衛生院的診室內,來自成都市雙流區中醫醫院的主任中醫師羅興民正在為患者進行問診。目前,彭鎮衛生院有中醫師14名、工作室(站)2個,下派的坐診中醫藥專家9人,建成中醫皮膚科、中醫康復科等特色專科,服務轄區6萬余人,為老百姓提供優質、便捷、可及的中醫藥服務。

“現在看中醫比以前還便宜。”近日,患者劉先生在射洪市中醫院交費時感嘆。這得益於四川省醫保部門為推進中醫藥醫療服務,不斷細化出台的醫保政策。據了解,四川省每年開展新增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立項和定價評審,優先將中醫類項目納入調價范圍。2年內,四川省新增38項中醫醫療服務項目,調增323項中醫項目收費價格。2023年,新增297家醫保定點中醫藥機構,現有4978種中藥、337項中醫項目納入醫保報銷。

各項改革措施的出台,令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增強。2023年,四川省中醫藥服務量達到1.7億人次,位居全國前列。

川渝同頻共振 畫好區域協調發展“同心圓”

“近年來,川渝兩地在共同推進中醫藥區域協調發展,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和可及性,打造中醫藥科技創新高地等方面取得了實效。”今年1月10日,在川渝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上,川渝兩地中醫藥合作成果得到認可。

2023年10月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上,川渝兩地聯合設置中醫藥非遺展示區,邀請18個傳統醫藥類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參加交流互鑒,借助國際非遺節平台,向公眾展示川渝中醫藥文化的歷史底蘊和博大精深。

駐蓉外國領事官員和留學生體驗中醫問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供圖

川渝共畫“同心圓”,打出一套“組合拳”——

川渝12個市(區)共同成立秦巴山·萬達開中醫藥發展聯盟,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醫藥協同發展新平台﹔簽訂“黃酯膠囊臨床批件及相關專利轉讓”等成果轉化合同,研發“補腎通絡顆粒”等中藥新藥,促進中醫藥成果轉化﹔建成“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治重點實驗室”,組建10余個川渝地區中醫專科聯盟,成員單位已達130余家﹔進行人才共育,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與重慶9家中醫醫療機構合作開展中醫藥人才培養,持續為川渝合作注入新活力。

除了川渝中醫藥一體化深入推進,其他區域協作也有聲有色。

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川滇黔渝4省(市)45個縣共建烏蒙山中醫藥聯盟,編制實施烏蒙山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集中連片打造中藥材產業基地,推動片區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與中醫藥科研院校合作落地博士工作站,為烏蒙山區中藥材質量技術評價和產品研發搭建平台﹔開展職業中草藥農民、中藥材企業管理人才聯合培養。

四川中醫藥“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

2023年,四川積極拓展與南美、東南亞等國家中醫藥交流互動,組建代表團赴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巴西、蘇裡南、柬埔寨等國家開展醫療服務、產業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動30余場﹔啟動“天府雲醫·海外遠程惠僑醫療站”希臘、卡塔爾、委內瑞拉3個新站建設。乘著“一帶一路”東風,四川中醫藥這張對外交流的“名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興軍表示,今年,四川將對標對表“十四五”規劃、中醫藥強省建設“十大行動”和示范區建設方案,持續深化改革,狠抓內涵建設,發揮特色優勢,加快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更多中醫藥智慧和力量。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